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好胜心很强,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这种类型的性格就是一把双刃剑,好的一面能让孩子积极进取,力争把事情做好;不利的一面会让孩子缺乏宽容心,不能包容别人,形成自我封闭、孤僻、不合群的人格。
好胜心就像一把“双刃剑”
好胜心是一把“双刃剑”。好胜心是一种敢于竞争、力求取胜、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孩子一旦有了好胜心,就会不断地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并且在这种不断的调整过程中取得进步。同时,孩子又能通过这种好胜心,促进自己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但是,好胜心强的孩子做事往往求胜心切,一旦失利不能取胜时,便不能承受失败带来的心理压力,产生种种问题。这样的孩子难以承受挫折,一旦输给别人,容易情绪低落、颓废,难以客观看待问题和汲取教训,取得了优势又容易骄傲自满,盲目自信。同时好胜心也是滋生自私、嫉妒、虚荣的土壤。
所以,对孩子来说,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适当的好胜心是好事,但如果过于好胜,就变成了“好斗”,非常不可取。
孩子为什么“只能赢”
1、孩子只想争第一,肯定是有其“历史背景”
这个“历史背景”往往跟父母本身有关。要么是父母有意无意间给了孩子争第一的心理暗示,要么是父母给予孩子关注太少,导致孩子缺乏被认同感,凡事争第一来吸引父母的注意,赢得他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
2、孩子从小在赞美中成长,缺乏合理的批评和必要的惩罚,心理很脆弱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你太棒了”、“你真聪明”,赞扬之声泛滥无敌,父母总是把孩子夸得太强、捧得太高,让孩子产生错觉:我什么都会,我什么都行,我最厉害,我最聪明……久而久之,孩子只爱听表扬、受不了批评,只能赢、不能输,一旦不如意,就会失去心理平衡,精神防线崩溃,无法面对失败。
3、父母包办代替,孩子没有自己经历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机会
孩子自己想叠被子,兴致勃勃,手忙脚乱,妈妈却说:“你这么小,哪叠得了这么大的被子,妈妈来弄,你去玩吧!”孩子自己想洗小衣服,妈妈说:“你哪里洗得干净,我来吧!”父母总是帮助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务,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没有机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也不会想办法解决困难。父母的好心,让孩子丧失了尝试的机会和努力的欲望,这绝不是帮助!这只能使孩子遇到挫折时无法承受,耍赖、逃避、退缩、放弃。
4、父母排除一切干扰,打造一帆风顺的环境,孩子缺乏适应力和抗挫力
父母总是希望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尽量好的成长环境,孩子从小便是一帆风顺、养尊处优,没有磨难。当面临别人或者社会施加的压力时,孩子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遇到失败,又怎能“输得起”呢?
怎样才能让孩子“输得起”
1、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和成败观
不要以为孩子小,其实很多道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要让孩子明白: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每个人都会面临挑战、遇到挫折,唯有接受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才有信心和勇气去战胜困难。有了输的积累,才有赢的希望!
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你不可能在所有的竞争中都是强者。竞争中输和赢都是自然的事情,我们应该坦然接受!
追求某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为了得到表扬、为了虚荣,而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喜欢,兴趣是一种动力,从中获得快乐。所以,“成功”是把一件事情尽心尽力地完成,而非把别人打败!
2、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有进步就是收获
可能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输不起”的心理阶段,别着急,让孩子慢慢成长,慢慢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享受过程比赢得胜利更重要。引导孩子不要把“结果”作为唯一的关注重点,只要孩子勇于尝试,并且付出了努力,那就是最大的进步。孩子在竞争中发现了许多的乐趣,玩的很开心,孩子有足够的耐心,能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这些都是收获。即便失败,也不代表自己没用,家长要帮孩子分析原因寻求解决之道。
3、父母给孩子树立榜样,示范自己对待输赢的态度
身教大于言传,当父母自己遇到问题时,展现的态度就是很好的机会。比如,妈妈烧焦了一锅菜,与孩子分享:“好可惜啊,不过没关系,我已经知道秘诀,下次一定能做的很好吃!”比如,爸爸修理电风扇,屡试不爽,与孩子分享:“怎么这么难呢,不过没关系,我再仔细找找哪里出问题了!”
当孩子出现“输不起”的状况时,等他的情绪缓和之后,父母可以情境重现,模拟孩子刚才遇到的问题,示范正确的态度。比如,下棋,你比我快,没关系,我要向你学习!还可以假装学孩子的样儿耍赖发脾气,让孩子反过来安慰你、教育你。
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失败并不“丢脸”,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会很多东西。
专家支招:
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应对好胜心强的孩子,家长要正确引导:
1、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避免极端思想
可以用历史故事、生活实例和成功榜样作为范本,让孩子懂得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关键是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吃一堑长一智,从挫折中增长才干,不断进步。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其实并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竞争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每个人都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3、积极帮助和鼓励孩子面对挫折。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孩子不断去尝试,帮助孩子从逆境中奋起。
4、放手让孩子多去磨练。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历些困苦,尽量让孩子在克服日常种种困难中磨练承受能力,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让孩子在磨练中得到成长,是培养孩子良好心态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