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好报”(微信ID:haobaonet)授权转载。
他是日本茶道的始祖,
侘寂美学之父,
在“不低头就得死”的威胁之下,
他说:
“唯有美丽之物,
才能让我低下头颅。”
“先把水烧开,
再加进茶叶,
然后用适当的方式喝茶,
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除此之外,
茶一无所有。”
作为日本的茶道鼻祖,
千利休对茶道的阐释,
竟是如此简单,令人不得不感慨:
世间大道,原来就蕴藏在一些简单到不起眼的事物中。
“我这一生,全部身心,都献给了一杯茶”,
他的茶有一种力量,
身着戎装,将上战场的将士说:
喝过千利休的茶,死而无憾。
1581年,
当丰臣秀吉还是织田信长的家臣时,
有一次因触犯信长大祸临头,
忧心忡忡的他来到利休的茶室:
“若必有一死,
我希望亲身感受一次您的款待。”
千利休画像
1522年,
千利休出生于堺市一户商人家庭,
他幼年开始接触茶道,
青春年少之时也曾是放荡不羁的富二代,
出于对茶道的热爱,
利休在18岁时拜武野绍鸥为师,
后者是日本茶道创始人村田珠光的再传弟子,承前启后的伟大茶匠。
出自千利休之手的茶勺
据说,
当年利休凭借一枚竹片做成的茶则(茶道用具)就让绍鸥收他为徒。
“他能将竹片上丑陋的结节变成一种美,
这样的人,能发现一切事物之美。”
利休有发现美的能力,
绍鸥发现了利休的这种能力。
电影《寻访千利休》剧照
15年后,
当绍鸥去世时,
利休已经在师父的培养下,
成为当地著名的茶人。
他守着一方茶室,
看茶庭花开花落,
任时光在一杯杯茶汤中逝去。
由于对美学独到而高深的见解,
对佛教禅宗的着迷,
他在茶中寻找着自己的道。
日本茶室
又是15年,
已推翻室町幕府统治的织田信长,
成为日本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
他即将终结乱世,统一日本,
同时,
他希望寻访天下美物、宝物。
在一次寻宝活动中,
来自中国的茶罐、名画,
日本武士家族的传家宝等都被带到信长面前,
在宝主的使劲自夸中,
信长一样一样地看下去,
并根据心情分别撒上几枚金锭。
天色开始昏暗,
信长也开始失望,
“就这些吗?”
他并没有看到心动之物。
这时,
姗姗来迟的利休,
抱着一个布包走到了信长面前,
当他打开布包露出一个漆盒时,
众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一个漆盒,有什么珍贵的!
利休依然不慌不忙,
只见他拉开门,将盒子置于廊下,
用竹筒缓缓倒入清水,
然后抬头看看天上,
挪动着装满水的漆盒,
当他摆好盒子后,
疑惑的信长向门口走去,
只见他的表情瞬间由惊到喜,
然后非常土豪地把一袋子的金锭全部倒在了利休面前。
见此,其他人也忍不住去看个究竟:
原来,
在那个小小的漆盒中,
潮起澜生,波光粼粼,
一副月夜飞鸟图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从此,
利休开始在信长面前点茶,
并在52岁那年被擢升为茶头。
出身贵族的信长,
同样喜好美好的事物并有着一定的鉴赏能力,
从不循规蹈矩的他,
对颇有才华又不羁的利休很是欣赏和包容。
在一场款待欧洲客人的茶会上,
信长指着一个茶壶问客人:
“你看这个值多少钱?”
客人拿起茶壶一番研究之后,
抱歉地表示:
“所谓的名贵茶具,在欧洲也卖不了多少钱嘛。”
利休淡淡地回应:
“确实如此,它不过是泥土捏制,再以火烧所得而已。”
“那么它有什么价值呢?”客人不解。
“一朵花儿能让土墙熠熠生辉,
一杯简单的茶足以摄人心魄,
但只有懂它的人才能识得它的美。”
听此,信长哈哈大笑,
然后向利休问道:
“不过,其中的价值,谁说了算呢?我吗?”
利休毫不客气地表示:
“您定义天下。天下之美,由我定义。”
信长又是哈哈大笑:
“在我左右又添欲夺天下之人了!”
