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3 年,这一年是个人创作突破里程碑,迎来大丰收的一年。《聪明的阅读者》和《阅读的心智》上市,我构建的「阅读学」体系正式浮现世人面前。同时,我还交稿了第四本书和第五本书,它们即将陆续上市。
这一年更是总结学统、文统,并开启道统的第一年。30 岁时立下心愿,希望成为像家乡前辈王船山那样的思想家,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重重的痕迹。计划重建道统、学统与文统。
起初,几乎所有身边的朋友都以为我在开玩笑。到了如今,我终于得到了越来越多朋友的认可。2023 年的跨年演讲,开启道统第一讲。学统变得更加饱满而丰富:四大分析、四大方法、人生发展学以及人生发展咨询初步成熟,更开启了「
人类基本知识工程
」这个大工程。而文统,不仅创设了认知写作学,出版了两本散文集,诗歌集亦即将出版。《聪明的阅读者》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学术写作的示范文本。
这一年是被 AI 改变又带着团队改变大家关于 AI 认知的一年。3 月份,我写 GPT 的文章被热转。从这个月开始,我的生活节奏就开始被 AI 改变。当月,我创办了一个 2000+人的 AI 社群,开设了 GPT101 通识课程,发起了 AI 生产力跃迁计划。之后又带队研发了 AI 四课、AI 线下工作坊,研发了 10+个 AI 产品,拿下了较多的用户量。部分开源项目在 GitHub 上也获得了较多关注。
当然,这一年依然是读书的一年,时代浪潮滚滚向前,
而只要打开一本书,那么我们就来到一个只属于你的世界。
整体数据
输入
纸质书
2023 年购书较多,全年通过京东购书 1433 本,共花费 63979.89 元;另外,为女儿购书 27 本,共花费 944.74 元,合计 64924.63 元。非京东购书、书店购书不好统计,粗略估计在 100 余本,总计 1 万块。疫情开放以来,去实体书店次数变多,感谢家门口的若干书店。购书最多的月份为 4 月,添置新书 511 本;购书最少的月份为 1 月,添置新书 1 本。各大出版社与师友赠予纸质书 100 余本,特此致谢。
相对往年,2023 年购书较多。这样的年份,意味着自己的知识结构面临急剧变化,即将深入掌握一些新的学科。最近几年,上次有这种体验是 2017 年了。参见:
2017年读书札记
电子书
电子书购买渠道主要来自微信读书、京东电子书与 Kindle 等。其中,微信读书使用量相对 2022 年下降较大,全年总计读过 61 本书,读完 18 本,阅读 229 天,笔记 280 条。其他电子书平台,下载百余本,留下笔记数百条。
电子文献
2023 年全年,Zotero 新入库 5392 种文献,其中,2505 本图书;432 篇论文。
输出
说完输入,再说阅读的输出。
读书笔记
去年我的读书笔记,多数随手发在我的知识星球安人书院上。外加其他心得,全年撰写 7304 条,总计 40 万字。
另有其他软件撰写笔记以及备忘录若干。笔记条目大约在 8000 余条。
书评
2023 年,给我主编的「新逻辑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分别应邀给《逻辑学的语言》《逻辑女孩》《人人都是播客》《信息分析心理学》四本书撰写推荐序,参见:
2023 年,给 7 本书撰写了推荐语,分别是《思想实验》《深入人心》《爱的脚手架》《自驱型成长实践篇》《学术写作五步走》《精进之路》《倾听的艺术》。
这是较为正式的书评。而更多书评发表在我的知识星球安人书院,总计数百篇。欢迎加入:https://t.zsxq.com/17XymIX11
书单
2023 年,全年更新 16 个书单,参见我的豆瓣豆列:https://www.douban.com/people/ouyangzhiping/subject_doulists/book
从 2022 年开始,我将部分书单整理成「读了这四本书」系列文章:参见:
阳志平的读书札记
,而 2023 年的更新参见:
阅读方法论
这是 2023 年一类特殊的输出。出版了《聪明的阅读者》和《阅读的心智》两本谈阅读的新书。并且做了若干次演讲:
-
《聪明的阅读者》新书发布会演讲:21 世纪的读书心法
-
《阅读的心智》新书发布会演讲:知性阅读的乐趣与方法
-
与郝景芳对谈阅读:如何成为聪明的阅读者,参见:
对谈阳志平:从认知科学角度来看,这些阅读方式都是错的
-
与李雪凇对谈阅读:从财务自由到心灵自由
-
在爱哲学校谈阅读: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另指导团队同事研发了 AI 阅读、阅读大法、阅读教练三门课程,我做了若干讲座。并重启了开智书友会。参见:
盘点完我去年的阅读行为整体数据。接着,步入我们每年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挑选那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书,它们往往是杰作或神作,或者是那些瑕不掩瑜的力作。如同往年一样,按照科学、文史哲、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育儿四大类整理。结合各自小类,每类评选一本「年度最佳」,再挑选若干印象深刻的书。
科学类
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科学类
书 1:《心灵生态学导论》(年度最佳)
贝特森晚年文集,堪称他的集大成之作。对 21 世纪的人来说,贝特森是神人。如果贝特森少玩一些,那么,也许会有更漂亮的著作行世,这本书不是专著,多少有些遗憾。但个中寓含的重要思想,足以成为年度最佳。那么,这本书究竟厉害在什么地方呢?
