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活动快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城发布  ·  明确了!可放宽至70周岁 ·  17 小时前  
南城发布  ·  明确了!可放宽至70周岁 ·  17 小时前  
逆行的狗  ·  搭建属于你自己的AI知识库 ·  昨天  
逆行的狗  ·  搭建属于你自己的AI知识库 ·  昨天  
昆明警方发布  ·  “顶流”眼中的昆明公安 ·  2 天前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常青松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地理学会

会议报道 | 自然地理学与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中国地理学会  · 公众号  ·  · 2019-08-01 21:54

正文

2019年7月26日至28日,“自然地理学与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山地分会和CNC-IGBP & CNC-IHDP土地变化科学工作组联合主办,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单位承办。本次会议以“自然地理学与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孟加拉、尼泊尔等国家的400多位专家、学者、学生参加研讨会。研讨会重点交流了自然地理学、山地科学在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应用实践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共同推动自然地理学和山地科学的发展,服务于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7月27日上午举行会议开幕式和大会特邀报告会。青海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马德明教授、青海省科协副巡视员张波先生、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葛岳静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刘敏教授先后在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前主任张镱锂研究员主持。

大会特别报告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主任邓伟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吴绍洪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做了题为“自然地理学与地表过程研究前沿”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蔡运龙教授做了题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途径”学术报告;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教授做了题为“中国自然灾害防治形势及科技减灾对策”学术报告;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赵新全研究员做了题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功能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报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彦随研究员做了题为“现代人地系统耦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术报告。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云南大学何大明教授,孟加拉国家地理学会秘书长Md. Nurul Islam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臧淑英教授等出席会议。

大会特邀报告精彩瞬间

会议设立了自然地理学与山地科学理论与方法及学科能力建设,山地水土要素时空耦合,山地资源、环境、国家公园与绿色发展,东北寒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亚洲高地与高原土地利用、人地关系演化及环境效应五个分会场进行交流与研讨,共有130多人次做了学术报告,取得以下三项主要成果:

1、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傅伯杰院士等五位知名学者给参会代表分享了自然地理学、生态学,以及在山区、城乡振新、人地耦合、防灾减灾等的前沿研究。传达了新成果、新理念、新方法,同时也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使与会代表收获良多。

2、学科交叉、融合、包容。自然地理学者、山区研究学者、人文地理学者、生态学者等一起交流自然地理要素-过程-格局的基础前沿;山地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寒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灾害风险与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科学问题。体现了多学科的综合,达到学术交流的预期目标。

3、青年人才的成长。研讨会体现出老中青研究梯队的格局。参会代表有年逾七十的老科学家,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中年骨干,更有一批年轻的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青年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显示,他们是一支国家科研任务的主要研究力量,彰显自然地理学、山区研究未来的希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