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实验万事屋
文献总是乏味,科研一向无聊,“实验万事屋”旨在拯救医界同仁于寂寞无聊,每天坚持抖落科研内幕,分享实验心得,搜集科研资讯,激发您的科研兴趣,传授实用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做不做科研,从医之路大不同,在这条布满荆棘的科研道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南方科技大学,Nature! ·  2 天前  
科研大匠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重磅新学院! ·  4 天前  
科研圈  ·  比北极点还冷的地方,在山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实验万事屋

博士生师弟屁颠屁颠地跑来说这27.7分SCI不错,结果被我贬得一文不值!看了这北京大学的巨噬细胞文章,我觉得挺乱的……

实验万事屋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2-17 08:20

正文

高分文章其实有很多都存在有逻辑问题,因为有的文章工作量大,体量大,得到的结果虽然多,但串不到一块(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其实就是逻辑性,前后的结果需要通过逻辑作为串联,通过假设和假设迭代,推进课题,否则证据链的不完整,就会导致整篇文章的结构松散,不清楚科研逻辑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今天讲的这篇文章,就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博士生,发表在27.7分的Mol Cancer上的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一种巨噬细胞,MDSC(髓系抑制细胞)在索拉非尼作用下的影响。Result有很多,但看上去都像是单元剧,我们就来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吧:

他们首先分析了索拉非尼对于肿瘤的抑制作用,而索拉非尼的耐药可能是他们重点关注的方向。而肿瘤晚期可能产生索拉非尼的耐药,这可能是由于索拉非尼诱导了肿瘤中MDSCs的浸润导致的。于是他们分析了巨噬细胞在索拉非尼用药后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巨噬细胞中CCR2表达增多,这也就是驱使着MDSCs浸润的原因。他们通过使用αCCR2( CCR2的抗体,通过这种方法抑制CCR2的影响,从而分析是否是由于索拉非尼通过对CCR2的诱导造成的MDSCs的浸润,这就是柯霍氏法则的验证,不清楚柯霍氏法则的话,可以去看看《轻松的文献导读》和《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 ),结果发现使用αCCR2后,有效抑制了索拉非尼用药后的肿瘤进展。而同时索拉非尼用药后,也会增强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

而通过单细胞测序后( 下图的tSNE图,这个就是通过单细胞测序后,将基因的表达作为多维的主成因分析,再进行降维所得到的结果,和UMAP图原理是差不多的,不清楚的话,可以去看看《列文虎克读文献》和《夏老师带你读文献》 ),他们发现在索拉非尼用药后MDSC细胞表达的PPARα增多。高表达PPARα的细胞中,也同样存在有MDSCs中免疫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PPARα与FAO(脂肪酸氧化密切相关),而使用了PPARα抑制剂,或者使用FAO抑制剂,都能降低索拉非尼用药后,导致的MDSCs的浸润增多,同时增强了MDSCs的抑制功能:

那么PPARα是通过什么造成这样的影响的呢?他们通过二代测序,分析了可能有PPARα表达所影响的转录因子,结果发现PPARα可能会促进类似SOX4这样的转录因子的表达,而抑制Spi1(PU.1)这样的转录因子表达:

他们发现敲除了PPARα后,PU.1(Spi1)的表达明显增多,而PU.1是可以促进CSF1R转录的。也就是说,索拉非尼通过PPARα抑制MDSCs中PU.1(Spi1)诱导的CSF1R表达,从而抑制MDSCs向巨细胞分化( 实际上这里无论是使用了Spi1的抑制剂,还是敲减Spi1,都不能解释PPARα对于Spi1实际的具体影响,也就是说,这样就会造成很大的逻辑漏洞,也就是由于两个概念的外延不同,造成了肯定后件的逻辑谬误,虽然看上去使用这样的验证很合理,但实际上完全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不清楚肯定后件逻辑谬误的话,可以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

而由于PPARα对于FAO的影响,他们也尝试了使用高脂饮食,来分析是否会影响索拉非尼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的确促进了HCC(肝细胞癌)中MDSCs的浸润,并减弱了索拉非尼的抗肿瘤作用( 这里的验证还是同样的毛病,由于不能解释FAO是通过PPARα造成的,所以在这里的验证,无法说明对于索拉非尼的耐药性源于PPARα对于FAO的影响,逻辑思路如果不严谨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 ):

最后他们通过抑制PPARα联合索拉非尼用药,结果发现这样可以有效抑制索拉非尼对于MDSCs的作用,增强索拉非尼的抗肿瘤作用:

由于这篇文章整体的结果,其实并不能通过一条完整清晰的逻辑链来进行解释,所以夏老师只能随便画了个示意图。索拉非尼对于PPARα表达促进作用具体机制未知,而高脂饮食造成的FAO增加对于MDSCs的影响也未知,索拉非尼为什么能抑制PU.1(Spi1)-CSF1R,也不清楚,PPARα和FAO对于下游的具体影响也不知道:

缺乏一条完整的主线和证据链,就导致了这篇文章结构的松散,虽然工作量不算小,但机制上基本上就没有啥可以拿的出确凿证据的地方( 科研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了逻辑,就会造成这样的情况,也就是整体结构的松散,不能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不清楚科研逻辑的话,可以去看看《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列文虎克读文献》和《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 )。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 的话, 可以点点星标,点点赞,点点“在看 ”,多分享多转发。

公众号回复“公克”,没事可以翻翻精华帖,里面有不少宝藏工具, 当作是科研过程中的一种调剂也是不错的选择哦 科研并不一定要这么无聊又尴尬



图片
目前夏老师已正式出版11本书,想要的可直接点以下微店小程序直接购买:
《“一本正经”的基础实验手册》适合刚入门的科研小白;
《实验万事屋》适合刚要入门的科研菜鸟;
《夏老师带你读文献》是教你们如何读文献(含科研解迷彩蛋);
《列文虎克读文献》通过文献精读讲解简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及原理;
《轻松的文献导读》通过几篇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文章解读,简单讲解了文章的思路和逻辑性;
《信号通路是什么“鬼”?》系列(1-5)(含科研解迷彩蛋),介绍各种信号通路,每条信号通路配有对应SCI文章的解读,由表及里;
《科研的推理和逻辑——从实验台到咖啡桌》给你讲讲科研中的推理和逻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