这是一本类似于西蒙的《人工科学》的神作。贝特森在这本书中涉及人类学、精神病学、生物进化论、遗传学、系统论、生态学等多个科学领域,并对每个学科领域作出二阶思考,即思考人类学的人类学是什么、精神病学的精神病学是什么、生物进化论的生物进化论是什么、遗传学的遗传学是什么,以及系统论的系统论是什么、生态学的生态学是什么。
继而,又有什么可以统治所有这些二阶思考呢?显然,这远远超出了多数人的阅读能力及知识储备。
因此,如果你觉得该书阅读起来有困难,可以重点阅读第三部分:「关系中的形式与病理」即可。尤其注意这部分贝特森提出的双重束缚理论。当一名妈妈对孩子说「你必须爱我」时,这句话包括两层命令,即必须和出自自发的爱。当这句话说出时,指令与禁令同时形成。
书 2:《视觉》
Marr 的传世之作,英年早逝的天才,然而,因为这本书,他永垂不朽。他与吉布森共同塑造了我们 21 世纪关于视觉的认识。这本书也是计算认知科学、计算神经科学以及计算视觉领域的奠基之作。
书 3:《中国人的情感》(年度最佳)
吕坤维老师的这本书应该是去年读过的最好的心理学学术专著了。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关于抑郁症的新认识
,谈到
情境的力量太被低估了,
还是受西方理性传统的影响,过多看重认知,轻身体、环境、情感。
中国人的抑郁症尤其不能靠分析与理性。
我跟咨询师们说,跟同性来访者抱一抱;跟异性来访者合影。这类具身认知更管用。中国人的抑郁症,靠审美、靠替换环境更容易见效,提醒大家。千万别反复分析。贝克那条路线走不通,我未来几本书会展开详细论述。
《中国人的情感》这本书最大特色是,没有完全照搬西方情绪科学的理论,而是自我构建了一套全新的理论体系。我评价极高。
书 4:《怎样成为专家》
神经科学角度的解读。英文版是 2017 年。引用的文献较新。值得一读。
书 5:《神经科学》第四版
神经科学经典教材。根据 2015 年的英文版译出。全彩印刷的大厚本。
书 6:《心智》
朋友翻译的新书。作者是知名认知心理学家,他写的《认知心理学》教材非常不错,我之前介绍过。他还写过另一本好书《感觉与知觉》,我之前也介绍过。而这本书是他的新书。内容较新。不少认知科学的新内容,也涉及到了。无论是对认知科学新读者还是从业者来说,值得参考。
书 7:《分类思维》
吉仁泽团队新作。思路跟我在「决策分析」中提出的「决策情境论」颇为类似。因此,买来以作引文参考。
书 8:《信息分析心理学》
经典好书。我为此书撰写了推荐序《我的第一份工作》,收录在我的新书《阅读的心智》中。我为此书撰写的推荐语如下:
信息分析是一种 21 世纪的关键能力,某种意义上,它既是精英之共识,也是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然而,人类的信息分析依然会受到大脑认知加工的限制。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信息分析能力,你需要一本《信息分析心理学》。来自情报界的实践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将令你大开眼界。
书 9:《弗洛伊德主义新论》三卷本
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又称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指弗洛伊德创立的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理论体系。《弗洛伊德主义新论》是一套系统梳理弗洛伊德流派的学术专著,一共三卷。书中梳理了弗洛伊德自创立至今的流派发展,整理很清晰。
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弗洛伊德自己的理论——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第一编「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生成及精神分析疗法」;第二编「经典弗洛伊德主义的元理论」和第三编「弗洛伊德的社会文化理论」;第四编「弗洛伊德的贡献与误区」。
第二卷系统介绍了弗洛伊德之后,荣格、阿德勒、安娜·弗洛伊德、克莱因等人对弗洛伊德主义所做的内部发展。
第三卷,系统介绍了对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结合的外部发展。
