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观
保观科技成立于2016年1月,专注保险领域的创新创业,是一家中国保险行业的深度观察媒体,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保险产业的民营研究机构。杭州保观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底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山东小学生怒撕奖状:一个家最可怕的,不是穷 ·  2 天前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2 天前  
常观  ·  明天起,早饭可以调整下! ·  2 天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把游客“流放到宁古塔”,黑龙江文旅听劝的方式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保观

2024行业观察⑤ | 复星系:业绩各有忧喜,养老产业聚焦刚需型护理业务“曲线突围”

保观  · 公众号  ·  · 2025-01-09 19:30

正文

保观 | 聚焦保险创新

由于近期公众号推送机制改变,欢迎您在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将保观设为🌟“星标”🌟,及时跟踪行业最新资讯


作为复星系旗下在国内保险市场最重要的两家公司,复星联合健康和复星保德信两家公司在2024年都经历了不小的变动,有趣的是,复星保德信在今年10月新官宣的董事长曾明光此前正是复星联合健康的董事长,是一次非常典型的集团内部的人事变动。


同时,根据市场传闻,复星保险板块副总裁兼星恒保险代理董事长彭玉龙则接任曾明光,担任复星联合健康的董事长一职。


从两次职务变动来看,复星系对于保险板块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 其中保险板块副总裁亲下一线,开始掌舵复星联合健康,而开始担任复星保德信董事长的曾明光此前既是复星联合健康董事长,还是复星国际副总裁。


这两次职务变动也注定了这两家公司的2024年并不普通,今天保观“国内大型保险公司2024年全年盘点系列”进入第5期——复星系保司,为大家详细解读复星联合和复星保德信的2024年。


1

业绩各有忧喜,复星保德信深陷亏损泥潭


业绩层面,复星联合健康与复星保德信各有喜忧。


先来看复星联合健康,2024年前三季度,复星联合健康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3.61亿元,净利润0.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全年该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为33.83亿元, 也就意味着2024年前三季度复星联合健康的保险业务收入就已经超过了2023年全年,去年保费数据的大幅度增长已经板上钉钉。



利润方面,尽管去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近0.15亿元,但三季度实现了0.33亿元的净利润,前三季度的利润也随之转正。而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该公司分别实现了0.2亿元、0.63亿元、0.23亿元的净利润, 如果2024年复星联合健康能够继续实现盈利,那也是继2021年以来连续四年净利润为正。


相较于复星联合健康,复星保德信在业绩方面忧愁则要更多一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复星保德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6.12亿元,净利润-1.02亿元。


根据历年信息披露报告统计,2012年-2023年,按照母公司口径,复星保德信人寿保险业务收入依次为140.23万元、0.16亿元、0.42亿元、0.57亿元、1.16亿元、6.62亿元、12.60亿元、40.65亿元、25.86亿元、32.30亿元、24.49亿元、43.46亿元,呈波动上升态势,尤其是2016年突破亿元大关后经历了几年快速发展。同时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已经实现了86.12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2024年全年保费同比翻番也已经是确定性事件。



但与此同时,复星保德信人寿一直未进入盈利期。2012年—2023年,按照母公司口径,复星保德信人寿净利润依次为-0.68亿元、-0.89亿元、-1.16亿元、-1.13亿元、-1.69亿元、-1.22亿元、-1.11亿元、-2.50亿元、-2.42亿元、-1.75亿元、-7.11亿元、-4.00亿元。2024年四季度如果未能盈利1.02亿元以上的话,复星保德信则将继续保持亏损态势,依旧没能踏出亏损泥潭。


整体来看,两家公司在保费端均维持了较为良好的增长趋势,但在利润端却是喜忧不同, 复星联合健康有望拿下净利润“四连红”,而复星保德信则还在亏损的泥潭中无法脱身。


2

养老业务架构搭建完成,聚焦刚需型护理业务


提到复星联合健康和复星保德信的业务情况,就很难不提及养老业务, 近几年来,这两家寿险公司背靠复星集团的养老机构建设,一直在做保险和养老业务结合的探索,这也是当下两家公司最重要的产品和服务策略之一。


复星于2012年开始探索养老业务,与全球母公司排名第一的养老机构 Fortress 峰堡联合成立复星星堡,2014年组建以康复及护理业务为核心的品牌——星健,2015年打造植根社区“最后一公里”的蜂邻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形成星堡、星健及蜂邻三大核心品牌/产品线,覆盖养老、康复、护理及照护四大核心业务。



