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这部电视剧很生动的展现了清朝晚期的人民群众,里面的人三教六流,什么样的人物都有,通过电视剧,我们也得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人情。
剧中的白家,因世代行医,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宅门里的人也懂得享受,懂得玩儿。
今天我们就透过大宅门这部电视剧,来看看,当时的有钱人都玩些什么。
一,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听戏了。
在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堂会,有听戏的桥段。
而姑奶奶白玉婷更是狂热的戏迷,人家已经不是单纯的听戏,人家这叫“傍角儿”!
因为当时的年代,没有和现在一样多的娱乐活动,没有电视,没有网络。
是一个娱乐匮乏的时代。
如果有谁家过堂会,那会是十里八乡很轰动的事情,很多人都会结伴去看堂会,去听戏。
一走就可能是十几里路,就为了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所以,在那个年代,能听戏看戏,是有钱人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而听戏的最高境界(最烧钱)就是“傍角儿”!
二,玩票儿
这是北京话,相声演员于谦就经常会说自己是玩票儿性质的,不是专业的,这就可以了解,有的人喜欢上了一个东西,不光会去消费,还会自己也玩两手。
就比如说听戏这事,在剧中,白三爷经常会反串到台上来上一出。
白景琦为了二奶奶开心,也反串过,唱的是最经典的《挑滑车》。
当时的人大部分都是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困难户,谁还有心情唱那些东西,所以,这也只能是有钱人的消遣。
在很多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这种桥段。
三,吃
在剧中,白老太太吃点心的镜头出现过很多次,老太太嘴也够刁,尝一口不仅能说出是哪家的,还能把配料表背出来!
可见当时大户人家对于吃的讲究!
四,鼻烟
这个在当时还是很流行的,很多有钱人都喜欢抽鼻烟。
而且当时已经有进口鼻烟了。
在剧中,二奶奶还因有进口的鼻烟,专门让槐花给白景琦送过去尝尝。
而白景琦回礼的凤梨也算是热带水果,在当时也是很少见,很贵的东西了。
五,扳指
在剧中,白景琦经常会戴着一个大扳指。
核桃、扳指、笼中鸟,不仅仅是清朝贝勒爷的标配,但凡是有钱人,都这么玩!
六,玩鸟儿
玩鸟需要花很多的银子,从鸟的品种,到鸟的品质,再到鸟笼子的材质,及鸟的食物等等,这样的事情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
也只有那些家里条件特别好的人才会有很多时间琢磨这些东西,而且他们会成一个就群体,没事就在一起比一下。
谁的鸟品种好,谁的鸟笼子材质好,雕刻精美啦,整天的没鸟事,天天玩鸟。
七,对新鲜事物的赶潮流
在当时,电还不是特别普及的时候,白家就按上了电灯,这在当时的年代还是很少见的。
我们知道,电灯爱迪生在无数次的试验之后于1879年才发明的。
也就是光绪五年的时候。
而白家按电灯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很早的了。
后期还引起了电话,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稀罕的东西。
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了有电风扇,这也是很少见的了。
还有自行车。
最能体现的是白景琦送给二奶奶的一辆汽车。
当时的北京几乎没有几辆汽车。
由此可见,这些东西,都不是一般人能见识到的了。
八,文人字画。
这个主要是白萌堂白老爷子和白颖轩白二爷的爱好,在古代,一般的人是没有资格读书的,更别说有自己的书房了。
白萌堂后期就一直是在书房里写字做画。
不管写的怎么样吧,但是人家有这样的条件。
白颖轩白二爷,出了事以后,就基本是一种半隐退的状态过活,除了爱好砚台之外,啥也不爱,连睡觉都抱着。
除此之外,还有玩儿虫的片段。
具体是哪一集想不起来了,所以找不到截图了。
但是台词我记忆犹新,五贝勒对董大兴说:
别动,这葫芦比你丫都值钱!
- 推荐阅读 -
手串看人,准吗?
斋戒牌美图,简束身心 竭诚致敬。
为什么你分辨不出核雕的好坏?
西藏鸡血藤到底是什么?
文玩之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
文玩是个坑,那配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