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考出农村的“好学生”,为没有特长自卑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这部电影,何以成为年末“最强港片”?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人人都爱苏东坡? ·  4 天前  
新周刊  ·  这座中国县城,不止一次预判了美国大选 ·  5 天前  
新周刊  ·  县城零食店,第一批入局者已倒闭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周刊

大学“女德”讲座,怎么逼我都不去听!

新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5-25 08:17

正文

那些只排名牌大学的榜单有什么好看的?

我们每个周一都为中国其他大学正名!

那些不痛不痒的鸡汤你还在喝吗?

我们每周三都要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那些故事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毕业才肯说出来?

我们每个周五都想替你告诉全世界!

我们是谁?

我们都来自《新周刊》的
有间大学


加入我们,和非三好学生一起搞事情!



周三不能忍:


大学“女德”讲座,逼我也不去听



表面打着传统文化旗号,实质鼓吹古早味糟粕思想。这种梦回大清的招魂术,必须根除!

 

文/子非


近日,江西九江一场校园“女德”讲座在网上引起了极大的舆论风波。讲座演讲者丁璇据说是资深女德文化研究者,专注妇道女德的传播,曾在全国各地开展女德讲座,公开表示“非处女和妓女没什么区别”“女人整容是为了勾引男人”。

 

此次讲座上,丁女士提出了“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苦口婆心地“教育”大家怎样做一个“好女人”,并声称是“为了她们好”。


这哪是什么“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的讲座?万万没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过去百年以后,旧制思想毒瘤居然又施施然登上大学讲坛,大言不惭地推崇旧社会习俗的过时理论,实在是荒唐至极!

 

有网友开玩笑评论说:“真的信了这些女德课的女人,命一定都很苦。”一所大学不去教育学生科学常识与思辨能力,而是把这披着传统文化外衣的腐朽思想引入校园,教育女性成为男权的附庸,自我物化,实乃失职。某些学校没能尽到教育的责任,有间大学就要出来讲讲道理了。


 

以“新时代窈窕”之名,行复苏“旧时代糟粕”之实,敢问这位资深女德文化研究者,您是哪里来的底气,肆无忌惮地公开传播歧视和禁锢女性的论调?

 

什么叫“女人最好的嫁妆是贞操”?令人意外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在现代都市里,依然存在“处女情结”,而我们依然要为“处女情结”这种本已无须多言的荒谬去掰扯。最近大家都对《欢乐颂2》里的应勤口诛笔伐,原因就是他在得知女友邱莹莹不是处女后就给她扣上“不自爱”的罪名,并以占据道德高地的姿态断然分手。

 

《欢乐颂2》剧情截图


女性的身体与贞洁,绝不是为满足某些男性“处女情结”而存在的产物,更不是什么最好的嫁妆!大学生是成年人,在两厢情愿的情况下发生合理的性行为,是成人之间再正常不过的情感和生理诉求。这种只为顺应男权审美的精神枷锁,和清朝女子缠绕三寸金莲的裹脚布、欧洲贵族女子强力束腰的紧身胸衣有什么区别?

 

PPT的下一页,是“衣着暴露,是非常低俗的表现,不仅口舌事(是)非多,还招病、招灾,易破财、易失身”。把衣着与财富、灾难扯上关系,散发浓浓的迂腐气息:一方面恨不得把全体女同学塞回去高中性别泯灭的运动校服里;另一方面不知道教育那些心术不正、满脑跑火车的衣冠禽兽,就知道把道德败坏的屎盆子一股脑全扣在女性头上。这真的是女德吗?私以为是最大的不道德!

 

说到道德,丁女士不忘把老祖宗请出来:“女子不经媒而自嫁,是污辱祖宗的大不敬行为,是不配做这个家族的后代的。因其亏了孝道,再为人家生子,多为逆子。”此言之荒谬,令人语塞。在清末民初,风气渐开,年轻人成婚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自由恋爱”。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位讲师竟又把旧制思想搬上讲台口若悬河,真让人忍不住想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抓住她的肩膀,将其从早已破灭的封建迷梦中摇回现实:“醒醒吧,大清亡了,你知道吗?”


 

“女德”这个说法,也很有问题。既然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训不能忘,那给女大学生普及完古代“女德”,是不是“男德”也要讲一讲啊?然而并没有。

 

研究这些“学问”的专家,从头到尾只知道在女性身上做文章,和周国平笔下的男权主义者并无二致,“在‘女人’身上只见‘’,不见‘’,(他们)把女人看作性的载体,而不看作独立的人格。”

 

周国平在其著作中探讨男女平等


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独立人格,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点对于男女来说都一样。没有必要拿性别来说事,女性不需要被单独标签出来,进行分别教育,更不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上层社会的封建思想依然占据主流。以此为故事背景拍摄的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里,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凯瑟琳是一位对自由独立永不妥协的大学艺术史老师。被誉为“没有男人的常青藤”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实际上风气未开,这里的女大学生虽然家境良好、天资聪颖,但她们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嫁一个好丈夫。她们用婚姻的成功定义人生的成功。

《蒙娜丽莎的微笑》电影中,凯瑟琳带领女大学生冲破封建藩篱的桎梏


深受加州大学自由思想熏陶的凯瑟琳并不同意学校的教学设定。她突破常规,力排众议,教会了她的学生“离经叛道”,争取自己的职场与人生:帮极有天赋的琼申请耶鲁大学法律学位、支持遭遇丈夫出轨的贝蒂离婚而非隐忍……这对今日中国的大学教育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如果一个女大学生把自己人生的成功全赌押在将来配偶与家庭上,而非独立的个人实现,那女性读大学意义何在?

 

不需要去谈“怎样做一个好女人”,道德本就无性别化。“好人”是什么标准,“好女人”就是什么标准,做女人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 

图/Pixabay


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一样需要管理自己的欲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同享作为人的权利:想谈恋爱可以谈恋爱,想单身可以单身;想开房可以开房,想自己解决可以自己解决;想穿裙子可以穿裙子,想穿裤子可以穿裤子;喜欢女生可以喜欢女生,喜欢男生可以喜欢男生……只要这个选择不危害他人,出于自由意志,而且不是什么“性别使然”。





没看够的话,还有一拨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试毒


西南联大为什么成功?

善待文科生,嫁给理科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