千利休设计的茶室
然而,信长并没有得到天下,
1582年,信长遭遇家臣谋反并自杀,
丰臣秀吉在随后的诸家臣斗争中胜出,
继承了信长的大业,
同样爱好茶道的他,
也继承了信长的茶具和茶头。
饮茶之风在日本兴起的前几百年,
茶会多是供上层社会炫耀茶道具、
聚集玩乐的奢华“书院茶”,
千利休之师绍鸥的师父村田珠光首次把“道”引入了茶会中,
并提出了相对的“草庵茶”,
消除茶会中的娱乐性和物质主义,
使之成为一种人人皆可参与的精神享受。
饮茶,
在利休看来,既是寻常之事,
又是超然物外的精神享受,
他在珠光的基础上提出了“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
还根据自己的审美和领悟,
对茶道进行了更彻底的改革。
首先在茶室的外形,
采用旧时农家的茅庵样式,
老皮粗树做成的柱子,
搭配泥土与稻秸结构的本色土墙。
茶室也由宽敞变得狭小,
他把四张半榻榻米大小的标准茶室,
缩小为三张、两张半甚至一张半的微型间,
而且入口高、宽不足一米,
所有人不论地位高低,都必须下了刀剑,俯身而入,
怀着谦卑恭敬的心进来品茶。
千利休修建的待庵茶室
在茶具上,
利休也不再追求来自中国、高丽的名贵器物,
他更喜欢竹、木、粗陶瓷等材料做成的色彩素雅,
造型质朴的茶器。
最后,茶室内装饰也尽量简化,
只挂祖师大德的墨迹,
“吃茶时就像有位高僧在眼前,心情也会恭敬起来。”
另外在竹筒或竹笼里插上两朵朴素简洁的花儿,
清寂之中自有生命的绽放。
利休创造的茶室,
俨然闹市的山间小居,
是一种繁华归于平淡的返璞归真,
它彻底斩断了茶文化中的娱乐性和与物质欲念的联系,
主客以极近的距离专注于交流,
充分体现了大道至简,
大美至简,
同时包含着需用心去发现和感受的艺术哲学和生命美学。
某年春天,樱花烂漫,
在利休的茶会上,
当客人们捧起粗陶茶碗准备享用茶汤之时,
拉茶室的门被拉开了,
轻柔的春风顺势而入,
突然,
不知从哪里来的樱花开始在客人面前飘飞,
粉红色的花瓣缓缓落在绿色的茶汤上,
众人惊叹之余抬头观看,
原来一枝樱花被事先绑在了天花板上。
一次,
利休安排儿子绍安打扫茶庭,
绍安打扫完毕后,
利休认为不够干净,吩咐他再打扫一次。
过了许久,
绍安再次禀告:
父亲大人,已经没有东西可清理了,
小径洗刷了三次,
哪怕一根小树枝一片落叶都找不到了。
利休见此,走入庭中,抓住一棵树干摇了起来,
随着一片片红黄落叶的飘洒,
自然情趣也随之而来。
所谓洁净,并非一尘不染,
而是兼有美感和自然,
活用自然、营造自然的心境才是点睛之笔。
某年夏天,
大家都说利休家的牵牛花开的漂亮,
秀吉也忍不住约了利休:
“我明天去你家喝茶赏花,请你准备一下。”
次日一早,
秀吉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利休家,
然而,
当他走过茶庭时,
却只见花藤未见花朵。
待秀吉闷闷不乐地进入茶室,
忽然发现一朵带着水珠的牵牛花静静地绽放在茶席边的花瓶里,
一束阳光正好透过窗洒落在那朵牵牛花上,
瞬间,
一种宁静、孤独之美充盈在茶室之中,
那是在满园花朵中无法感受到的。
原来利休特意剪掉了所有牵牛花,只留瓶中一枝静待来客。
如果说茶道追求的是合乎心意,
那么真正的合乎心意,
是唤起人的心意,
而不是迎合心意。
日本著名武将福岛正则曾问利休的弟子细川忠兴:
“听说你十分仰慕千利休,
不过他这样一个毫无勇武可言的人,
有什么值得仰慕的呢?
忠兴笑着说:
“你去参加一次他的茶会就明白了。”
好奇的正则真的去了,
而在茶会结束后,
他不得不感叹:
“千利休的确值得仰慕!
