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虎
金融虎(jinronghu.com)是专注于新金融领域的信息互动平台,实时为读者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信息和资讯。在社交功能上,将为优质新金融类企业、媒体、投资者、用户提供多维度互动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杨天南财务健康谈  ·  音频节目:戴维斯家族富过三代的传奇(原名儿童 ... ·  昨天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昨天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昨天  
健康中国  ·  身边的暖医瞬间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虎

被P2P“雷声”困扰的春节,投资者 “被蛇咬”心态或长存!

金融虎  · 公众号  ·  · 2019-02-13 18:53

正文

今日,证券日报A2版发布了“投资者身边的风险提示:被P2P“雷声”困扰的春节”为主题的P2P系列报道。


报道指出,春节期间,记者对西北三线城市的调查发现,在40岁以上人群中,仅有少数人未参与过P2P投资。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以及“先行者”的示范效应层层传递,P2P投资已经演变成三线城市的主流理财方式。尽管近几年P2P爆雷的数量多,波及面广,但存续的P2P平台,对于缺乏投资渠道的三线城市居民来说,依然有强大的吸引力。


报道还提到,据一位P2P投资者介绍,现在参与维权的投资者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这种方式有可能面临的是本金彻底要不回来的风险;另一类主张通过私下解决,之前该公司老板承诺本金一定奉还,而且现在每个人的银行账户月月都有现金进账,虽然只有几百块钱,但总归是个希望;还有一类就是纯粹观望的人群,这部分投资人的投资本金基本比较少。


以下为报道系列全文:


投资者身边的风险提示:被P2P“雷声”困扰的春节


主持人包兴安: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返乡探亲发现,尽管近几年P2P爆雷的数量多,波及面广,但存续的P2P平台,对于缺乏投资渠道的三线城市居民来说,依然有强大的吸引力。P2P投资已经演变成三线城市的主流理财方式。


见习记者 孟 珂


2月12日是春节上班后的第二天,也是张女士答应债主们一个月内卖房还债开始计时的第二天。


居住在西北某三线城市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就在除夕前夜,她的丈夫向她坦白,“我投的P2P平台负责人跑路了,30万元没有了。”张女士了解情况后还得知,丈夫除了拿自己仅有的10万元积蓄投资了P2P外,还瞒着自己向朋友借了20万元。


于是整个春节期间,张女士和她丈夫,都是在与债主的斡旋中度过的。好在家中还有套为儿子结婚所准备的房子,债主们这才暂停了纠缠。春节假期过完,大家都开始上班了,然而张女士的第一件事却是要把自己多年辛辛苦苦攒下钱买的房子卖掉……


事实上,张女士的春节故事仅是P2P爆雷系列的涟漪。


日前,网贷之家发布《P2P网贷行业2019年1月月报》显示,截至2019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量达到6442家,停业及问题平台达到5433家,涉及的投资人数约为216.2万人(不考虑去重情况),涉及贷款余额约为1772.1亿元。目前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009家,其中1月份就有16家P2P平台爆雷。


但是至今仍有不少理财者被其高昂的收益所吸引。而其投资理由是——“别人比我投得多都没事,我怕什么!”


记者的一位朋友说,一位年近八旬的李大爷拿着退休金用来投资P2P,写着年利率为12.8%的理财,实际收益年利率可达14%,春节假日李大爷的账户里就多出了300元,李大爷对此很满意。当他的女儿告诉他,P2P平台收益高的同时还具有高风险,劝阻他不要继续投资时,李大爷却说,“隔壁王大爷投的比我多多了,也没事,我为啥不投?”


在春节期间,记者对西北三线城市的调查发现,在40岁以上人群中,仅有少数人未参与过P2P投资。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以及“先行者”的示范效应层层传递,P2P投资已经演变成三线城市的主流理财方式。尽管近几年P2P爆雷的数量多,波及面广,但存续的P2P平台,对于缺乏投资渠道的三线城市居民来说,依然有强大的吸引力。


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预期P2P平台不会消失,未来也可能会在严格监管下,继续发展。那么对投资人来说,面对理财产品,特别是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多问多研究是必修课。毕竟赚钱不易,赔钱可能仅需一纸通知。


P2P投资者侥幸止损 “被蛇咬”心态或长存


作者:杜雨萌


“前两年我在这家网贷公司投的钱比较多,收益还算可观,要不是去年在北京工作的儿媳妇看形势不好让我把钱撤出来,估计我现在也是连本带利全折腾进去了。”春节返乡期间,一位在长春生活的董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事实上,虽然董女士已将大部分投资资金赎回,但她仍抱着侥幸的心态留了5万元在里面。用董女士的话说,“如果赚了自然是比较好的,就算亏了,也是之前赚的,伤不了元气。”


