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六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涛的手机通讯中,属于他的患者的电话号码占一半左右。今年他已经56岁了,从未拒绝过患者患者索取联系方式的请求。
事实上,从刘涛主任有了个人手机的那天起,他会在每个自己看的患者的病历本上,写下他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以便患者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联系到他。
要不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患者,在医生群体中意见并不统一。
知乎上有一个“
患者
或家属要你的手机号码给不给
”的话题,“给工作电话,不给私人号码”的回答占多数,还有一些回复是视人而定,自己不愿意,但医院强制要求的也占一部分。
像刘涛主任这样对所有患者都主动留下自己联系方式的医生,应该是医生中的少数。在他们科室内部,对于是否要把个人电话号码留给患者,意见也并不统一。身为科室主任,刘涛对此也表示理解: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不愿意给也很正常,我不喜欢指责别人,更多是鼓励大家,我喜欢与人为善。”
刘涛主任没有名片,给患者留电话的目的,既是为了方便患者,更主要的也是为了医疗安全。“患者手术出院回去后,会有些情况不知道怎么处理,需要咨询医生,能有医生电话,就方便多了,患者也很高兴。”
但时间长了,刘主任也会接到一些并非他的患者的咨询电话,或者他的患者有了其它健康问题时,也会给他打电话咨询,对于这些电话,他也来者不拒。“所有电话我都接,经常会接到广告电话,不是我的患者也没关系,能提供帮助也会帮,我这个人脾气很好,不是说违心的话,帮助人让我很快乐,别人感到高兴,我也很欣慰,就像打了吗啡一样,内心好舒适。”
脾气再好的人,也会有不耐烦的时候,刘涛主任也坦诚,在他较忙的时候,如果电话咨询的人又比较啰嗦,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对方还是反复地问,他也会感到不耐烦。但即便这个时候,他也不会在语气中流露出来。“因为如果让对方感受到了你不耐烦了,他就会很惶恐,更不知道怎么说了。”
身为一名医生,刘涛主任总结的有四个关键词:
平凡、尊重、友善、道德。
这四个词,也是他做人、做事的自我要求。
“我就是一个很平凡的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是很渺小的个体,谁也不比谁更尊贵、更重要。”刘涛主任这么解释“平凡”,“尊重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患者虽然是来求医的,但医生职责就是给人看病,应该互相尊重,友善待人,出去遵守社会公序良俗,在医院有医德。“
身为一名外科医生,刘涛主任很谦逊,有着一颗平常心。他说:”比我技术好的医生多的很,我尽我可能给患者看好病就好,我觉得很多事情,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做好每件事就行,如果大家都能做好自己的事,这个世界就好了。”
在工作中,刘涛主任也遇到过不讲道理、不友好的人,但他觉得,99%的人都是好的,自己以诚待人,对方也会反馈以真诚,虽然有些人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与周围的人相处并不融洽,但作为患者,至少还会对给自己看病的医生客气一些吧。
对于极少数不友好的人,刘涛表示这常常是期望值太高,对治疗不满意。“客观的说,医生也有犯错的时候,有时也会对疾病处理的不尽完善,让患者感到不满。”刘涛主任说,“每个医生应该都会遇到过这些情况,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尽量讲道理调和呗,实在讲不通,只能交给医院处理或者上法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