我面对强敌,从来没有紧张、畏缩过,
但在利休面前,却感到莫名的诚惶诚恐,
利休确实有着高尚而不可思议的威严。”
由于对茶道之美的极致追求,
利休征服了天下人心,
成为被各界推崇的“茶道君王”。
同时,
他的爱好,他使用的东西都成了潮流。
有一次,
利休的弟子濑田扫部发现师傅使用的舀水柄勺的勺柄较短,
便将自己的勺柄全部截短了。
利休见此,严厉地指出:
像你这样身材高大的人用这么短柄的勺,
看起来就太不协调了,太难看了,
扫部有扫部的尺寸,利休有利休的尺寸。
即便如此,
日本人还是将利休喜欢过物品,
或按照利休审美设计的物品,
都冠以“利休”的名字,
比如利休色、利休箸、利休缎子、利休木屐、
利休扇子、利休馒头、利休豆腐等。
时至今日,
利休对日本的影响已远远超出茶道范围,
扩展到建筑、饮食、服饰、美术、礼仪等诸多领域。
作为茶头,
利休懂得如何用一杯茶唤起人的心意,
也深知平常即是道。
在他眼中,
破碗朽木断竹皆可创造出令人着迷的清寂之美,
他会买下渔翁腰上的小鱼篓做花瓶,
也会让农家的粗糙水碗成为后世茶人的至宝,
这些事物的质朴之美,
是能历经时间考验的美,
但要用自我去感知。
利休在简陋的茶室中,观照着万物之美,
将茶会变成了一种修行:
品味一杯质朴的茶汤,
享受生命中的片刻欢愉和宁静。
在利休看来,
茶,可以有很多学问和专业知识;
但茶道,只需简洁和心意。
有一位乡下茶人曾带话给利休,
说想拿出一两金子来,
请他帮忙买几样茶道具,
利休给这位茶人去了一封信:
“这一两金子全部用来买白布吧。
对于静寂的草庵茶来说,没有什么都可以,
只要茶巾干净便足够了。”
茶巾是用来清洁茶碗的小道具,
但如果茶巾是脏的,
不管多名贵的茶碗都不能让客人舒心地品茶,
如果连一张茶巾都是洁净无瑕的,
就具有了基本的待客之心。
有人向利休请教不同场合、
不同季节茶会做法上的心得。
利休轻轻地说道:
“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夏天应努力体现凉爽,
冬季则应给人以暖意,
炭要放得适当,
茶要点得可口,
这就是茶道的秘诀。”
发问者很不屑地说道:“这些,谁都知道。”
利休道:
“那就请按照我所说的,用心去做吧,
如果你都能做到,
我将非常乐意成为你茶会中的客人,
甚至拜你为师。”
茶会是政客很重要的政治活动,
茶头,就是君王茶室中的谋臣。
在讲究名门渊源的古代日本,
茶道于出身贫贱的秀吉,
既是癖好,也是使自己的统治正统化的工具。
利休作为秀吉茶头的十年间,
在秀吉的支持下,
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茶道的改革和发展,
其茶道境界也达到了巅峰,
并形成了日本文化影响深远的“一期一会”、“侘寂美学”的思想雏形。
但利休与秀吉之间,始终有一道心灵鸿沟。
1585年,
秀吉修建了黄金茶室,
打造了黄金茶具,
然后请来天皇品茶,
并亲自为之奉茶。
随着秀吉被封为关白大人。
为天皇制茶的利休也名满天下,
并被赐予“利休”之名。
两年后,
利休与秀吉一起举办了著名的北野大茶会,
秀吉提出“不论是家臣,商人,还是平民百姓,
所有爱好茶道之人都可参加”,
他通过茶会上的平等,
来证明自己的权势,塑造自己的形象,
但利休所追求的是真正的茶前无贵贱。
有一次,
一位地位颇高的武士前去拜访利休,
正赶上茶会刚刚开始,
于是,这位武士提出了参加茶会的请求。
但利休却没有马上答应:
“今天茶会的主宾只是一个平民百姓,
所以您想参加茶会确实有点儿让人为难。”
在当时社会里,
武士和平民同席而坐便被认为有失身份,
更何况让一位地位尊崇的武士坐在下首。
不过利休接着道:“如果您不当主宾也可以的话……”
没想到武士马上说道:“茶席是另外一个世界嘛!”
于是,
武士坦然地在末座享受了利休的茶汤。
身处乱世,万事无常,
人与人,人与物的任何一次相逢,
都可能是唯一的一次,
同坐一间茶室,
为何不抛开身份、地位的差别,
用最真诚的心意品茶呢?