据了解,董女士选择的这家网贷公司在长春比较有名气和口碑。前两年经济环境较好的时候,该平台给出的利率最高可达11个百分点,不好的时候利率也有9个百分点。而让董女士最终选择这家网贷公司,是因为同一个住宅楼里的老邻居在这家公司上班且已经投进去很多钱了。


“就我了解到的信息,这位邻居自己就在这家公司里投了几十万元,还把她母亲的养老钱30余万元也投了进来。”董女士说,“虽然之前确实赚了点钱,但受这波P2P倒闭潮影响,现在这家公司也濒临倒闭的边缘,包括我在内的几千名投资者都在想办法把本金要回来。”


据她介绍,现在参与维权的这些投资者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主张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但这种方式有可能面临的是本金彻底要不回来的风险;另一类主张通过私下解决,之前该公司老板承诺本金一定奉还,而且现在每个人的银行账户月月都有现金进账,虽然只有几百块钱,但总归是个希望;还有一类就是纯粹观望的人群,这部分投资人的投资本金基本比较少。


当记者问到,未来有何投资计划时,董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投资计划到今年9月份到期,到时候视具体情况再定。不过可以明确的是,不管这5万元最终能不能退回,未来都不再参与P2P行业的投资。


听其话的意思,大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


P2P行业号称“年薪百万” 如今日子难过


见习记者 刘伟杰


昨日,一位在上海的P2P资深从业者李经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入行五年多时间里亲眼见证了P2P行业的火爆,不过目前整个行业在走下坡路,并且竞争极其激烈导致业务越发难做。


“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以消费贷为主,额度为2万元-20万元之间,月息在1.5%-2%,服务费为2%-3%,且因客户征信情况而异。”李经理表示,由于公司体量规模较大,在征信和放贷过程中会使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但违约事件也时有发生。另外,资金来源多为各路理财宝,但从2016年开始,公司业务步入下坡路,2018年经历严酷寒冬。


另外一位在上海的P2P资深从业人员章经理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公司和个人业务呈现“断崖式”发展,以前50个人的公司月平均放贷达到3000万元,资金来源多为市场闲置资金,居间服务费为2%-4%,放贷利息在1.5%左右,放贷方式完全靠线下,运气好时年收入达百万元不是梦,但目前公司遭遇多个需处置的违约个案,受国内法律程序流程较为迟缓,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公司也流失了大量工作人员。


“七年时间,P2P在中国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轮回。”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朱振鑫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仅7月份就有165多家跑路,日均5家以上,半年多时间出现700多家公司停业或出问题,维权事件频发。


朱振鑫指出,中国式P2P是监管真空的产物,在很长时间监管机构缺位,直到2015年才正式纳入银监会监管体系。而其他国家监管相对成熟,比如美国的P2P监管就非常严格。由于美国P2P借贷行业具有明显的证券化属性,投资者认购的是贷款凭证,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予以监管,而SEC一方面设定了很高的准入门槛,屏蔽掉了很多骗子,另一方面实施严格的行为监管,甚至要求每天都向SEC提交报告。


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芹芹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式P2P大多强调金融属性,多为小贷平台,科技含量不高,有的甚至充当了网络银行的角色,没有做到点对点,而是出借人借款给平台,平台再借给借款人,不是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相反,国外P2P平台多强调互联网背景,多为高科技公司。


朱振鑫还指出,中国式P2P多为线上和线下结合模式,线上筹集资金,线下开发客户、审核和风控等,不少平台通过设立线下实体店增强获客能力;而国外P2P采用线上操作一体化操作,基本上所有的流程都在线上完成。


值得关注的是,杨芹芹表示,中国式P2P通常被打上了刚性兑付的烙印,通过增信和担保提供本息保障。刚性兑付是中国金融体系一切风险的来源,同样也是P2P风险的来源;而国外P2P平台作为信息中介不提供本息保障,投资者自行承担风险,平台不承担借贷违约风险。


P2P整治加码 网贷存量规模将萎缩


本报记者 包兴安


目前,P2P网贷行业的整改步伐仍在继续。近期,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175号文”和“1号文”两个重磅文件。同时,上海、北京等地发布公告对P2P网贷机构进行核查。


“从目前的监管思路来看,监管机构正综合通过存量清理、转型引导、切断风险传染链条等方式,逐步化解P2P行业潜在风险,为备案的推进扫清障碍。”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平台影响上看,对严格合规的大平台是利好,除此之外的各类平台,或将加速退出市场,一个客观的结果就是,P2P网贷业务的存量规模与市场影响会不断萎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