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空间治理
专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战略、技术、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与数学之美  ·  Deepseek横空出世,打脸中科院孙院士团队!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13岁学编程,20岁哈佛退学,31岁成为世界 ... ·  昨天  
算法爱好者  ·  DeepSeek 下棋靠忽悠赢了 ... ·  2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数学大家丘成桐主编的科普读物:中国孩子要培养 ... ·  3 天前  
九章算法  ·  Cruise被迫裁员50%!高额遣散费打脸科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空间治理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AI不会从根本改变知产制度

网络空间治理  · 公众号  ·  · 2024-04-02 17:34

正文

来源:隐私护卫队

发布时间:2024-04-01


3月26日至29日,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邓鸿森在出席论坛期间接受了媒体采访。

今年3月7日,WIPO发布的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通过WIPO《专利合作条约》体系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为27.26万件,同比下降1.8%,这是14年来首次下降。如何看待这一国际专利申请趋势?
邓鸿森表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全球专利申请量确有下降,但幅度很小,对此不必过于担心。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各国和公司应继续投资于创新,增强自身实力,以便在经济复苏来临的时候占据有利竞争位置。
WIPO上述发布的报告还显示,2023年亚洲国家占WIPO国际专利申请的55.7%,高于十年前的40.5%。而中国仍是PCT体系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共提交了69610件申请,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
“亚洲已成为全球最强大的知识产权引擎。目前,全球每十份知识产权申请中,就有七份来自亚洲的创新者、创作者和公司。”邓鸿森认为,这表明亚洲不仅是商品和资源的聚集地,也正在成为一个充分创新、技术和数字化的地区。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也给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一定挑战。一个新产生的难题是,当人工智能学习音乐、绘画、照片和文章时,是否侵犯了这些作品所有者的版权?目前已有一些AI版权纠纷案例显示,法院对此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还有更多诉讼则仍在审理之中。
“无论结果如何,我相信人工智能的出现是为了增强和支持人类的创新和创造力,而非替代、破坏或损害它。”邓鸿森表示,尽管由人工智能引发的新问题极具挑战性,但这并不是知识产权制度第一次遭受重大技术变革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电子商务的出现,知识产权系统也不得不随之发展调整。
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冲击,邓鸿森认为知识产权制度也会随着AI的发展而发展。而他和WIPO的工作仍将致力于把“人类创作者和创新者”置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位置上。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观点称人类终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来不再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对此,邓鸿森持否定观点。他以音乐创作举例,人工智能目前仅能复制现有的形式,而不能创造新的音乐样态。这一情况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知识产权体系,因此只需要适应新技术的特征和需求,对现有制度进行部分调整,那么这个体系在AI时代仍然会保持强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