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哲学人
哲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挑战思维的极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IT桔子  ·  去年近 60 家 AI ... ·  15 小时前  
概念股逻辑  ·  DeepSeek概念股崛起:揭秘科技投资界的新蓝海 ·  昨天  
概念股逻辑  ·  DeepSeek概念股崛起:揭秘科技投资界的新蓝海 ·  昨天  
创伙伴  ·  第三款免费红包封面:大吉大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哲学人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放任人文学科萎缩,社会将付出沉重代价!

哲学人  · 公众号  ·  · 2024-06-30 18:40

正文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作者郑宗义,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1995)。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


▌人文学术的萎缩,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当今世界,人文学科(the humanities)的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重视它的,常严辞辩护,认为不可忽略,但又大多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轻视它的,则觉得这只是学术内部的风向问题,加上人文学科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贡献殊少,根本无关痛痒。

殊不知,人文学术的萎缩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即人们将逐渐失去对丰富多样的意义和价值(meanings and values)的敏锐触觉,整个社会益发趋向唯经济(或金钱)价值是尚的单一化与平面化。

除了来自外部严峻形势的挑战外,人文学术还得面对主政教育的官员机构以及大学的行政高层对它的管理方式所带来的伤害,可以说是内外相煎、境况堪虑。

《基督渡海》

▌念文科的毕业后能做什么?

现代学术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人文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哲学、宗教、音乐、艺术等。曾有学者质疑“科学”(science)一词本来的意思是系统的学问,故the humanities应译为人文科学,但今人既已惯用科学一词来指自然科学,则译作人文学科以资区别,亦未算委屈。二是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s),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这两类学术历史悠久,相比之下,主要发迹于十九世纪的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便年轻得多,其中包括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

最后是由前三类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应用而产生的技术学科(technologies),例如机械工程、电脑与网路、生物工程、商管会计等。后者由于特重应用,实效性强,乃易转化为产品,开创商机,于是渐与市场经济连成一体,引领风骚,发展的势头甚至早已超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至于人文学科,则因在讲求实用的大气候下特别显得“无用”,故门庭淡泊,斯人独憔悴。如果有大学生跟人说道:“我在大学念哲学”。他听到的第一句回应多会是:“那毕业后做什么”?必须知道,这是个全球性现象,过去十多年美国哈佛大学主修人文学科的人数跌了20%;世界不少大学在面对财政困难时就首先向文科学系开刀,将之关门大吉。

《丹吉尔的狂热教徒》

▌人文学科不只是个人的修养

一般认为,人文学科即使有“用”,也非实用,而充其量只是个人的修养、社会的点缀。一个人总不能只顾挣钱、满足欲望,有时候得看看文学、听听音乐、想想哲学,才不显俗气。同样,一个社会亦不能只顾经济,否则成了文化沙漠,便不够格跻身大都会的行列。不过切记,追求个人修养是吃饱饭之后的事情,若本末倒置,则随时连饭都吃不饱;而社会利用文艺来装点门面,亦得先把门面好好的建立起来。

正因为有这种错误却流行的观点,如果我们只用近乎常识的理论证据来维护人文学科,例如说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孔子、老子,只有银纸、期指的社会,就会显得不够力量。

这里我们需要的是对人文学科及其意义的恰当理解。扼要来说,人文学科是人类运用其心智创发出的各种意义和价值,并以不同的形式、技巧与风格来表达。而各种意义和价值的创发正显示出我们是可以採取丰富多样的角度来理解世界。

我们固然可以将春夏秋冬四季看成是自然现象,这是以自然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把世界感知为物质(things)的存在及其总和。但这绝不碍我们同样可以将四季看成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有序循环,并从中感知到“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繫辞下》)的意义和价值;又或者可以将四季看成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并从中感知到四时风韵殊别的美态 (即美的意义和价值)

