秋天到了,你终于踏上了收藏已久的“私藏小众赏秋路线”,前往山里徒步。突然道路一旁发出的动静引起了你的注意,一看居然是蛇,细看还是三角头——大概率有毒。它们“S”型走位出没在草丛里,或者盘踞在墙边,为过冬准备食物和繁殖,一不小心就跟你来一场“亲密接触”,这并不稀奇。
要知道,为了今天这一口,毒蛇们已经准备了上千万年。
我国毒蛇种类很多,目前已经发现50多种毒蛇,常见的有蝮蛇、眼镜蛇、五步蛇等[1]。当然,也不是所有地区都经常遇见毒蛇,
蛇是变温动物,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2]。
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学家赵尔宓院士,按照毒蛇咬伤的危害程度将我国划分成了五个区域[3]。
决赛圈的是云南、两广、福建地区,最容易碰上剧毒蛇,
没错,盛产蟑螂、梅雨、台风、白蚁的南方地区还盛产毒蛇,尤其是山区和森林,更是毒蛇的天堂[4]。每年5-10月,毒蛇们纷纷出动,咬你一口绝不“嘴下留情”。其次是两湖、两江等地区,属于重度和中度蛇害区,北方则是轻度蛇害区,最常见的只有蝮蛇一类[4]。
近日爆火的云南哀牢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栖息着许多毒蛇 / 图虫创意
这些毒蛇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至蜥蜴。距今约1亿年前,古老的四肢蜥蜴类的一个旁支开始进化为蛇类[5][6]。最开始时并没有毒,它们大多体型庞大,比如蟒蛇一类,蟒蛇最长可达7米,捕食时一般会死死缠住猎物后将其勒死[7][8]。
直到一千五百万年前的中新世(Miocene)时,更加广阔的草地平原的出现,原先依靠“守株待兔”绞杀猎物的大型蛇被更小更灵活的蛇取代[9]。在摆脱那身厚重的肌肉的同时,小蛇们还必须有效地捕获猎物。为此,它们需要另外一些有用的本领。于是便进化出了毒腺、毒牙和毒液等一整套化学外挂,它们帮助蛇变得纤细而活力十足[9]。
毒蛇的毒腺就像一个工厂,负责产生和储存毒液。毒牙就相当于一支锋利的注射器或麻醉枪,毒蛇咬伤猎物并注入毒液后,会等猎物慢慢瘫痪或死亡,再凭借嗅觉找到猎物身体并将其吞下,此时,另一部分毒液会进入其组织,与蛇消化道内的消化液“里应外合”分解猎物[10]。
蛇毒多为淡黄或乳白色半透明粘稠状,目前分为神经毒和血液毒,前者会破坏神经系统,比如眼镜蛇,后者则影响血液系统,严重甚至会导致肢体坏死,还有两种毒兼有的蛇 / 图虫创意
有人可能会羡慕毒蛇有这样酷炫的技能,其实,
我们的唾液腺中也有类似调节毒液分泌的基因
——这是毒腺产生的遗传基础[11]。但是人类有比用毒更厉害的捕猎招数——使用工具,这样的进化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毒蛇能拥有这样一套外挂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这只是第一步,为了保持在自然界的地位,它们并未就此“躺平”,而是在此后漫长的进化中不停地自己“卷”自己。
初进化时,毒牙长在后面,毒液较少,杀伤力不够,一些“上进”的毒蛇又独立进化出了前牙,成管状或沟状,可以喷射或储存毒液,杀伤力大大增加[12][13]。有研究表明,
毒蛇毒牙的生长速度比头部快近1.5倍,足见毒牙之重要性[14]。
猎物也会影响毒牙进化的形态。
经常被蛇咬的朋友可能知道,不同种类的蛇咬人的“口感”不同。