书 10:《深入人心》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数字产品设计的好书。作者写作多年,精心打磨而成。我给这本书写的推荐语如下:
《深入人心》是一部深入浅出探讨心理学在数字产品设计中应用的佳作。无论你是对数字产品设计感兴趣的新手,还是经验颇丰的设计师、产品经理,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洞见和启示。
书 11:《友者生存》
本书从认知演化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演化理论「自我驯化假说」,用友者生存挑战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作者文字风趣幽默,译者翻译得也比较好,值得一读。
书 12:《精进之路》
Roger Kneebone 的第一本书。他的经历颇为传奇。我给这本书写的推荐语如下:
你是否渴望在所选领域里成为专家?如何从学徒走向熟手,再成为大师?基于前沿科学研究与个人生活经验,本书为你揭晓了专家的成长之道。不同阶段面对的核心问题,从此清晰;众多成为专家的通关窍门,一览无余。
某种意义上,这本书是历史上第一次将如何从学徒成为大师讲得最透彻最明白的一本好书。
书 13:《家庭评估》(年度最佳)
杰作级别的!20 年前读过的经典终于出版了!家庭治疗领域的奠基之作。国内第一本鲍文的著作。我在《聪明的阅读者》一书中写作时,还没有中文版,如今终于来了!
当弗洛伊德的弟子们将婚姻问题仍然看作个体问题时,鲍文通过半辈子的努力,将人们的视野慢慢地引向家庭整体感与个人自主性的平衡上,最终导致了今日家庭系统观的盛行。鲍文的众多核心概念中,最吸引我的是他关于家庭中夫妻的「自我分化」的研究。
什么是「自我分化」?在鲍文看来,未分化程度越高的人,越倾向于牺牲自我,努力取悦他人,最终还可能欺骗自己,觉得这一切都是真的;而分化程度高的人,则拥有较强大的自我,有清晰的价值观与明确的信念。在预测谁跟谁结婚上,鲍文认为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自我分化」水平相当的人。
书 14: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
米纽庆是家庭治疗黄金时代三杰中,最有个人魅力的一位。这是一本米纽庆的咨询对话实录个案集,极为罕见。咨询对话实录不同于咨询手记,它容纳的信息量更大,更能看到实际咨询的转折点、关键点等等。米纽庆早年咨询风格更偏控制、权威;而年龄变大,咨询风格更偏温和、灵动。如果关心家庭治疗;或者想成为人生发展咨询师,这本书推荐阅读。
书 15:《生命的礼物》
欧文·亚隆与其妻子献给对方的最后告别。七十年相濡以沫,告诉我们:还是可以相信爱情。
书 16:《心理治疗的精进》
咨询并不是一个科学客观主义的事情。这本书是特别合适进阶阶段的咨询师学习参考。作者将咨询能力分为三个阶段,他这本经典就是针对第二阶段写的:如何提高咨询的敏感性等。用这本书的话来说,也就是主体性。
书 17:《大脑想要这样学》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的作者,丹尼尔·威林厄姆的新书。我给这本书写的推荐语如下:
人类大脑堪称宇宙奇观,千克物质却涌现出复杂而迷人的心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同样受到大脑工作规律的制约。
本书沿着教与学的关键环节逐一展开,立足认知科学的实证研究,用生动有趣的文风,为读者揭晓了前沿科学指引下的学习方法。
无论你是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还是发愁考试的学生,或者试图提高笔记效率的终身学习者,本书都将令你大开眼界。
书 18:《倾听的艺术》
我给这本书写的推荐语如下:听说读写是人类的高级认知能力,然而,过去我们太重视说,而非倾听。感谢作者撰写的这本书。
此书一方面荟萃了来自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等领域的关于倾听的前沿研究,比如会话敏感性、认知复杂性与倾听的关系。
另一方面,作者以幽默的文风,陈述了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关于倾听的故事。阅读此书的过程,也是一次倾听作者的旅程,期待你开卷有益。
自然科学&工程类
书 19:《理解与改变世界》
最火的国产大模型 ChatGLM 的研发者,清华大学的唐杰翻译。
