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周四-五|北交所上市公司相聚交流上海--开源 ... ·  23 小时前  
交易员策略  ·  2025.2.9(抱团核心,干就完了,明日目标)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89 ...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89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全男班底现代舞 演绎 “取经故事”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8-07-14 22:01

正文

/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


点击上方“ 国家大剧院 ”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围绕“一个舞者的初心”主题,由赵汝蘅、冯双白、罗斌、赵铁春、杨威、丁伟六位业界专家遴选出的六部青年编舞作品,为期12天的精彩展演,今晚正式开演!

《姽婳-西游》是杨海龙的舞作,灵感取材中国传统经典《西游记》。作品脱胎自《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却并不致力于还原原著故事情节,而以笔墨最少的“沙僧”为视觉切入点,从仿佛“局外人”的视角切入,着眼于人物间“内部矛盾”与“心理逻辑”,从显而易见的“果”出发,层层剥茧抽丝找寻最初的“因”,渐次还原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却别有新意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今日,《姽婳-西游》拉开帷幕,首个亮相大剧院,剧小院带您到首演现场去看看。


全男班底+硬朗气质 重述文化经典


“姽婳”原意形容女子体态娴静美好,本剧却独特地由 全男班班底演绎 。从取经师徒四人到变化莫测的“骨”,超脱出浅层性别的概念而直抵人性深处。


“姽婳”又谐音“鬼话”,既暗喻“心魔”若有似无的变化形态,又以错乱怪异的谎言类比人物内心的喁喁私语。借由 现代舞肢体概念性的抽象表达 ,以 “冷硬”质感 来探索对名著的另一种解读的可能性。


舞作中的 音乐、舞美、服装、人物造型 既脱胎于原著,保其魂魄精华,又打破大家对原著的固有印象,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立体而棱角分明的剪裁,夸张而戏剧化的设计,让舞台呈现出一种 沉郁、寂寥的独特意向


一轮红月,阵阵阴风, “白骨”出场时飘逸的白纱,紧箍咒念起时急迫撼人的鼓点,时刻流露出 取经路上和心魔囚斗的复杂情绪 ,用肢体来调动观众对复杂人性的探究。


杨海龙作为编舞,同时也饰演了“骨”


“这部作品献给所有在迷雾中砥砺前行的人们,希望它如一面镜子,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折射当下微妙心态,仿佛苦口良药,帮助人们解除内心执念,回归平静的初心。”

——杨海龙


温馨提示大家,入选中国舞蹈12天的其他五部作品,也将陆陆续续上演喽~它们都用各自的舞蹈语汇关照了现实社会,舞出了人生百态,照亮了舞者的初心。


🎉

中国舞蹈12天

国家大剧院  小剧场


7月14-15日

杨海龙作品《姽婳-西游》


7月18-19日

巩中辉作品《凉亭》


7月21-22日

郑杰作品《寂静之上》

7月25-26日

王森、谢长慧作品《念想》


7月28-29日

胡颂威作品《无人之境》


7月31日-8月1日

王圳冰《遥遥南水》


舞者初心+现实关照 舞出人生百态

舞作《凉亭》,描绘了一个出轨的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最后对话:“凉亭定格了往日的美好,那个时候,他们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过下去。”


“凉亭就是我要找的一个出口,因为它是相聚又相送的一个美好的地方。”

——巩中辉



《寂静之上》,表达自己对于东方美学里关乎“寂静”的理解——“静非不动”。舞者无时无刻不被两种相反的力量拉扯,用或含蓄、或激烈疯狂的肢体语汇,展现为了保持平衡,找寻宁静初心而不断进行的调整中发生的奇妙变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