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与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影视产业进入了转型期,扬言要在中国做美剧的人不在少数,但多半事与愿违。“大家都想把制作做好,但是真做的时候发现有太多的问题存在,不是不想做美剧,实际情况是,没有一个工业流程的体系在,做不了美剧”,白一骢告诉骨朵,“我们的行业没有标准,做任何东西都是凭经验主义和个人审美去解决问题,可是部门和部门之间是不均衡的,人也不是绝对专业的,导致你一开始想的东西到最后的成片,一定会有落差。”
“好的团队能让落差变小,差的团队是在这个过程中间不断地损耗,你想的可能是90,最后拍出来是60、70,这是行业里面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这个行业它是由一个个松散的机构来组成的,导演散落在各地,美术等各个环节也是各自为战,灯光这些更不用提。在这种情况下,你想去推行标准,要求管理上的精度,没有人跟你去配合,大家过来就是打个工,做完就走了。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让制作闭环起来,把这套人都变成自己的人,变成生产链上的一部分,这时候你的要求,你的标准,或者是有什么样的流程管理才能执行下去。”
“基于这个想法,我们从前年开始陆陆续续去投团队,到现在投了有几十个公司,但并不是像一些人想象中那样,每个公司都投很多钱,我们不是投资公司,我们要做的是产业布局,选择每一个环节一定要对自己产生用途。有些公司摆明是亏钱的,投它是为了让被投的人踏踏实实继续做这些事,这样才能对产业形成一个好的补充。我们做这个闭环,最终是要把整个生产变成一个系统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东西。”
他所投的团队中,主要包括编剧、导演、制作人、美术等工种,其中比较知名的是旗下的几个编剧工作室,包括张鸢盎、汤祈岑等青年编剧,她们为公司的项目完成剧本,也对外提供大量的剧本服务,是公司目前的一大财富。白一骢不太喜欢用“培养”这个词来形容彼此之间的关系,觉得太重了,“别人本身具备某些能力,我们才会在他没有成名的时候去用他,有时候会给他一些条件,一些资源,但谈不上培养。其实我们的属性是,假定所有优秀的人有一天会独立出去,自己做事,我们就帮助他去做成这一步,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并不是把别人给投了或者收了,不能这样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