书 20:《这就是 ChatGPT》
市面上关于 GPT 的文章,其实多数是外行写的。这些作者,要么从来没有跑过语言模型;要么并不了解神经网络发展历史。而出生于 1959 年的斯蒂芬·沃尔夫勒姆(Stephen Wolfram)是一个例外。
他在 1988 年创建了 Wolfram Research 公司,开发了著名的计算工具 Mathematica。2002 年,他发表了一本名为 A New Kind of Science 的著作,提出了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
这样一位行家里手来介绍 GPT,自然格外精确。这本书的前身来自他的科普长文,在网上可以免费访问:wolfr.am/sw-chatgpt
书 21:《实战 AI 大模型》
GPT 火热之后,出来了无数相关著作,说实战却离题较远。这本书是为数不多,真的谈大模型的书。合适新手入门,了解架构。
书 22:《西方建筑史》(年度最佳)
今年买的最贵也是最厚的图书。711 页,大量彩图。建筑也是一个奇怪的学科:文理兼具,还需要很好的工程学、美学思维。一直蛮感兴趣,过往就买了、读了大量建筑学相关的著作。近些年,建筑师也普遍开始学习认知科学了。前年曾给一位哈佛建筑学系的教授的新书撰写推荐语。
书 23:DK 百科全书之科学系列
《生活的科学》《营养的科学》与《睡眠的科学》。
依然是我喜欢的 DK 百科系列。
社会科学&商业类
书 24:《框架分析》(年度最佳)
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代表作,极为精彩。
在写《聪明的阅读者》的「通识千书」时,当时还只有英文版,如今有了中文版,各位可参考。
书 25:《符号学理论》
艾科的学术成名作,奠定了他的符号学理论体系。
书 26:《经济人类学》
2023 年国内出版了布迪厄巅峰时期的几本讲义,这是其中一本。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质疑,从而构建了「经济人类学」。
书 27: 《替罪羊》
基拉尔的新作。
基拉尔是我在
2021 年最有启发的学者。后来他的著作也被我收入在「通识千书」里面了。这是他的另一本名作,国内新译。
书 28:《社会学的想象力》
多年前,无数次有机会读到米尔斯的著作,然而一直没感觉。直到第四届开智大会,郭歆老师借米尔斯最著名的作品《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谈女性的人生发展,才重新恢复读米尔斯的兴趣。那么就从他
颇负盛名的著作开始吧。
书 29:《政治思想与政治思想家》
自由主义代表人物 Judith N. Shklar 去世后的纪念文集。这本书中最著名的文章是《恐惧的自由主义》,被列为第一章了。阎克文等人翻译。
她的另一本名作是《平常的恶》,也就是残忍、虚伪、势利等等。
书 30:《风险的接受》
我推崇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然而,国内没有出版她的代表作,如今,终于又来了一本!她的代表作《自然象征》不远了。
在《聪明的阅读者》中一书中,我如此介绍道格拉斯,参见 p330:
人类学研究了这么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我们该如何形成一个关于人类的整体认知呢?道格拉斯的群格分析框架也许能给你启发。她在《自然象征》一书中,以个人的角色规范(grid,称「格」)和群体约束力量(group,称「群」)两个维度,将各种社会中的个人分为四种类型:群强格强,群强格弱,群弱格强,群弱格弱。
书 31:《生命的寻路人》
人类学作品。通过《在驯鹿聚集的地方吟唱》一书作者吴一凡对作者的采访,激发了阅读兴趣。
书 32:薄荷实验社会学与人类学丛书
一个朋友创办的图书品牌:薄荷实验,聚焦社会学与人类学。没想到短短几年,已经出了这么多书了。这年头,能坚持出好书的出版人越来越少了,都是竞相出版垃圾书。为了表示支持,将她这个品牌的所有图书都买了。
书 33:《DK 职场基本能力手册》
送给同事的好书。这本书用图解形式,简洁明朗地阐述了管理者的基本能力。
书 34: 《日本都会叙事》
可以说是一本高段位的日本导游手册了,名家名作。
文史哲类
文论&写作类
书 35:《烽火与流星》(年度最佳)
三联书店出版了一套精装本的田晓菲作品,《神游》很早之前读过,也买过,所以这次不再买。入手了其他几本。
《烽火与流星》是田晓菲在学术上的成名作,写得太美了。如果每一本学术著作都可以写成这样,那我相信有无数人会爱上学术。
