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我在科技书籍里面读到嘴最损的一个作者了,有时候我觉得是在跟一个西装革履的朋克在喧闹的酒吧里聊天,他严肃活泼,旁征博引,充满戏剧色彩,你觉得被他逗笑似乎是某种冒犯,但又实在忍不住想笑。
他花了整整一章去调侃将屏幕奉为圭臬的新设计,提到设计更好的汽车,他说
开车时谁还需要看路?低头玩触摸屏多有意思啊!
他无情地展示了一张冰箱上的电子屏幕,捏着鼻子特别损地评价
棒极了!我正好想在(冰箱附带的)电子屏幕上看看我的相册呢,或者在拿冰块的时候更新印象笔记,甚至可以在那些设计精妙的冰箱冷冻层上方的屏幕上更新 Facebook。
还有伦敦奥运会时街头安装的「价值 47,000 美元的带 LCD 屏幕的循环回收垃圾桶」
这样你就可以通过屏幕得知外面是否在下雨,而此时你正站在雨中…伦敦就安装了 100 个这样的垃圾桶,借机炫耀自己充满未来主义的奇观。
这让我想起某些超市的自动称重机,你买了一把空心菜,兴高采烈地去称重,在触摸屏上选择「蔬菜」类目之后,六页,整整六页,除了番茄之外,几乎全是绿油油叶子的照片。前后翻几遍之后,就会出现一个盛况:身后排队的阿姨小妹大兄弟全围在你身边,帮你在一片绿色里找空心菜。先找到的人会激动地发出一声尖叫「啊,空心菜!这里!」,然后人群一阵骚动,站在屏幕前的你心里长松一口气,不禁感慨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去过这么多国家,谈过那么多场恋爱,却被一个蠢秤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恶狠狠地羞辱了
(生气,特别生气)
。
作者对屏幕的滥用给人们带来的手机依赖病也表达了不安——用一种充满戏谑的方式:
在传统的定义中,「界面」
(interface)
本来
表示的是你与另一个事物进行交互的方式,比如一扇们的把手。可是在科技发达的当代语境中,我们已经开始本能地将界面等同为「图形界面」,交互也窄化成「人与屏幕的交互」。
优雅的设计
在对人屏交互表达了兰花中指之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在宣导一种更优雅的方式——优雅通常是个说者玄乎,听者朦胧的设计建议,这本书促使我去把这个概念摊开在台面上进行反思。
提及优雅这个词的时候,我的脑海本能浮现出了很多画面,比如一些电影中的片段,旅行中的见闻,一些人和设计方案。
优雅是适可而止,是精益求精,是无形中化繁为简,是节制,是尊重,有礼貌,是不随意,不冒犯,不尴尬,是如无必要不增实体。
我们说一个姑娘优雅时,通常是肤白貌美浅浅的笑,可能穿长裙子,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都比较低,举手投足慢而温柔,不张牙舞爪大声喧哗;说一个小伙子的优雅,通常他不会打扮得花花绿绿,声音可能低沉有力,谈吐客气,慢条斯理。
而我们说一个设计方案优雅,通常是不那么咋呼,咔,跳出一个模态对话框让你去 App Store 给个五星好评
(相比之下在时间线里巧妙的出现打分请求会优雅得多)
;流程里没有那么多必填表单项
(请填写找回密码私密问题:你的第一个宠物叫什么名字?——你没有宠物?连小鸡都没养过?)
;没有鸡贼的陷阱
(买张机票默认勾选买人身保险延误险和机场接送机抵用券)
;没有似是而非的描述
(对话框:取消打印吗?[确认] [取消])
;没有繁重的心理负担
(请从下列 200 个选项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主题,以便系统给你推送适合的文章——对不起,最少选择三个)
;没有脑筋急转弯式的逻辑泥潭
(200 元优惠券只可以在店铺指定活动中使用,折扣商品除外,每满 100 减 50,优惠券不设找零,洗护品类的优惠券规则另行规定,全场秒杀产品不参与任何活动,解释权归你爸爸商家所有)
。
顺便,起一个优雅的标题又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尽量不要用那么多感叹号,以及别动不动就震惊,一年到头都瞪着一双难以置信的眼睛,耳朵上佩戴着感叹号形状的耳环,遇到新朋友一寒暄,倒抽一口冷气:震惊了!您竟然姓李!
商业的驱动
《无界面交互》指出这些看起来背叛用户价值的交互方式背后的商业驱动力——畸形的商业模型会导致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的博弈。
当商业模型建立在用户访问时长和广告点击上的时候,平台会倾向于用最低成本的方式获取用户、留住用户、转化用户。虚假的医疗广告、无休无止的 push 消息、粗鲁的评分请求,背后都是激励机制在作祟。英国一个工会活动家说
(我一直以为是马克思说的)
:50% 的利润就可以让资本铤而走险,为了 100% 的利润,它就可以践踏世间一切法律。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做工具产品的产品经理通常幸福感会简单一些,因为为他们付费的正是他们努力取悦的用户,他们很少需要思考多方博弈,只需要尽一切可能交付更优秀的用户体验——但这样的幸福通常持续不了多久,因为总会有人突然发布一款功能类似,却不要钱的替代品,他们背后藏着复杂而交织的商业角色关系和利益链条。
免费使用产品的人,不再是产品的用户,而变成他们贩卖的资源,从此他们便开始了博弈:用户体验和商业价值的博弈,口碑和报表之间的博弈,有些做搜索引擎的,
甚至
在生命和股价之间博弈。
有时候我会想,用户和企业之间如果能一直保持赤裸裸的单纯而美好的金钱关系那该多好。
普适计算
《无界面交互》鼓励融入场景中的计算方式,他提到了马克·威瑟的那篇著名的《21 世纪的计算机》,这篇文章号称是普适计算的开山之作,早在 1991 年,他就提出了「让计算消弭于无形之中」的观点。
计算去中心化,计算能力通过节点之间的连接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与人发生交互,你不需要特别地操作,就可以随时随地,用更加丰富的方式享受计算带来的价值。
这一切听起来充满了未来感,但我们身边的产品已经在逐渐地、越来越多地具备这样自动化感知、处理和反馈的能力。书中说到汽车的无钥匙进入功能——当我们揣着钥匙靠近汽车时,汽车就可以感知,当你拉动车门时,就自动解锁。还有自动大灯——不再有一个按钮,当汽车感知到需要开灯时,灯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