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的文章,引起热议。
文章作者从北大本硕博毕业后进入中科院北京某所工作,最后,却因为买房、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含泪告别中科院,转战南京某高校。
在知乎的热门问题“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下面,许多和上文作者一样生活在北上广的青年精英,描述自己被房价透支的生活。
这些精英们朴素的陈述又引起了另一波更加激烈的争论:
如果学历不值钱了,学区房为什么还那么贵?
甚而出现了这样一个的段子:
一对清华、北大毕业的年轻父母拜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应该怎么办?
禅师回曰:如果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做啥?
对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每个人的心里自有判断的标准。但不断攀升的房价带来的焦虑感却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2016年“9.30”调控以来,热点城市的销量迅速降温,但今年年后,本属淡季和已经基本冷静的房地产市场再燃战火,房地产的各项数据好于预期。统计数据显示,前两个月,四个一线城市中,除了广州仍然上涨之外,北京、上海、深圳的新房环比都停涨。
这只是新房“不涨了”,事实上,北京以及环北京地带二手房涨幅非常吓人,几乎是一天一个价。
关于二手房房价的涨幅,又有这样一个段子:
北京一个房子卖家报价728万,买家砍价到夜里11点745万成交。
房价虽然吓人,购房者的热情却没有减退。根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市场研究院统计,
2017年3月上旬,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网签6166套,与2月上旬同期相比增加40.1%,同比2016年3月上旬下降19.7%。日均网签616套,较2月日均434套的网签量增加41.9%。
面对这样的成交量,尚在观望的买房者也没法再淡定,只能收拾家当赶忙上车。
为什么要赶忙上车呢?不买房子行不行?对于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这个答案显然是:不行!为了能够给孩子争取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不得不勒紧裤腰带。
优质的教育资源稀少,但学龄儿童却越来越多
,根据北京市教委数据,2010年以来,北京市适龄儿童少年人数每年平均递增2万人,年均增长20%,这种趋势,自然又会加剧家长们的紧张和担忧。
另一件引发人们焦虑的事情是,房价不断上涨,土地供应却在持续下降,而需求仍在增加。
根据今年2月的《北京市2017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显示,今年全市计划供地3900公顷,相比去年的计划减少了200公顷。其中,住宅用地610公顷。再其中,商品住宅用地计划安排260公顷,这260公顷中又单列了83公顷,用以保障1.5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商品住宅用地,只剩200公顷不到。
2016年,这个数字还是850公顷,今年的商品住宅用地计划供应量则减少590公顷,下降幅度高达七成。尽管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要求,
"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
。但北京不增反降,这也是连续多年以来的继续下降。
上述几种因素影响着房价,也在催生着人们的焦虑。于是关于房价的讨论才会一波一波的吸引人们的眼球,而“逃离北上广”的梦想也一再被人们重申。
根据《中国青年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71.8%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因房价而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年轻人多。看上去,这也是一种自由选择,大城市居大不易,那就到中小城市发展。但是,仅仅因为房价而放弃大城市,也就是放弃了更宽松和更活跃的发展空间,堪称不是选择的选择。而且,到了中小城市,同样会面临买房问题。实际上,很多年轻人并不是在选择城市,而是在选择买得起房子的地方。
但值得注意的是,“逃离北上广”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2009年,“逃离大城市”就成为一线城市职场人聚会最常聊的话题。
同样的,人们想逃离的原因是房价一路飙升,物价上涨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薪酬的增长。
调查显示,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近八成职场人偶尔有离开一线城市的念头,具体比例为76.2%。假设如果确实有就业机会,80.8%的职场人表示,确实打算去二三线城市就业。
青年才俊为房价所累,逃离大城市,并不是中国特色,世界各国都曾先后上演过各种版本的逃离。
随着房价的涨幅越来越大,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承受房价上涨的压力,逃离正在成为一种常态。麦肯锡曾经发布研究报告说,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房价的瓶颈,全球每年的城市居民付出的住房成本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达到了6500亿美元。
英国也面临着一线城市人口流失的问题。据《泰晤士报》报道,伦敦因物价过高和过于拥挤,正在逐渐失去吸引力,居民对于房价的负担能力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产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伦敦的平均房价比当地居民的平均收入要高出14倍。
2016年约有7.4万人因感到倦怠而选择搬离伦敦,比例达到2007年以来之最。越来越多人将新家落户在中部和北部发展较为稳定的地区。
英国伦敦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绝大多数在伦敦工作的年轻人都愿意住在伦敦,但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他们租不起房,更买不起房,他们迫不得已住在城市的远郊,每天花费高昂的时间成本在伦敦与其他地方之间通勤。这样的现象也抬高了伦敦周边地区的生活成本,英格兰东部房价在一年之内上涨了12.3%,远远超过伦敦7.7%的增长速度。
但是,随着房价的涨幅越来越大,年轻人越来越难以承受房价上涨的压力,逃离正在成为一种常态。
据《费加罗报》报道,如今大都市对法国人的吸引力开始减弱,人们或者被动逃离:一线城市住房困难,或者主动离开:远程工作的发展。
法国巴黎
法国国国家人口研究所的人口学家和研究主任Gilles Pison表示:“在21世纪初期,巴黎的房屋供应一度增长,特别是社会住房,比如有很多办公用房被改造成了民用房。但如今这种趋势很难继续下去,现在在巴黎居住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家人来说。”
另外,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在家中同样可以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发达城市中,特别是公司高层人士。Gilles Pison认为:“
这最终导致人们逐渐远离发达城市。
”
美国人远离一线城市早有先例。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学家肯尼思·M·约翰森博士的研究,从2000年~2005年的5年间,共有160万人口从美国大都市迁居到小城市工作、生活。
美国纽约
2010年到2014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10个居住成本最贵的城市(包括加州所有沿海城市、纽约和迈阿密)迁往90个“次贵”城市的人口数量超过了反向流动的人口数量。
他们已经厌倦了时尚潮流和物质虚荣,美国人重新发现,家庭生活的乐趣才是最基本的生活价值。
他们迁居的理由大多是因为小城市治安稳定、交通方便、房价低,并且能在清新的空气中休闲娱乐。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教授克尔肖Paul Kershaw曾发起名为“受挤压一代”的运动,要引起社会对加拿大年轻一代人四面受敌的经济压力的关注。克尔肖教授认为,由于房价和房租太高,想在大城市生活的加拿大年轻一代人的生活水平在直线下降、已经到了危机程度;结果是年轻一代人的集体逃亡、离开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