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为实现医疗服务均衡化,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这一战略举措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基层,确保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满足群众在区域内享有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重大战略部署。目的是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特别是针对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这些中心提供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在内的一体化、连续性服务。
2017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工作。
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启动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试点工作。
国家从医疗资源富集地区遴选一批顶级医院作为输出医院,按照重点病种选医院、按患者跨省就医需求选地区原则批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2022年,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发布了《关于印发有序扩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22〕527号),进一步扩大建设范围。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统计,河南(12个)、安徽(9个)、山东(9个)、福建(8个)、河北(8个)五省份所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最多。
北京(50个)、上海(20个)、广东(16个)所输出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最多,合计占比68.8%。
在6月22日-23日举行的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我国已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一级巡视员朱洪彪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在81个城市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群众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961个、省级3800个、市县级1.1万个,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便民惠民措施,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提升农村和基层服务能力,也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医院等措施,大力提升市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超过70%的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朱洪彪介绍,近年来,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对群众的吸引力,2023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2%。
(2024年6月23日)新闻联播报道,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全国已有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和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机构延伸覆盖。监测显示,全国70%以上的卫生院已与上级医院建立稳定的远程医疗协作关系。优质医疗资源回流县域、下沉基层效果初显。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健全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所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进,预期将大幅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实现医疗服务从“有”到“优”的转变,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
1.“医信头次条”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商业交易及或医疗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医信头次条”内容发生偏差,我司不承担任何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责任,赔偿责任。2.“医信头次条”致力于提供合理、准确、完整的资讯信息,但不保证信息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且不对因信息的不合理、不准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3.“医信头次条”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司联系。6月医疗信息化、智慧医院、医共体等建设项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