其他三本我也很喜欢。田晓菲与宇文所安结婚时,她 28 岁,宇文所安 52 岁,然而,20 多年历史,证明了她选择是对的。人在世界上,灵魂伴侣更重要。
书 36:《追忆》与《华宴》
国人是通过《追忆》认识宇文所安的。近些日子,在对比宇文所安的英文文本与中译本的不同。因此,刻意挑选了他的成名作《追忆》。个人感觉是,宇文所安的英文更好看,不过中译本翻译得也很美。中译本我应该是第五次购买了。
《追忆》最早在中国出版是 20 世纪 80 年代,当时无数中文系的师生读了,才知道,中文可以如此美。我们对中文古典诗歌的认识,掺和了大量功利性事物,某种意义上,不如宇文所安这样内在动机驱动的人来得深刻。
另一本《华宴》是宇文所安的文论集。
书 37:《什么是世界文学?》
罗志田老师主编的一套好书:乐道文库,文史哲通识入门可读。张隆溪老师对宇文所安等人曾有激烈批评。从这本书也可以看出他与宇文所安等人的观点不同。
书 38:《才女之累》
美国汉学家艾朗诺的经典名作。
书 39:《中国文学纵横》
夏志清的文论集。
书 40:《超越英雄之旅》
作者基于自己的博士论文,结合更多电影行业心得,改编而成。勇气可嘉!本来,我在认知写作学中就说过,「英雄之旅」作为一种经典的叙事结构,有严重缺陷。如今,又多了一个可以引证的研究了。
史学类
书 41:《明清社会史论》(年度最佳)
之前只读过何炳棣的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没读过他的史论专著。这是读的第一本专书,读后颇为遗憾,读的太晚了。未来《聪明的阅读者》修订时,这本书应该会列入在其中。甚至,可能也会增补何炳棣本人,替代某位历史学家。他的其他两本重要著作《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中国会馆史论》一并阅读。
对何炳棣相见恨晚,他的很多观点与我高度一致。
1、老子不如庄子;
2、墨子极重要,甚至是中华文明得以成立的关键,也是如今最被忽略的智者;
3、新儒家杜维明这些人错了;
4、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而 2013 年读他的回忆录,觉得文笔一般,没有继续读下去,更没有将他列为最重要的历史学家深入研读。结果十年后才开始通过《明清社会史论》意识到他的厉害。
用何炳棣自己的话来说,他是文与质,更重视质,而不是文。写英文,他写不过欧美土著;写中文,他多年没写中文了,写不过黄仁宇。然而,他之所以成为一代史学大师,靠的不是文笔,而是历史学的问题意识、以及当时先进的方法论,再就是下笨功夫,穷尽史料。从而得以大胆立论,改写中国通史。
这样的风格,是不是在认知科学领域,也很熟悉?其实就是斯坦诺维奇。斯坦诺维奇的文笔比道金斯、平克等人差远了。
但文笔再差的缺点,也掩盖不了斯坦诺维奇的优点,他的思想是真好。《超越智商》提出的三重心智模型已经被我引用多少次了?没有十次也有百次了吧?而《机器人叛乱》直接将丹尼特的一个不起眼的思想实验,变成一本巨著。
所以,这类作者,刚开始的时候容易吃亏,别人意识不到他们的厉害。
然而,再华丽的文笔,也无法将经不起推敲的思想包装成功;而再朴素的文笔,也无法淹没锐利的思想的光芒。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学者与作家的不同。学者靠思想取胜;作家靠文笔取胜。
对我来说,我的专著,往往思想成分更大;而我的文集,往往文笔成分更大。但,我始终追求的是一种智识与美感兼具的文风,在我看来,美也是智慧。
书 42:《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
史学新秀郭静云的著作。读静云著作,感叹一个俄罗斯人凭着内在动机,做中国历史的考古学,做到这么高的境界。《商文明的信仰世界与传统思想渊源》,10 年后必成经典的杰作。
书 43:《中国经学史大纲》
北大历史系引入叶纯芳夫妻之后,叶纯芳的讲义集。
书 44:《多元视域中的明清理学》
吕妙芬老师的好书,我一口气买了三本。
书 45:《八千卷楼书事新考》
我读藏书史时,知道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古人藏书,八千卷差不多是个极限了。古代的书字大,古代的三卷书差不多等于今天的一册书。所以,当时丁氏用「八千卷楼」命名自己家族的藏书楼。这是一本博士论文,严谨地考察了「八千卷楼」相关历史演化。
哲学类
书 46:《达尔文的危险思想》(年度最佳)
时隔二十八年,这本神作终于在国内出版了。英文版第一次出版于 1995 年。而 2023 年 1 月,才诞生中文版。