以蜥蜴、蜈蚣等细长的爬行动物或者两栖动物为食的毒蛇,牙齿会变得更短。相反,以大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的毒蛇,毒牙会更长,比如响尾蛇等一类则有一颗很长的空心獠牙,能够更快、更多地注射毒液[14][15]。
也有毒蛇的毒液并非由毒腺产生,例如虎斑颈槽蛇,这种蛇的毒液除了能自己生产,吃有毒的蟾蜍也能帮助储存 / 图虫创意
此外,毒蛇还会为某种猎物生成专属毒液。比如响尾蛇生成的毒液就更容易杀死兔子,捕捉兔子所需毒液的剂量仅为捕捉狗时的一半[10]。由于这种针对性的毒液,猎物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因此逐渐产生抗体。为了应对,毒蛇也必须不断进化,产生更强的毒液,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持续的军备竞赛[16]。
还有研究表明,
当相同剂量的毒液无法杀死猎物时,毒蛇会快速进化出含有多种毒素的毒液,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冗余性竞赛”。
结果就是毒液里含有多个毒素或毒素类别,每一种都可以轻易杀死猎物,从而阻止猎物体内有效抗体的产生[17]。
不过毒蛇们如此努力进化出的毒液,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产生毒液的代谢成本很高[18],并且毒蛇开大后需要时间冷却技能,
毒液从耗尽到重新生成最少需要经历两周左右时间[19]。
如果你在毒液生成的空档被咬,可能会逃过一劫。
因此,蛇在用毒前会先有一个判断,一次性毒不死庞大的威胁,是不值得毒的[20][21]。有时毒蛇咬人,并不是蛇自己想咬。据统计,
被毒蛇咬伤的病例中有20%是因误踩而被毒蛇咬伤,尤其是踩到蛇身体的前部(比如头)的时候它们更容易咬人,剩下约80%则是因故意挑逗蛇而被咬伤[22][23]。
大多数蛇类都是“盲蛇”,视觉退化严重,看不见人,所以在浓密的草丛中行进,可以使用棍子左右拨草“打草惊蛇”,发出声音以惊动蛇主动躲避,避免无意中踩蛇被咬 / 图虫创意
有人会好奇,毒蛇会不会毒死自己或者被同类毒死?
蛇的毒腺是特殊化的唾液腺,分泌的毒液本质上还是蛋白质。这意味着,
当蛇吞食含有自己毒液的猎物时,毒液会被分解成氨基酸,从而失去了毒性[24]。
至于被同类咬或者吃掉毒蛇同类是否会中毒,取决于蛇体内是否存在抗体。
也会有口味比较重、以蛇为食的毒蛇,比如北美的王蛇对响尾蛇的毒液免疫,它的蛇类食物来源的24%都是响尾蛇[25]。大热剧《狂飙》里有个杀手叫“过山峰”,是一种以蛇为食的剧毒蛇眼镜王蛇,如果惹到它,会咬住你紧紧不放[8]。人中毒后,胳膊腿会放射状烧灼似剧痛,10天后局部坏死,18天后浑身肿胀,几个月后才能痊愈[8]。
南方有些房屋依山而建,或者较为潮湿,很容易引来毒蛇,如果你半夜醒来和毒蛇“四目相对”,千万别自己拿棍棒驱赶,惹急了蛇不说,蛇毒可能还会溅出来,我国就出现过在打蛇的过程中被蛇毒液溅至眼睛里而中毒的例子,拨打119喊救命才是正解[26]。
有研究表明,蛇往往在白天和温暖的温度下更容易咬人,体型越小、年纪越年轻的蛇,尤其是年轻的雌蛇,越容易咬人 / 图虫创意
目前蛇毒主要靠注射血清治疗,血清来自被注射多次蛇毒而产生抗体的实验动物的血液,一种血清往往只能解特定的蛇毒[26]。
所以如果不幸被蛇咬了,最好先拍个照。
不单是为了发朋友圈留念,更重要的是方便医生找血清帮你治疗。
视频编导、实习生及线上作者
点击下方链接,投递你感兴趣的岗位
答案如下长期招聘
实习生与线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