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网友关于工资减少的疑惑,解释了税前工资与税后工资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影响工资的重要因素——扣税。文章指出,扣税的增加是因为累计预扣法计税导致的,并介绍了国家的一些节税政策。同时,文章还推荐了一种名为岁岁享2.0的税优健康险,能够帮助职场人在合理范围内节税,并介绍了其优势和注意事项。
网友反映税前工资不变而到手工资减少,主要原因是扣税增加了。这是因为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税,年初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少,税率低,扣税少;到年中、年底累计值高了,可能跳到更高税率档,扣税增加。
国家有一些节税政策,如子女照护/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租房、赡养老人等,这些政策可以让纳税人少交税。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政策并非人人都能享受。
岁岁享2.0是一种符合节税政策的税优健康险。它能真金白银退税,且保单里的钱能增值。其优势包括高利率、安全性高、全国都能买等。但购买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如不交税或税率低的朋友不建议购买,额度上限是每年2400元等。
最近看到有网友吐槽,为啥税前工资一直没变,每个月到手的工资竟然越来越低了,甚至怀疑是公司做了手脚。
仔细看工资条才发现,主要是扣税变多了,年初几个月才扣几十块、小几百块,最近几个月都在千元左右,直接翻好几倍。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是累计预扣法计税,年初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少,对应的税率低,所以扣税少,到了年中、年底累计值高了,还可能跳到更高的税率档,所以相应的扣税可能会大幅增加,次年办税的时候会再核对一次,多退少补。
理是这么个理,但看到交这么多的税,不心疼才怪,而且自己好像做不了什么,也有点无奈。
其实在合理的范围内,还是有一些操作手段的,比如国家有给一些节税政策,比如子女照护/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租房、赡养老人等有机会少交税。
只是,矛盾点在于不是人人都能有,
比如关注我的一二线城市职场人比较多,而且都非常年轻,很多都没有孩子,爸妈也还没到60岁,能够的上的就是租房或住房贷款这一项。
还有没有其它合理合法的节税办法呢?自然是有的,而且趁2024年年底安排好,明年就能退税了。
不仅能退税,还能帮忙存钱,还有机会拿到免费的体检套餐,可以薅到好几百块的羊毛,很适合职场人,我倒是觉得值得关注一下。
这个东西,是符合国家节税政策的税优健康险,叫
岁岁享2.0
。
每年最高有2400元的抵税额度,根据你的交税情况可以达到不同程
度的省钱效果,税率20%的朋友,每年可以退回来2400*20%=480元的税,税率到45%能退1080元。
一般的税优健康险多是医疗险,通常只能享受普通水平的保障,我觉得不是很划算。
岁岁享2.0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不仅能真金白银退税,你买保单的钱还能增值,后面还可以选择拿回来,并且不需要等到退休后。
假设有位30岁男生,他税率稳定在20%,买一份岁岁享2.0,每年保费2400元,一共交10年,保单利益是这样的:
每年交费2400元,10年累计交了24000元;
每年退税4800元,10年累计退4800元;
到第10年年末,保单里总共有的钱是24998元;
等于说,在第10年累计拿到24998+4800=29798元,扣除2.4万保费后,净赚5798元,
算下来复利达到了4.75%,折成存款那样的单例有5.49%。
现在大银行存款利率才不到2%,岁岁享2
.0这个利率是很夸张的。
除了利率高,它还有几个好处:
首先,480元是他真金白银拿到的钱,有种国家给发钱的感觉,很爽。
今年买了后,保单上会有专门的税优识别码,明年3-6月到个税APP里办退税就能拿到480元,是个税APP直接退到他银行卡上的,交10年就退10年。
其次,保单里的钱足够安全,比自己去买不了解可能会亏的理财好多了。
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明确的规定,只有符合要求的保险公司才能做这种税优健康险,不是随便一家公司都能卖的,所以公司的安全性可以大大的放心。
岁岁享2.0全国都能买,保单具有法律效力,保单里的现金价值(退掉能拿回来的所有钱)每一年有多少都会写在合同里,确定不变。
现在上哪儿能找4-5%左右,保证安全、保证拿钱的产品?可以很明确的说,不管保险还是存款、国债都找不到。
其实
岁岁享2.0
本身也是做不到的,只有叠加节税效果的情况下才行,纯纯属于国家送的优惠政策了。
如果收入更高的
话,利率还会更高,达到7%、8%甚至11%都有可能。
最后,年底买有机会免费拿一份体检套餐。
2024年12月31日及之前买,每
年保费2400元且交费期≥10年,投保人能拿到一份价值400元的体检服务,有效期1年。
覆盖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500+体检机构,包含爱康国宾、第一健康、美年大健康、瑞慈等体检机构。
每年定期体检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清楚,不用我多说,这个服务实用性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