2022 年,应邀给丹尼特的《意识的解释》写推荐序的时候,得知中信出版社将这本书的版权也买来了,与《自由的进化》并称心智与进化三部曲。
而《自由的进化》的老版本也是一位著名的自由派:辉格翻译的。
如今,三部曲终于出版完毕。
其中,《意识的解释》《达尔文的危险思想》《自由的进化》分别代表丹尼特在意识、进化论、自由意志三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客观评价,这三个领域,又以进化论成就最高。因此,《达尔文的危险思想》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丹尼特的巅峰之作。
斯坦诺维奇受丹尼特本书影响,写出了《机器人叛乱》,我的推荐序亦可参考。
书 47: 《当代知识论导论》
一本关于知识论的学术专著,介绍葛梯尔问题提出之后的知识论最新进展较为清晰。英文版为 2015 年出版。
书 48:《金岳霖全集》
之前只读过金岳霖的《知识论》。对他只有一些肤浅的认识。隐隐约约知道他是一位中国的哲学家。
像中国哲学家,能够称之为大师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去年春节偶尔读到金岳霖的《论道》一书之后,才发现他是最符合我心目中的哲学大师的定义。
他既不同于传统中国文化的拥护者,比如像杜维明、季羡林;也不像一些西方哲学家,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
他更不像中国其他哲学家,没有自己的体系。一个哲学大师之所以能称之为大师,是因为有了一套自己独特的体系。
他站在中西哲学基础之上,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哲学体系。
因此,购买《金岳霖全集》,深入研读。
书 49:《智囊全集》
非常精彩,冯梦龙大作,古人智慧大全。张明弼写的《智囊叙》开篇言:
天地黝黑,谁为照之? 日月火也。 人事黝黑,谁为照之? 智也。天地之智曰日月火;人心之日月火曰智。
西方人的智慧与中国人的智慧,的确取向不同。西方人的智慧,强调思想实验、叙事与幽默、论证与逻辑;中国人的智慧,强调美感、田野调查、伦理与行动。文明不同自有其渊源,但我们在 21 世纪,要避免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不太理解中华文明自身的优越之处;另一个极端是不拥抱西方文明。
读《智囊全集》时,想到无数认知科学知识点,可以更好地来理解古人的智慧。未来有时间了,会在这个脉络上做一点小工作。
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类
诗歌&散文
书 50:《当你起航前往伊萨卡》(年度最佳)
「但愿你的旅程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卡瓦菲斯的这句诗,我至少在不同的书中,引用过三次了。
然而,2023 年这个夏天,才开始正式阅读卡瓦菲斯的诗集。果然,是我要的那种有足够冲击力,也足够新鲜的诗集。
海子常常使用上位层次词汇,比如「上帝」来写诗,而卡瓦菲斯完全不同。不使用意象,而是借助语调写出一种高贵的诗歌。同样,海子常常使用复调,重复 AB 结构或者 BA 结构,或者 AABB 结构,BBAA 结构,卡瓦菲斯也完全不同。
这是一条不同于海子、中国古典诗歌之外的新路径。是 2023 年读过的最佳诗集。
书 51:《十扇窗》(年度最佳)
改变人们关于诗歌观念,提高鉴赏诗歌能力的好书。另一本同作者同题材好书为《诗的九重门》。
书 52:《唐诗之路》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唐诗读后感,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世界视野,熟悉的唐诗有了新视角。
书 53:《涉过忘川》(年度最佳)
岁岁长长,长不过忘川。庞德诗选。收录庞德近 60 年创作生涯各阶段代表作 117 首,其中诸多篇目直接以唐诗为题材,中西贯通,堪称一绝。
书 54:《给我一杯茶的时间》
翻开开篇,颇为喜欢。译者说自己平生最喜庄子,而大家都知道我是庄子粉丝。之前我从来没有将小林一茶与庄子联系在一起,读了这位译者的自序,才明白,原来我喜欢小林一茶正是他与庄子类似的气质。
书 55:《未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