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中国第一大市,剑指“全球一线城市”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25-03-28 20: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投资上海”,正在成为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3月25日,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正式开幕,以 “全球视野·上海机遇” 为主题,再次向全球发出上海邀约。


这是上海连续第5年举办全球投促大会。过去4届大会,吸引58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 上海GDP总量站上5万亿新台阶,跻身全球前五 ,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并驾齐驱。



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生而全球,自然也要 担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的重任。


外有全球经济、经贸、地缘深度调整的压力,内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洗牌,上海何以更进一步?


01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跨国企业为何仍在涌入上海?


日前,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既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个海外储能项目,也是2019年继上海超级工厂“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之后的又一大动作。


特斯拉加码“重仓”上海不是孤例。


过去一年来,包括蔡司、雷克萨斯、松下、神户制钢在内的众多大型跨国企业纷纷加码上海,或设立大中华总部,或打造生产制造基地,或成立研发中心。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新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


截至2025年初, 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27家和597家, 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要知道,过去一段时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世界经济碎片化加剧, 但跨国企业“逆势”加码上海和中国,本身就是最具含金量的“用脚投票”。


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上海仍旧是全球投资的首选地之一。


这既源于其作为大国战略支点的独特地位,也得益于上海在新兴领域的硬核实力,更是这座城市以“上海速度”与“上海温度”淬炼而成的磁吸力。


投资上海,就是投资中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任何跨国企业想要投注大国经济,上海都是绕不开的存在。


以上海为桥头堡,既能率先享受到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制度红利,又可以此为跳板抢滩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


投资上海,就是投资未来。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上海坐拥我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集群,这是任何跨国企业都难以避开的产业高地。


根据最新发布的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上海前瞻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10条重点产业链,全面形成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这些集群不只着眼于规模之大,更集中于高端环节,无一不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


投资上海,就是投资先行一步的可能。 “上海速度”曾经令震撼了无数跨国企业,“上海温度”又让许多企业感受到一座超级城市重商亲商的底色。


“上海速度”,历经特斯拉“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奇迹而在全球一举成名。


最近几年,这一速度在莫德纳、法雷奥、特斯拉超级储能工厂等项目不断得到复制和刷新,诠释 “速度就是竞争力” 的营商环境内核。


“上海温度”,指的是招商服务一体化。发轫于上海的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正在被众多城市所借鉴,而率先探索的 “ 免申即享、直达快享、达标即享” 也成了标杆。


将企业“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留得住”并“成长好”则更为关键。为此,上海成立招商服务协同办公中心、重点区域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外有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以及综合成本优势,内有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供应链配套和技术创新扩散效率优势,上海能连续多年备受全球投资者青睐,不是没有理由的。


02

全球投资竞争

始终是顶尖城市之间的较量


过去几年,一场声势浩大的企业、人才争夺战全面打响,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新加坡都深度卷入其中。


这些城市,既是上海打造全球城市的对标对象,也是国际招商引资的竞争对手。


与 “纽伦巴东”等同能级城市相比,上海有哪些独特竞争优势?


其一,在所有5万亿级的全球城市中,只有上海还能保持5%左右的GDP增速, 其他城市年均增速普遍不足2%。


块头越大,体量越大,产业结构越成熟,与全球关系越密切,对宏观大环境变化就越敏感,“转舵”所需的能量也就更大,增长更为来之不易。



后发城市依托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大基建大投资就足以支撑短期增长;


但城镇化、工业化日益成熟的全球城市,唯有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没有捷径可走。


增长越快,意味着每年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带来的创业就业岗位就越可观,初创企业、高学历人才与城市共成长的空间就越大。


其二,放眼全球,没有一座5万亿级的城市像上海一样,仍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并将工业占比25%作为追求目标。


一般而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日趋成熟,经济的服务业化、产业的“退二进三”、制造业的全球转移可谓大势所趋。


“纽伦巴东”在历史上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市,如今更多以金融、贸易、研发设计、文化创意为主导,只有东京还有10%左右的工业。


反观上海,既有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一方面,又有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另一面,形成 “先进制造+高端服务” 的双核驱动模式。


双核驱动之所以重要,在于实体制造缺失,极易陷入“产业空心化”陷阱,更无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相伴而生,数字经济与实体制造密切融合,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密不可分。科技创新如果没有制造作为支撑,犹如长跑选手缺了一条腿,跑的再快也终究跑不远。


纽约都市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就吃过这个亏。


虽然起步更早、技术更为领先,但苦于本土制造业缺失,只能在全球寻找零部件供应,导致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市场优势,被后来者一路直追乃至赶超。


近年来,欧美国家兴起“再工业化”的浪潮,全球城市纷纷重回“制造强市”,不无这方面的因素。


其三,上海不是一座城市“单打独斗”,背后更有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支撑起的广阔发展腹地。


这两年,以特斯拉、雷克萨斯为代表的龙头企业纷纷涌入上海,与长三角正在形成的 “4小时产业圈” 不无关系。


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在全球城市里,只有上海能做到。


这只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的缩影。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形成 2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近1/3, 且不少集群都是跨市域乃至跨省域。



可以说,没有哪一座国际城市像上海一样,能在城市群内汇聚如此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能调动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市场服务、全球营销的全链条创新资源。


其四,上海拥有综合成本优势,堪称最“便宜”的全球城市。


说起全球城市,寸土寸金是所有人的第一印象。无论是房价之高、租金之贵,还是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抑或土地开发空间日趋饱和,都令无数初创企业望而却步。


若论显性的房价、土地等成本,上海正在逼近全球城市水平。但上海有着其他全球城市所没有的完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规模经济、产业协同、创新共享,塑造显著的综合成本优势。


事实上,与国内同能级城市相比,上海的综合成本优势有过之而无不及。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治理能力也是竞争力, 一流的营商环境、开放格局和招商服务一体化意识,对于企业更意味着制度成本优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每百元规上工业营收中的成本,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垫底。


就此而言,上海堪称最“便宜”最具性价比的创业之城,也是最具产业韧性和发展潜力的全球城市。


03

5万亿之上

上海剑指“全球一线城市”


近日,42个重点城市的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上海成为其中唯一全部核心功能都以“国际”为定位的超大特大城市。



可见,“全球视野”是上海的立身之本,“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自始至终都是上海的战略使命。


早在七八年前,上海就以 “卓越的全球城市” 为目标,与“纽伦巴东”形成直接对标。


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全球城市”既是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核心节点,也是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重要载体。


在全球城市的各类重磅榜单中,上海均位居前列。


根据GaWC发布的《世界城市名册2024》中,上海与“纽伦巴东”共同位居最高层级的Alpha++级、Alpha+级,被誉为 “全球一线城市”



从中国一线到全球一线城市,既是经济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也是代表大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全球一线城市,不只是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的较量,也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比拼。


日前,上海有关负责人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强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整体效应、平台效应、放大效应和辐射效应”。


两个“对标”,两个“最高”,两个“大胆”,足以凸显上海与全球最顶尖的城市同场竞技、向着最高处攀登的决心和信心。


最近几年,上海拿下的一系列国家战略或顶层规划,都基于这一目标而来:


从面向全球的 进博会 ,到以“五大自由”为核心的 临港自贸区


从肩负高水平改革开放重任的 浦东引领区 ,到全国首家全新特殊类型区域的 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 ……


当然,与“纽伦巴东”相比,上海仍需补上颠覆式、源头性创新的短板,更要在国际化、对外开放上持续追赶。


对内勇挑经济大梁,对外直面国际竞争,这是5万亿城市的新使命。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