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女性生理期不能艾灸的論調風行於世。幾乎每次我們推送艾灸方面的文章,都會有讀者問這個問題。
在厚朴艾灸課的課堂上,很多學員也會追問這個問題。
這麼高頻率的提問,多半是因為有這樣一些擔心:
「 我月經挺正常的,那月經期施灸會不會導致月經量增大,週期提前?」
「我月經量本身就偏大,週期總提前,灸完會不會血崩?」
「 為什麼網上說經期不宜艾灸?」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有這樣擔心的同學,其實還是對艾灸的原理有所誤解,認為艾灸就是火,就是補。只能適用於虛症,寒症。
其實,無論從門診案例觀察,還是厚朴學員的反饋,有不少人在月經期施灸後,經量不增反減,甚至灸完當天即止的情況。近一年在厚朴門診,我們也灸過月經崩、漏的患者,基本灸完當天月經量或變少,或止住。是不是挺神奇的?
當然,月經週期本身就是個很複雜的過程,能影響到月經的因素有很多,月經問題的表現也很多:月經週期的提前與推後,月經量的多與少,顏色偏淡或偏深,是否有血塊,痛經與否等等。這些與五臟及其虛、實、寒、熱都有關係。
在方法正確的前提下,中醫六藝用到極致,其實都是通法,也都能調神,艾灸亦如此。
所謂以通為補,以通為瀉,調和陰陽,平衡虛實寒熱。艾灸的能量進入到身體裡面,是元神在調配。哪裡最需要,你的身體會根據身體的陰陽虛實進行最佳的調配。
關於中醫里的調神,大家可能會覺得比較玄,其實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我們在艾灸課和門診見到過太多人有這樣的情況,一艾灸就困、而且睡得特別沈;一艾灸就覺得緊張僵硬的身體變得鬆弛;甚至有人一艾灸就會淚流滿面甚至大哭。當我們困倦又睡不著,僵硬卻無法放鬆時,以及被負面情緒籠罩時,艾灸這種調神作用就會顯得特別重要。
回到月經問題。比如一些年輕的女生,中焦下焦寒重瘀重,但氣血相對較足,那麼施灸後多半會出現月經量增多,血塊增多的症狀。
這種經量增多就是順症
,是身體判斷你還有能力,所以就扶正祛邪。
也有不少患者,因為常年工作繁忙、精神緊張,氣血消耗很大。這種情況下,由於身體收斂失機等原因,月經就會提前,或者量偏大。此時施灸,自然會減量,或調整月經週期,使之趨於正常。
在我們遇到的崩漏案例中,病人在發病前,多有長期熬夜加班,情緒緊張的誘因。
灸過的人都知道,艾熱更像母愛,溫煦和緩,所以調理情志是艾灸的強項。
施灸後,患者多年壓抑的情緒得以疏解、釋放,甚至大哭一場後,崩漏就能夠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