《萨达那培拉斯之死》

《诺奖大师儿童经典作品》 全4册

世界文学的塔尖

神明般的想象力

创造力、寓意深刻

提高7~14岁儿童

阅读+写作能力

字号大 不伤眼

原价112元

限时特价49

▌历史、文学与哲学的意义

依此,历史学乃是我们心灵之回顾过往,并藉由考证、解释等史学方法来彰显鑑古知今的意义和价值;文学乃是我们心灵之感通人、物与事,并藉由文字的创作力来彰显感受的抒发、交流及昇华的意义和价值;哲学乃是我们心灵之理性能力,并藉由哲学的思辨方式来彰显分析、反省道理的意义和价值 (其他的可类推,不必一一述及)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中的“人文”二字是很能概括上述人文学科的特色。“人文”二字,最早见于《易.贲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中,人文 (即人的活动现象) 是与天文 (即天的自然现象) 对举。

已故的哈佛大学著名哲学家Robert Nozick更提醒我们人文学科之所以为人文学科有三个规约条件:(一)人文学科是以如其所如的方式来看待意义和价值,即视意义为意义、价值为价值,而不是把它们当成别的东西。(二)因此,人文学科的作品(works)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的载体,目的是要让读者能藉此如实地感知意义和价值,换言之,就是与作品产生共鸣。(三)所以,人文学科的作品是读者必须直接经验的。

举例来说,社会学家亦会研究社会的价值观,但却是将价值观视为社会事实而非价值本身,其调查报告是要去描述与解释此社会事实。而读者需要知道的只是报告的内容,故若有可靠的转述,读者甚至不必亲身阅读报告。与此不同,文学家运用小说来表达他对社会价值观的感受或反思,乃是如其所如地看待价值。而读者若只通过别人的转述来知悉小说的内容则可以说是毫无意义,因为小说向读者发出的邀请是:你必须自己阅读并与其中流露出的价值产生共鸣。

明乎人文学科的性质,我们就知道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于培养人们对丰富多样的意义和价值具备敏锐的触觉。这样,我们在思考人生问题时才会明白跟社会流行的想法合模只是其中一个选项;生命其实还有很多不同的可能,等待我们勇敢地去进行探索。同样,我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才会懂得不应凡事依循CBA(cost -benefit analysis);社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亦应讲求历史、文艺与伦理等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从教育的角度看,人文教育其实还可以担当部分价值教育、创意教育以至公民教育的角色。

首先,人文教育能如实地看待价值,引领学生对价值产生共鸣,不正是不沦为说教、灌输(indoctrination)的最有效的价值教育。而学生若对意义和价值的多样性无知无觉,又岂有真正的创意可言。最后,如果公民教育的目的不是提供公共事务的资讯而是育成有素质的公民,则人文教育肯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由此可知,放任人文学术萎缩,社会是要付上沉重的代价。

《但丁和维吉尔共渡冥河》

▌在“科学普及”之外主张“人文普及” 量化管理不适合人文学科

二十世纪努力复兴中华人文精神的唐君毅先生曾指出,现代人文学科的失势,只是学术受到时代环境左右所表现出的显晦有时而已,不等于它已失去重要性,这是十分精确的论断。试想若时代环境改变,显学是可以转为隐学或晦学,反之亦然。

比方说,人类若不幸地应验了一些科幻小说的预言,经历一场科技浩劫,则百劫尚有馀生的话,要反思历史的教训、探索重建的方向以及安慰创伤的心灵,都决非科技能胜任而是人文学科的用武之地。

当然,任何人都不会因为想复兴人文学术而期待浩劫来临,但人文学者的工作正是要纠正今时错误的观念、申明人文学科的意义及倡导其研究与教育,例如在“科普”(科学普及)之外主张“人普”(人文普及)。

《日本美学三部曲:幽玄+物哀+侘寂》

日本美学大师大西克礼传世之作

追溯影响日本一切艺术领域的美学源头

幽玄:薄明之森,

以黑暗为尺度的心意流转

物哀:樱花落下,

转瞬即失的轻柔表达

诧寂:素朴日常,

不完美事物的内在显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