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呆呆有理
分享是一种态度,深度解析互联网产品设计与交互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年化100%收益率,是骗子吗?量化交易,前几 ... ·  3 天前  
杭州发布  ·  人气课程又开班啦!今起报名! ·  4 天前  
杭州发布  ·  人气课程又开班啦!今起报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呆呆有理

当有人告诉你“做自己”

呆呆有理  · 公众号  · 自媒体 社交  · 2024-09-13 14:22

正文

每回看一些采访,都会注意到人说自己成功是因为,做自己。

许多人在迷茫的时候也希望从这些人身上寻求一份答案,得到的回答多是,做自己。

当一个人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这样的建议似乎显得有些空洞。

这句话很无解,一个人大学毕业,不知道做什么,当下已经迷茫了,人告诉你“做自己”。有些人会觉得这类回答特有启发,觉得“对呀,我要做自己”,但问题是,怎么做自己呢?

一个不喜欢上班的人,但为了生活且仅有一技之长,只能依靠当下这份工作养活自己,那么应该是继续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还是即便无法养我自己也要离职,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呢?

而“做自己”,就像一个没有答案的回答,不同的人看到它,就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是前者,有的人觉得是后者。而实际上,如何做出选择还是需要自己去衡量利弊。

于是这个回答,就像是“晚饭要吃什么呢”,人告诉你“晚上自然是吃晚饭”。

你之所以会觉得这句话滑稽,是因为它容易让人看出来是一句废话。而“做自己”这种比较有哲学性的词汇,对许多人来说,是比较难看出来是废话的。

做自己,只对有明确目标,如今被迫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的人有用。比如你内心明明想的是这样,但表面上却压抑自己,口是心非。又迫于他人寄予的期望或者压力,被迫做着相反的事。这时候“做自己”,就是比较清晰的。

但也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人面临上述的情形时,是否应该“做自己”也是很难抉择的。所以“做自己”与“怎么做自己”,以及“是否该做自己”,就是三个不同的问题。在没有任何背景信息下,告诉人要做自己,就等于是一句废话。

有的人认为做自己就是爱自己,很多人从来没有独立思考独立做出决定,一辈子活在别人的嘴里和眼里,惧怕异样的眼光担心批评的声音,一举一动都在被无形操控。他们需要做自己是因为他们没有真实地活着。

但实际是,即便惧怕别人眼光的这个自己,也是在做自己。你觉得他不是“做自己”,只是因为你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但从他的角度来说,就该是这样。

总的来说,“做自己”这句话虽然听起来很有哲理,但实际上它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它更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解读和实践。

想起来做产品设计也一样,许多人看文章,找答案的时候,也喜欢那种一句式的回答,觉得看起来很有启发。比如“页面需要有呼吸感”或者“设计要有一致性”。这些原则听起来很有启发性,但如果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它们也不过是一些空洞的口号。

前阵子有位读者给我发来一份作品,里面也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通过调研得出目标是提高效率,增加平台成交率等等,之后清一色的描述都是,通过某原则解决了该问题。

看完后,你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通过设计原则解决业务问题的,像极了那些总是告诉你“做自己”的人。


🤔这应该是我写公众号以来停更最久的一次,接近三周。其实也没什么,你会发现网络上信息很多,我有没有更文就像路边一棵树掉没掉叶子一样微不足道。有想聊的,就发一下,没什么表达欲,就不聊了。公众号的许多文章都值得反复阅读,频繁更新意义也不大。

推荐阅读:玩黑神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