整体来看,目前复星集团在养老机构板块已经形成了成熟、多层次的服务架构,能够比较好的适应国内医康养市场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复星康养的官网中有提到, 近期复星康养聚焦刚需护理型产品,进一步完善在一线及主要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布局, 目标以“医、养、康、享”为核心业务,通过智慧系统+智能终端结合,提供全龄段、全方位、连续型的一站式家庭健康服务体系。


这就意味着目前复星系在康养方面的布局已经把重心放在了家庭健康服务体系上。从发展思路上来看,这个决定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尽管复星系是国内非常大的综合性民营企业,旗下业务包括健康、快乐、富足、智造四大板块,拥有复星医药、豫园股份、复星旅文、南钢联、复宏汉霖、复地、海南矿业、FIDELIDADE、H&A、PeakRe、三亚亚特兰蒂斯、Club Med、复星保德信人寿、舍得酒业、金徽酒等知名企业。


但就保险板块规模而言,复星联合健康和复星保德信的体量与国内前排的寿险公司,如国寿、平安、太保等公司存在较大差距,在前排企业纷纷押注养老社区的背景下,复星开始把重心放在家庭健康服务体系上,也是一种曲线式的“突围”。


同时,作为复星系旗下最重要的两家国内人身险公司,复星联合健康和复星保德信的主要市场位于广州、上海等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地区客户的养老需求也最为强烈,因此在家庭健康服务市场上,这两家公司具有较大的机遇。


如复星保德信近两年来在大力推进星享健康家庭守护综合计划,通过结合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业务产业链,致力于伴随客户的全生命健康周期,从健康时的提前干预到小病时的就医问诊,乃至重疾的专案管理,全方位守护客户健康。数据显示,复星保德信人寿提供养老服务已覆盖超过数千家庭。


未来我们预期这两家公司也会继续聚焦在家庭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上,争取在市场的竞争中获取更大的份额。


在科技赋能上,复星保德信人寿对“智能客服”系统进行技术升级,运用人工智能替代传统架构,能更准确理解客户意图,支持多渠道方式,助力提升服务效率。目前,“智能客服”已成为复星保德信人寿“智慧服务”体系之一,超过七成客户优先选择“智能客服”在线咨询或直接进入业务办理页面。作为“智慧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升级后为客户服务方面带来了巨大帮助。


3

两公司均迎新董事长,期待迎来新局面


人事变动层面,今年两家公司均迎来了新任董事长,而新任董事长则是均来自复星系内部调任。


先来看复星保德信,2024年10月,复星保德信人寿公告,前任董事长赖军任期届满,曾明光当选该公司新一届董事会董事长,“60后”曾明光来自复星内部,现任复星国际副总裁,同时兼任上海复星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据悉,曾明光曾担任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以及中国大地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人身险部总经理等职务,有超过25年的保险行业从业经历。2024年9月,他出任复星保德信人寿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2017年以来,复星保德信人寿第4次更换董事长。


具体来看,康岚自2017年9月25日起担任复星保德信人寿董事长,后因个人职业发展原因于2018年12月19日辞任;李涛自2019年3月13日起正式接棒,2021年9月28日因任期届满卸任;继任者赖军自2021年11月17日起正式履职,直至2024年9月28日任期届满。


频繁的更换董事长并没有让复星保德信的盈利情况发生好转, 正如我们在前文写到的,自成立以来,复星保德信还未能实现过年度层面的盈利,何时盈利?如何盈利?依旧是复星保德信需要给出的答案。


复星联合健康这边,在原董事长曾光明前往复星保德信担任董事长一职后, 市场传闻复星保险板块副总裁兼星恒保险代理董事长彭玉龙则接任复星联合健康的董事长一职。


公开资料显示,彭玉龙自2013年7月加入复星集团以来,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融集团执行总经理、保险板块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副总裁,以及集团总裁助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


尽管在业绩层面表现还不错,但复星联合健康的内部治理在几年来饱受市场诟病,今年7月,复星联合健康因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个人从事保险销售活动、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等四项问题,合计被罚款177万元。


另外,复星联合健康的投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家公司,此前复星联合健康上海分公司的总投诉量和亿元保费投诉量位列上海地区人身保险公司首位。


因此对于彭玉龙来说,复星联合健康内部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实不少。


尾言: 保险板块作为复星集团旗下的重要板块,在2024年上半年承担起了支撑集团净利润的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保险业务归母净利同比增长56.46%达11.75亿元,而去年上半年复星国际整体利润仅7.20亿元,较2023年同比下滑47.0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