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读库小程序“
法规酷
”上线了!
快来添加吧!
这两天,全球最大的热点都集中在马克龙这个男人身上,39岁的他以66.06%的高票率击败对手玛丽娜勒庞,赢得竞选,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中国,这位总统是以一种八卦的形象进入大部分人眼中——
~师生恋~
段子手和不少媒体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战斗力,歌颂他们情比金坚,调侃他们是
人生赢家
。
“仅用12年,就从科员干到正囯,这就是39岁的法国新当选总统马克龙。中学成绩优秀,17岁爱上自己中学41岁的老师。一结婚就有3个儿子7个孙子,并瞬间让同学成了自己的儿子。谁的人生能与他相比”。
但翻开他们的恋爱史可以发现,
15
岁的马克龙因参加戏剧俱乐部(类似我们中国的兴趣培训班)而与当时
39
岁的布丽吉特相识,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写剧本、交流而产生了
火花
。
从感情上来讲确实浪漫,但段子手和不少媒体人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直到马克龙成年他们才正式在一起,并且相敬如宾数十年,用行动证明他们并非一时“任性”,而是真的相爱。
在道德上这段“师生恋”并不值得歌颂和赞美。而更为可怕的是,不少媒体人和段子手都忽略了一个
残酷的现状
——
热炒所谓的“浪漫师生恋”,这对性教育本来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本来就弱小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剂蒙汗药。
作为成年人,我们当然可以轻松调侃他们的师生恋,但是不少学生,他们所接收的信息和情感世界是单一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大都受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媒体影响。
他们的社会阅历、人生经验以及知识结构,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分辨所谓“师生恋”到底是所谓的感情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
老师与学生发生性关系或有亲密行为,不外是
师生恋、偷情、诱奸、权色交易和性骚扰
这几种。
作为长者的老师,与学生有亲密行为,从利己角度出发,他当然可以说是“师生恋”。
而且,和法国的性教育相比,我们国家学生的性教育完全处于低阶段水平。法国,从1973年起,性教育课就已是法国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法国教育部规定,8年级和9年级的学生需接受30至40个小时的性教育。至今,法国的性教育体系已较为完善。
可以这么说,人家的“师生恋”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在两性上,已足够保护自己。
而我们中国,到现在都没有系统地对学生普及性教育和性知识,不少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对性、对身体的了解都贫乏。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
中国的性教育到底匮乏到什么程度
”,里面网友的回答让人震惊。
因此热炒“师生恋”,歌颂法式浪漫,传播的内容和释放的信息,完全有可能误导学生认为“师生恋”就是浪漫和美好,
而掩盖“师生恋”带来的其实更多是伤害。
在文艺作品中,许多师生恋往往被描写得感人肺腑,最典型的是琼瑶阿姨的小说《窗外》,反映台湾高三女生与语文老师的“爱情”。
但就在前几天,台湾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轰动台湾,林奕含在个人第一本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书中描述了13岁女主角房思琪被补习班老师性侵最终发疯的故事。
其实这是她根据自己亲身经历而写。
10多岁的她曾遭补习教师诱奸,让她一直活在痛苦和抑郁中,在26岁,她选择上吊自杀。
而父母表示,其实还有三名女学生遭同一位老师“伤害”。
老师性侵(诱奸)学生也许可以被文学作品美化,但真相往往是残忍的,它是真实发生的悲剧,不管它披的外衣多么美丽,多么浪漫。
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叫布丽吉特,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如马克龙那样幸运,至少在当前中国社会,不适合热炒“师生恋”,因为它带来的伤害远比浪漫要沉重的多,我们更应该关注普及性知识教育,预防学生被性侵。
【图片来自网络,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