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明天起售! ·  19 小时前  
澎湃新闻  ·  阿萨德抵俄后首次发声 ·  昨天  
都市时报  ·  西北新城又一重磅教育配套落地! ·  3 天前  
新华社  ·  小小冰箱贴,凭啥这么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

【健康】血管决定你的寿命!专家推荐餐桌上6大血管“清道夫”

人民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12 13:25

正文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那么血管就像一个复杂的管道系统,连接各个零件,输送营养、排出废物。



  正常的血管是有弹性且内壁柔软的,但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脂质垃圾沉积于动脉血管壁时,容易导致管腔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2.9亿。



  通过合理的饮食改变可以有效保护血管。为此,《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推荐血管最喜欢的6大美食,守护你的血管健康。


受访专家

中国企业家健康工程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刘纳


血糖稳定剂:

普洱茶

      

  普洱茶品性温和,对脾胃刺激相对较小,含有茶多酚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显著抑制糖尿病相关生物酶的作用,有助于稳定血糖。


     


推荐吃法:


  普洱茶建议在两餐之间饮用。冲泡时要用100℃的沸水。喝普洱茶最好先洗一遍,因为大多数普洱茶都是隔年甚至数年后饮用,容易沉积尘埃,“洗茶”可达到“涤尘润茶”的目的。


血脂调节剂:

燕麦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调节血脂有很好的作用。而且,燕麦能带来较强的饱腹感,使人长时间不饿。



      

推荐吃法:


  建议选择最“单纯”的燕麦,即大片、整粒、不细碎,且不添加任何糖、奶精等成分的燕麦。可用其熬粥,再加些果仁,营养又美味。


血循环催化剂

黑豆

      

  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促进血液循环。此外,花青素还有护眼的功效。


 

 

推荐吃法:


  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用醋泡有利于黑豆中营养物质的吸收。


  泡制前需要先将黑豆炒熟,放凉后倒入陈醋使其没过黑豆,但需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以免黑豆膨胀溢出。


  盖好盖后浸泡,等黑豆完全膨胀后就可以吃了。黑豆还可以用来打豆浆或熬汤。


血压控制剂

芹菜

      

  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素,它们都有利于控制血压。美国心脏协会杂志《高血压》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适当饮用芹菜汁确实有助于降血压。



推荐吃法:


  烹制芹菜要少油少盐,否则会削弱芹菜的降压作用。可将芹菜焯水后凉拌,或者直接用来榨汁喝。


血液净化剂

海带

      

  海带不但是含碘较高的食物,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成分能结合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具有排毒、净化血液的作用。


 

推荐吃法:


  可以直接将海带泡发后,制成凉拌海带丝。不过,由于海带属于凉性,建议身体较寒、体质虚弱的人可以吃些海带炖豆腐,经高温加热后,能中和海带的凉性。


血栓溶解剂

纳豆

       

  纳豆是由黄豆通过纳豆菌发酵制成的豆制品,研究证实,纳豆中的纳豆激酶能在一定程度上“溶解”血栓,预防疾病。但市面上有人过度夸大其功效,也是不科学的。


 

推荐吃法:


  为了保持纳豆激酶等成分的活性,纳豆不能加热吃,必须是凉菜状态,新鲜食用。


  此外,为了保持它有益于心血管的健康特色,不能在里面加入大量油脂,也不建议配合大量动物性食品食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有相关疾病的人来说,食物不能代替相关治疗。


  决不能夸大某种食品的单一功效,有病还应及时去医院。


自检预防血管老化


  为了预防动脉硬化,以下11条里,如果有一条符合,你就应该引起注意;如果有两三条符合,血管的老化就已经在加速了。



1.腰腹肥胖,出现“小肚子”。

2.日常生活很少步行。

3.吃饭狼吞虎咽,总吃得很饱。

4.几乎不吃鱼类。

5.生活不规律。

6.完美主义、不服输,时常感到焦虑。

7.很少爬楼梯。

8.下肢感到冷或麻痹。

9.亲兄弟姐妹中有人曾发生过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10.有吸烟或过量饮酒习惯。

11.被诊断为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



  定期体检中,即使数据只是稍有异常,也应牢记诊断结果,为降低动脉硬化风险,积极改善饮食和运动习惯。


4个习惯让血管更年轻


  综合美国“网络医生博士”网的报道,推荐4个让血管变年轻的好习惯。

1


饮食上要控糖


  日常饮食中要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碳水化合物分解的糖分能被人体迅速吸收,令血糖值急升,导致胰岛素过度分泌,从而会使血液变黏稠。

2


注意进食顺序


  正确的进食顺序是先吃蔬菜、海藻类、蘑菇等热量少、消化需要一定时间的食物。


  每口食物咀嚼30次以上然后咽下,能在血糖值上升前就有饱腹感;随后再吃主食和肉类,就能防止血糖值上升过快以及热量摄取过量。



  有研究数据显示,吃慢点,能让饱腹感持续6小时;吃太快,2—3小时后就有饥饿感。脂肪和蛋白质吸收慢,令血糖值不至于上升过快,最好在用餐前先吃点肉类。

3


增强血管功能运动


  多进行原地踏步的慢跑等有氧运动,慢慢舒展肌肉、关节的柔软体操,轻微的肌力锻炼等活动,可改善血液循环,抑制交感神经活动,使人镇静。

4


精神放松



  突然的精神压力可能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皮功能障碍使血管的扩张能力受损,最终导致血管不能随血液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其功能,增加心脏病的发生。


来源:生命时报(ID:LT0385),记者:张冕,特约记者:杨静 吴雪翌

本期编辑:崔鹏、胡程远


觉得不错,请点赞↓↓

推荐文章
新华社  ·  明天起售!
19 小时前
澎湃新闻  ·  阿萨德抵俄后首次发声
昨天
都市时报  ·  西北新城又一重磅教育配套落地!
3 天前
新华社  ·  小小冰箱贴,凭啥这么火?
3 天前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一两天内,你的朋友圈将充满这些…
7 年前
跟大厨学做菜  ·  晚上同房太猛......不敢看下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