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文章,来自我的好友——
娇娇妈
。
专注于服务数百万妈妈的家庭教育平台。
她的文字,偶尔理性冷静、偶尔温暖深情。但愿,和她相识后,你懂自己也懂孩子。
这篇文章来自娇妈个人公众号——娇娇妈(ID:jiaojiaoma8)
认识娇娇妈之后,你就会明白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父母,原来,是可以有套路的。家庭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娇娇妈邀你一起为孩子灿烂多彩的未来一起前行。
她的文章一篇都不容错过,
也推荐你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她的公众号。
婚姻里,妻子最不需要的就是勤快!把这篇文章砸给男人看!
文丨娇妈
很多人都知道,母亲对于孩子,对于家庭来说十分重要。
而事实上,父亲对于孩子,对于家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
▽
01
父亲对家越上心,家庭越幸福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那些幸福的家庭,无一例外,父亲从不缺席。
有调查显示,父亲对家庭的参与度与家庭的幸福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父亲积极参与的家庭,夫妻大都能互相体谅,关系融洽,而这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整个家庭呈现积极的良性循环,充满温暖、幸福的氛围。
▽
02
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决定了家的温度
去年有一篇《强势妈妈对家庭的毁灭性》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文中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罗列了妈妈的强势对整个家庭的毁灭性影响:会造成父亲角色的边缘化,造成儿子懦弱、女儿霸道,从而衍生出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然而,文章却没有论述妈妈强势的原因。
佛说:一切皆有因果。
每一个身穿铠甲的女人,必然都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屈辱。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强势女人,有因为丈夫出轨而后变得强势,那是因为她极度缺乏安全感而不得不“骄横跋扈、无理取闹”来证明被爱;
有因为丈夫是个妈宝男,平时对家庭劳务、孩子教育等夫妻共同责任甩手不管,妻子既要赚钱养家,还要包揽家务,承担孩子教育重任,每天累得气喘吁吁、疲惫不堪,日复一日,终于变得唠叨、怨念、喋喋不休。
最后一种是成长自这两种家庭的女人。这是一个悲哀的恶性循环。
她们最常挂嘴边的话是:
她们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必然有过挣扎和痛苦,必然经受过一次次的孤军奋战和绝望。
而那些能做到在工作中“铁娘子”,回家就变“小娘子”的人,她们一定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要么请了保姆,要么丈夫包揽了大部分的家务活以及教育孩子的任务。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性格强势的女人,不是她们情商低,做不到工作中“铁娘子”,回家“小娘子”,而是她们的丈夫没有给她们提供这样的家庭环境。
世间向来没有弱不起来的女人,只有强不起来的男人。
有人说,女人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
而众所周知,女人天生是感受型生物,丈夫越温柔待她,越愿意尊重她、体谅她的需求,她就越感觉幸福,性情也就越温柔,家也就越温暖。
换句话说,
一个家庭的温度,事实上是取决于丈夫对妻子的态度。
▽
03
父亲的育儿参与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父亲这个角色,除了对妻子性情的改变,继而影响到家庭的氛围,还对孩子的人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宋庆龄说过: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到底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最深。
而有研究表明,母亲更多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能力,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而父亲则决定了孩子终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亲对孩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
1、
父亲教育的孩子更聪明
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教育专家们也一致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更容易培养孩子的集中注意力。
2
、
父
亲教育的孩子更勇敢
在性格培养上,父亲更能教育孩子独立、果断,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
3、
父亲教育的孩子逻辑性更强
母亲大多感性,父亲大多理性。
据有关研究显示:父亲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孩子,通常数学成绩佳。
4
、
父亲教育的孩子更具性别特征
爸爸妈妈教育中的配合,相互衬托和对比,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男性与女性的涵义,从而使孩子性别角色更健康,能更容易接纳自身的性别,并表现出对应的性别特征。
5
、
父亲教育的孩子更具创造性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们大多更懂得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动脑,并做出示范,这有利于培养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
而足够的父爱和陪伴,让孩子充满安全感地去尝试,使孩子具有超强的创造力。
6
、
父亲教育的孩子少走弯路
父亲的角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权威。被父亲教育带大的孩子,往往更懂得遵守规则、尊重权威,使他们少走弯路。
7
、
父亲是孩子的精神支柱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据相关调查显示,每逢重大的人生转折,孩子都更容易想起父亲,父亲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
8
、
父亲是否做家务,影响女儿的职业理念
国外研究者曾做过一项实验,他们观察了326名7—10岁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研究家务活的分布情况对孩子们职业的影响,结果发现:爸爸不做家务的家庭,女儿记忆里就会留下男女不平等的意识,继而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只敢选择诸如教师、护士之类的偏女性传统职业。
爸爸主动分担家务,照顾孩子的家庭,女儿在选择职业时,就不会受性别思维的束缚,他们敢于挑战军官、CEO之类的传统男性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