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丁香园旗下公众号,深度全面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解读、前沿追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哪种降糖药医生开的最多?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 CGM 有何好处 | 学术新闻

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4-27 19:17

正文


1. 各降糖药物与二甲双胍联用,谁对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改善能力最强?


二甲双胍是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药物。在无 GLP-1RA 或 SGLT2i 心肾保护强适应证的情况下,建议二甲双胍作为 2 型糖尿病的首选一线降糖药物,并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临床中关于二甲双胍的联用方案众多,除了降糖效果,各方案对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的长期影响有无不同?


2024 年 4 月 1 日,一项发表于 Diabetes Care 的研究比较了甘精胰岛素 U-100、格列美脲、利拉鲁肽、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对此的长期影响。

结果发现,应用甘精胰岛素后, HOMA2-%S 从治疗的前一年开始升高,此后保持稳定,而其他治疗组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HOMA2-%B 和 C-肽反应在所有组的第一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第5年时,利拉鲁肽和西格列汀的C肽指数(CPI)相似,均显著高于甘精和格列美脲;利拉鲁肽的C肽反应最大,其次为西格列汀、甘精胰岛素和格列美脲



2. 利司那肽可减缓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进展速度


利司那肽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 GLP-1RA,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其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显示出神经保护作用。


2024 年 4 月 3 日,一项发布于 NEJM 的二期临床试验评估了利司那肽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进展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利司那肽治疗 12 个月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进展速度显著减缓:在 12 个月时,利司那肽组和安慰剂组的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第三部分评分分别为 -0.04 分(表示改善)和 3.04 分(表示恶化)。



但是接受利司那肽治疗的受试者中有 46% 出现恶心,13% 出现呕吐。



结果表明, 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中,利司那肽治疗 12 个月可延缓运动功能障碍的进展 ,但仍需要更长时间和更大规模的试验来确定利司那肽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3. 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 CGM 有何好处? nature 子刊一文汇总


尽管持续葡萄糖监测(CGM)设备现在被认为是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标准护理设备,但在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主要是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会使用到 CGM。


2024 年 4 月 8 日,一项发表于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的综述汇总了支持将 CGM 纳入 T2DM 患者的常规护理的证据,探究了 CGM 在接受非强化治疗方案的 T2DM 患者中具有临床价值,讨论了扩大 CGM 在 T2DM 中的应用的潜在好处以及必须克服的挑战,为 CGM 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相关的循证依据。



4. GLP-1RA 不会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因显著的降糖及减重效果而收到关注,但与甲状腺癌风险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此前有研究表明,在受试者中甲状腺 C 细胞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在目前的说明书中 GLP-1RA 的禁忌证包括甲状腺髓样癌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 2 型个人或家族病史。


2024 年 4 月 10 日,一项发表于 BMJ 的大型队列研究提供了关于 GLP-1RA 与甲状腺癌风险关系的新证据,认为使用 GLP-1RA 不会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这项队列研究使用了瑞典、丹麦和挪威的全国登记数据,探究了接受 GLP-1RA 治疗的患者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在平均 3.9 年的随访中,与 DPP4 抑制剂相比,GLP-1RA 治疗与甲状腺癌风险升高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 GLP-1RA 的使用与甲状腺癌风险(包括任何亚型)升高无关



5. 单吻合式胃搭桥术(OAGB)和 Roux-en-Y 胃搭桥术(RYGB),谁的远期减重效果更好?


多中心随机试验 Yomega 比较了单吻合式胃搭桥术(OAGB)和 Roux-en-Y 胃搭桥术(RYGB),证实了 OAGB 在 2 年后的减肥效果并不逊色。那么 5 年后的结果是否也是这样呢?


2024 年 4 月 12 日,一项发表于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d 研究报告了相关结果:


5 年后,OAGB 组的平均超重 BMI 降低了 75.6%,而 RYGB 组降低了71.4%,证实非劣效性。


BMI变化


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缓解率


两组 2 型糖尿病的缓解情况相似,营养状况没有差异;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胃食道反流病,OAGB 组 66 名患者中有 27 名(41%)发生次不良事件,而 RYGB 组 76 名患者中有 14 名(18%),显著低于 OAGB 组。由于严重不良事件中,127 例患者中有 10 例(8%)从 OAGB 转为 RYGB。


结果表明在代谢结果相似的情况下,OAGB 在 5 年内减肥效果并不逊于 RYGB。但 OAGB 术后临床胃食道反流病的高发,可能对长期预后有不利影响,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6. 9 大类降糖药,我国哪个药物的处方最多?


临床上使用的非胰岛素的降糖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奈类、磺脲类(SU)、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 抑制剂、噻唑烷二酮(TZD)、SGLT-2 抑制剂、GLP-1RA 以及复方制剂,数年以来,我国降糖药物使用有何变化趋势?各地区之间有无不同?


2024 年 4 月 15 日,发表于于 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 的《2015-2022 年中国降糖药使用的变化趋势及地区差异》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报告。


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


  • 在全国范围内,从 2015 年到 2022 年,每个患者的限定日剂量(DDD,指WHO 推荐的一种用于统计和研究药物使用情况的单位)从 14.45 增加到 47.37。


  • 最常用的两类药物是磺脲类和双胍类,分别由 7.04 增至 15.39(119%)和 3.28 增至 11.11(239%)。


  • 新药(DPP4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GLP-1RA)采购量增长较快,相对变化量 > 5000%。尤其是 SGLT-2 抑制剂,用药频度从 0.08 增加到 5.03(6662%)。


  • 西南地区相对变化最大(319%),南部地区相对变化最小(118%)。


  • 2022年全国各地区降糖药占比有所不同,如图所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