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2024年当地时间7月26日19:30,第33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畔成功举行。塞纳河被称为“巴黎母亲河”,自古以来有着得天独厚的航运条件,其运输量一直居法国内河航运量的首位。
材料二:本届巴黎奥运会首次设立了“碳预算”,承诺将实现奥运会碳排放减半的目标。通过一系列涵盖衣食住行方面具体且细致的举措,引领奥运的“绿色”风潮,但据测算这些措施仍不足以实现碳中和。
材料三:下图为法国区域略图和2022年法国电力结构图。
(1)从河流特征的角度,分析塞纳河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6分)
(2)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说明法国核能发电对碳减排的作用。(4分)
(3)从碳减排的角度,列举法国实现碳中和主要的可持续措施。(5分)
本题以巴黎奥运为背景材料,以塞纳河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法国核能发电对碳减排的作用,法国实现碳中和主要的可持续措施为切入点,考查了环境保护、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1)从河流特征的角度,分析塞纳河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6分)
答案:
流程较长,通过人工运河与其他河流相连,通航里程长,交通通达性好;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无结冰期,全年可通航;流域内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河水流量相对稳定;流经巴黎盆地时,地势平坦,流速平稳,利于航运。(任答三点得6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航运价值高低,与河流沿线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
:地形(起伏大小,水流急缓)、气候(降水多寡及其季节变化大小;结冰期长短等)、水文(流量大小,水位高低)、水系(流域面积大小,里程长短,河网密疏等;如果河道状况——江阔水深且平直,则航运价值高)、经济(经济社会、贸易发达程度,客流、物流来往频繁程度)、人口(人口多寡,或城镇数量密疏)、河海(如有联运,运输范围大,航运价值高)等因素。
【继续滑动查看】
河流特征主要分为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水位等)和水系特征(包括水系形态、河流密度、落差、流域面积、流向、长度与河道状况等)两大方面
。由此可知,塞纳河发展航运的有利(自然)条件如下:流程较长,又有运河沟通(通航里程长),交通通达性好;流域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温海”气候,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即没有枯水期难以行船的问题);巴黎盆地附近,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利于通航(注意,浙江高考试题一般强调“因”和“果”都回答完整,否则会部分失分或者全失分,如流速缓慢是“果”,而在此前必答“盆地地形,地形平坦”)。
(2)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说明法国核能发电对碳减排的作用。(4分)
答案:
核能为清洁能源,核能能量巨大;(1分)本国铀矿资源丰富,核能发电原料充足;(1分)该国核能发电占比高,降低碳排放总量;(1分)核燃料运输量小,降低运输过程的碳排放;(1分)该国核能开发利用的技术力量强,提高能源利用率。(任答四点得4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碳减排,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法国大力发展核能发电,从而导致核能发电占比高,可以减少其他发电方式的碳排放量(本身核能碳排放较少),从而降低碳排放总量——核能为清洁(新)能源,而本身核能能量巨大,核燃料运输量小(即一点点的核燃料就够用,不像拉煤一样),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小。其次,法国铀矿资源丰富(
看图例,充分利用材料
),核能发电原料充足。最后,核能开发是高端的科技,法国发展核能发电,离不开其较强的核能开发利用的技术力量(即一方面通过核能发电减排,另一方面又提高核能的能源利用率来减排)。
(3)从碳减排的角度,列举法国实现碳中和主要的可持续措施。(5分)
答案:
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推动绿色转型;(1分)发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1分)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1分)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1分)
从“增加碳汇”的角度: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城市绿化。(1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双碳”目标,即“碳达峰”与“碳中和”两大目标的简称。碳达峰,指的是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而逐步回落(即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就是二氧化碳的“正负相抵”,即排放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中和”)。
【继续滑动查看】
因此,法国实现碳中和的可持续措施,除了减排之外,还要有“增加碳汇”的角度,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城市绿化,以此来增加碳汇(吸收和储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具体的碳减排方案,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的绿色转型(如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发展清洁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
1984年7月29日,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摘得第23届奥运会的金牌,为中国完成奥运零金牌的突破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在颁奖时对他说:“今天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块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2004年,张怡宁雅典奥运乒乓球女单折桂,为中国体育锁定夏奥第100金。2012年,陈若琳征服伦敦奥运十米跳台,第200金随之落袋。
2024年,中国乒乓球女队不负众望,以奥运女团五连冠强势摘得第300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