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天生的宗教生物。人群聚居之处,必有宗教痕迹。
就时间的绵延,空间的广袤来看,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首要特征。没有宗教,世界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
所以,
傅佩荣
老师说
——
要明白一个人,不能不知他相信什么;
要了解一个民族,不能不认识其信仰。
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出于种种原因,对宗教充满轻视乃至敌视,以至于忽略了宗教对文明、历史、人生的四大价值。
生活需要道德,社会需要规则,没有道德就没有良善的社会生活。但是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理解的“理性、良知”去揣测甚至绑架他人,导致人们陷入
相对主义
的争论乃至敌对。
只有宗教,才能让人们搁置无谓的争论、守住道德底线。
比如犹太教、基督教遵循“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奸淫”的诫命,因为这是上帝的命令,不可违背、不能讨论。
同理,佛教也教导世人,不可杀人、偷盗、奸淫,也是佛陀的诫命,不可违背、不能讨论。
霍普费在《世界宗教》、史密斯在《人的宗教》中,则是不约而同地发现,全世界七大宗教乃至原始宗教,都在传递一种超验的道德观:
人类遵循道德,首先不是出于现实利益,而是因为取悦神灵。
所以说,宗教通过神灵、天道等看不见的超验存在,为人类立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停止了无谓的争论。
这是宗教的第一个价值。
价值二
韦伯说,人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面临着意义的拷问: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我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比如佛教说,众生都要承受种种苦难,只有尊
四圣谛
、八正道,才能脱离轮回的苦海。
犹太教、基督教说,人被上帝创造,是为了承受上帝的恩赐;信徒所受的不公和苦难,则是对选民的试炼;将来弥赛亚会降临,带来全新的、完美的世界……
宗教学大师伊利亚德在《探寻:宗教的历史和意义》一书中进一步指出,
“宗教”指向的不一定是人格化的神灵,但一定包含了抚慰人心的超自然力量。
所以,宗教能为人类提供生老病死幸福、苦难存在的价值,使人生过得富足、丰满、有意义。
这是宗教的第二个价值。
是什么让人类成为万物灵长,支配了地球?有人说是直立行走、有人说是理性能力,也有人说灵巧的双手,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
“合作”的能力
。合作让独立的个体扩大为群体,共同抵抗了外部风险。
所以中国思想家荀子说,人类“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其中原因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而能够将人类组合在一起的最重要动力,也非宗教信仰莫属。大家因为共同的信仰合在一起,连接成一片。
佛教的存在,让南亚诸国同气相连;伊斯兰教的存在,让阿拉伯世界,形成了一个伊斯兰文明;基督教的存在,让四分五裂欧亚西端,合成了一个欧洲共同体;犹太教的存在,让一个人数稀少的族群,在两千多年的大流散中,仍然保持超强的凝聚力。
所以说,是宗教让“我”成了“我们”,塑造了文明今天的样子。
在匮乏、战乱的特殊年代,宗教的凝聚力甚至可以超越种族和血缘。
这是宗教的第三个价值。
价值四
现代人的生活,是高度理性、
世俗化
、功利化的。因为单调、冰冷的工作,我们常常陷入空虚、焦虑乃至心理障碍。
为了摆脱庸常、维持健康,我们常常需要靠亲近自然、挑战极限等方式,给自己的感官、思维带来新的体验。
宗教的文化艺术、仪式氛围,宗能让人感受到宇宙的广袤、自身的渺小,从而生发出崇高感。
瑜伽大师的打坐,可以让他不惧严寒、物我两忘;基督教的默想、祷告,可以给信徒带来平安、喜乐;原始宗教的舞蹈、音乐,可以把人带入深邃的特殊感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