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正念的力量(深度好文) ·  3 天前  
冯唐  ·  将色进行到底 ·  2 天前  
洞见  ·  无关收入多少,建议你买便宜的衣服 ·  4 天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3 天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歪!110吗,有人在侵犯我的隐私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2-01 20:15

正文


01

“我那么想家,却不敢回家。”


今天朋友A更新了一条朋友圈:“我那么想家,却不敢回家。”


我特别理解她的心情,今年32岁 (家里人一直认为是33岁) ,北漂8年, 老家的几个好友孩子都有已经开始上小学了。而她别说结婚,这几年连男生都没有见过几个。


刚开始回家的那几年,还有人不停地给她介绍对象,在被她多次拒绝之后,只留下了一句“那么挑,怪不得嫁不出去”。


而今年她又换了一个新工作,培训单位的一位幼师,工资是从前的一半,回家之后还要加班设计课程。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因为是自己喜欢工作,所以A每天都做得很开心。


但是当家里人知道后,就不停地给她打电话,“之前的工作多好,我还打算让你侄女毕业之后去投奔你呢,这下你走了她怎么办”,“都老大不小了,该考虑结婚了,别瞎折腾了”……


明明是自己的生活,难道真的要以别人喜欢的方式度过吗?


在北京还可以用“忙”当做借口挂掉电话,但是一回家肯定就要面对那些迎面扑来的问题。所以面对辛辛苦苦抢到的地铁票,心里更多的是焦虑。


回家之后,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亲戚突然的关心。


“听说你是学英语的,这幅对联用英语怎么说?”

“这个嘛,哈哈哈~”

“在外面闯荡一年,没少挣钱吧,年终奖发了多少?”

“这个嘛,哈哈哈~”

“还没对象吧,给你介绍一个,正好跟你年龄差不多大。”

“这个嘛,哈哈哈~”

“结婚了打算啥时候要小孩啊,不如今年生个鸡宝宝吧,多吉利呀。”

“这个嘛,哈哈哈~”

……


在看似关心的背后,留下的却是长久的沉默与尴尬。我们在外面辛苦一年,回到家就是希望能够远离压力与攀比,和家人好好团聚,让心好好放个假。


但是一想要回家需要面对的那些问题,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无力感:“我那么想家,却不敢回家。”


02

你真的关心我吗?


记得有一部电影台词中说:“ 我们在外面一路奋战,就是为了更好回家。


但是回家之后,有人关心你什么时候结婚,却没人关心你是否遇到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


有人关心你年终奖发了多少,却没人关心你到底做的是什么工作;


有人问关心你什么时候买房,却没人关心你现在生活得怎么样;


有人关心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却没人关心你这一年在外漂泊有多疲倦;


所以现在年轻人都有一种“恐归”的心态。因为家里人和邻居对于在外打拼的孩子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但是在外面的生活有时候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好。


他们逃掉了家里二层小洋房,却逃不掉北上广阴冷潮湿的地下室;逃掉了爸妈每天三遍的唠叨,却逃不掉老板的责骂。


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更多的人害怕回家。



03

“离家的路有千万条,回家的路只有一条”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回家这么痛苦,我们为什么挤破了头还要加入到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去。


因为那个看起来并不繁华的小城是我们长大的地方,有我们最爱的家人。


最近在微博上有一组图被很多人转发,标题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这个《过年回家妈妈又要“变脸”了,但都是因爱你》



大家都在下面评论说:“同感,原来全天下的妈妈都一样。”


不管走了多远,家始终都是那个让我们想到就会温暖的地方。


所以,我们并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不知道该如何面对那些尴尬的问题。


  • 亲戚邻居关心的就是“工资多少”、“该拿的小本本有没有拿完”、“有没有小孩。你想要换一些话题,却又尴尬地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 过年到家里来玩的熊孩子,把自己的口红当做画笔,还问为什么没有绿色。想发火却又被“不要跟小孩一般计较”堵了回去。


  • 和好久不见的同学聚会,原本以为可以重温当年的感情。但是你却发现大家聊的话题,对于刚从外地回来的你竟不知道该如何插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