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那么想家,却不敢回家。”
今天朋友A更新了一条朋友圈:“我那么想家,却不敢回家。”
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今年32岁
(家里人一直认为是33岁)
,北漂8年,
老家的几个好友孩子都有已经开始上小学了。而她别说结婚,这几年连男生都没有见过几个。
刚开始回家的那几年,还有人不停地给她介绍对象,在被她多次拒绝之后,只留下了一句“那么挑,怪不得嫁不出去”。
而今年她又换了一个新工作,培训单位的一位幼师,工资是从前的一半,回家之后还要加班设计课程。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因为是自己喜欢工作,所以A每天都做得很开心。
但是当家里人知道后,就不停地给她打电话,“之前的工作多好,我还打算让你侄女毕业之后去投奔你呢,这下你走了她怎么办”,“都老大不小了,该考虑结婚了,别瞎折腾了”……
明明是自己的生活,难道真的要以别人喜欢的方式度过吗?
在北京还可以用“忙”当做借口挂掉电话,但是一回家肯定就要面对那些迎面扑来的问题。所以面对辛辛苦苦抢到的地铁票,心里更多的是焦虑。
回家之后,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亲戚突然的关心。
“听说你是学英语的,这幅对联用英语怎么说?”
“这个嘛,哈哈哈~”
“在外面闯荡一年,没少挣钱吧,年终奖发了多少?”
“这个嘛,哈哈哈~”
“还没对象吧,给你介绍一个,正好跟你年龄差不多大。”
“这个嘛,哈哈哈~”
“结婚了打算啥时候要小孩啊,不如今年生个鸡宝宝吧,多吉利呀。”
“这个嘛,哈哈哈~”
……
在看似关心的背后,留下的却是长久的沉默与尴尬。我们在外面辛苦一年,回到家就是希望能够远离压力与攀比,和家人好好团聚,让心好好放个假。
但是一想要回家需要面对的那些问题,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我那么想家,却不敢回家。”
02
你真的关心我吗?
记得有一部电影台词中说:“
我们在外面一路奋战,就是为了更好回家。
”
但是回家之后,有人关心你什么时候结婚,却没人关心你是否遇到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
有人关心你年终奖发了多少,却没人关心你到底做的是什么工作;
有人问关心你什么时候买房,却没人关心你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有人关心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却没人关心你这一年在外漂泊有多疲倦;
所以现在年轻人都有一种“恐归”的心态。因为家里人和邻居对于在外打拼的孩子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但是在外面的生活有时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
他们逃掉了家里二层小洋房,却逃不掉北上广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逃掉了爸妈每天三遍的唠叨,却逃不掉老板的责骂。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更多的人害怕回家。
03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回家这么痛苦,我们为什么挤破了头还要加入到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去。
因为那个看起来并不繁华的小城是我们长大的地方,有我们最爱的家人。
最近在微博上有一组图被很多人转发,标题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这个《过年回家妈妈又要“变脸”了,但都是因爱你》
大家都在下面评论说:“同感,原来全天下的妈妈都一样。”
不管走了多远,家始终都是那个让我们想到就会温暖的地方。
所以,我们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那些尴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