但秀吉喜欢的是奢华、铺张的大场面,
和无上的权势、绝对的控制。
对此,
利休是不屑,甚至鄙夷的。
逐步统一日本的秀吉,
并不满足于大和天下,
他希望能够征服高丽,乃至中国,
对此,
利休一直持反对态度。
茶室,是利休的天下,他以茶驱策天下,
当时有很多大名都是他的弟子,
他的茶室逐渐成为贵族、武士们学习茶道精神、修身养性的场所,
如果说秀吉“天下第一人”,
那么利休就是“天下第一茶人”。
一方面,秀吉很是欣赏利休的茶艺和成就,
一方面越来越不满其在茶道上比自己更高成就和号召力。
一天,秀吉召来利休,
要他当众表演茶道前的插花。
众所周知,插花是要用筒形器皿的,
但秀吉却故意出难题,
为利休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扁平铁盘和一枝梅花。
众人见此愕然,
他们明白秀吉的用意,
也不禁为利休捏一把汗。
只见利休神平静地拿起梅花,
将花朵轻轻摘下,
并随意撒落在水面上,
然后把将带着几朵花苞的残枝斜倚在铁盘上。
面对一副“落花流水”的动人景象,
既失落又惊讶的秀吉也不得不说:
你能轻易地把一切变成美丽,
在这世上,
没有第二个人能与你相比。
也许是出于恨意,
秀吉甚至欲纳利休之女为妾,
利休断然拒绝了这门亲事,
这更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
1591年,
利休向京都大德寺捐献了一座山门:金毛阁,
为感谢利休的供养,
大德寺在金毛阁二层设置了一尊利休的木像,
于是,秀吉抓住机会派兵到大德寺:
“这是天皇和关白大人也会来的地方,
是想要他们都从利休的胯下经过吗?”
然后,利休的木像被拆掉并烧毁。
谁都看得出来,利休大祸将至,
所有人都劝利休道歉,
秀吉也放出话来:
“只要道歉、臣服,就能得到原谅。”
但利休有他的骄傲,
“唯有美丽之物,才能让我低下头颅。”
利休的不配合让秀吉很是不安,
在将其遣送回乡软禁之后,
秀吉又将利休召回京都,
并赐其切腹自杀。
1591年4月21日
茶庭如往日一般平静,
茶室里飘出一丝丝香气,
利休一一为客人奉茶后,
赠给每人一件茶器,
然后打碎了自己的茶碗:
“被不幸的人的嘴唇玷污了的茶碗不应再让别人使用。”
在郑重而悲壮的临终茶仪式之后,
客人们泪流满面地诀别、离去。
这位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茶人换上洁白无暇的长袍,
静静地吟咏了他的绝唱:
“生涯七十载,砥砺复琢磨。擎此三尺剑,
祖佛亦难挡!咄!咄!青锋原是具足物,我今一掷回天去。”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
利休以无所畏惧的禅者之心把一柄闪着寒光的短剑刺向了自己。
受利休的影响,
其家族传了十几代,
代代都有茶道名师,
利休的孙子宗旦,
不仅继承了祖父的茶艺,也领会了其精神。
有一天,
宗旦的好友,某寺院的一位和尚,
委托小沙弥给宗旦送去一枝寺院中盛开的椿树花,
由于椿树花极易掉落,
小沙弥一路小心翼翼地捧着那枝花,
但花瓣还是一路不停地落,
他只好把花瓣一一拾起。
到了宗旦家时,
椿树花已全部落光,只剩一枝空枝。
面对主动请罪的小沙弥,
宗旦毫无怪责之意,
并微笑地请小沙弥到茶席上喝茶,
宗旦将落了花的椿树枝插花筒中,
把落花散放在花筒下,然后向落花及空枝敬茶,
再对小沙弥献上一杯清茶,感谢他远道送花。
即使花落又如何,
开花花落是必然,
因缘情意已流动在赠花、送花、收花之中,
并无人落空,
看似不完美的结局,却早有了完美的过程。
史上最完整展现日本茶道美学
获多项大奖的千利休传记电影
《寻访千利休》
地理 | 令人念念不忘的贝加尔湖:那场与中国的分离,无关利炮坚船与兵临城下,关乎眼界
沙俄与大清最终不可避免地在东、中、西三线全面碰撞,而今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故土贝加尔湖便位于碰撞的中心。谁,最终可以拥有它呢?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