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我国的第三个国家宪法日,超过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法律人来到京城,选择以一种贴合时代的方式纪念这个节日。这是一场由互联网法律服务机构“无讼”主办的法律圈年度盛会,主题聚焦在“技术将如何推动中国法治事业”。
无讼网络科技创始人蒋勇、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等嘉宾就此发表了精彩演讲。
互联网和大数据如何驱动法律?
在不久前的一场政法大讲堂上,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曾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仅已改变我们所做的事情,而且将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面对大数据,如果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过去,就会落后于时代。”这种勇于创新,紧跟时代的迫切感也被现场的千名律师感知到。
在法治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法律服务质量的提升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互联网技术大有可为的领域。在此次大会上,蒋勇分享了他对法律服务如何互联网化的认识。在他看来,法律服务和普通商品、简单服务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普通商品、简单服务是高频标准化的,这意味着,这类领域的供需双方的匹配仅仅通过互联网的连接就能实现,大幅度地提升商品交易和服务提供的效率。商品零售领域的淘宝网和出行领域的滴滴出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法律服务是个性化极强的,通过互联网的简单连接或许可以帮助当事人找到律师,却难以确保当事人找到了对的律师,这就许多对律师能力和客户需求进行数据化。另一方面,法律服务的低频意味着,仅仅实现法律服务供需双方的对接能够创造的价值有限,法律服务效率的更进一步提高还有赖于对法律服务过程的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必不可少。
“互联网的连接对法律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但是,在法律大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法律服务一定会被技术真正驱动,这也是无讼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蒋勇说。
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也在演讲中提到,这是一个全面线上化的世界。在线上自然沉淀的大数据将成为未来世界的生产资料,云计算将成为公共服务,我们将迎来计算经济的时代。
用技术为律师赋能
无讼在会上发布了一款面向律师的“无讼APP”,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为律师提供知识获取、案例检索、客户管理等一系列功能和服务,以帮助律师提升自我,贡献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
“既然服务效率的提升是提升法律服务整体水平的关键,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技术为律师赋能,辅助律师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蒋勇说。
自2014年8月成立以来,蒋勇所带领的无讼先后推出了法律人专业社区“无讼阅读”、法律检索工具“无讼案例”、律师实务技能培训体系“无讼学院”、律师协作平台“无讼合作”等一系列产品,从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品牌塑造、业务合作等方面为律师提供帮助,与超过15万律师建立了紧密联系。
与此同时,无讼所搭建的数据团队通过对超过3000万份法院裁判文书的解构,识别出了每一份裁判文书中的案件类型、审理法院、代理律师、原被告诉求等诸多信息,并且将律师与案例数据关联匹配,客观地展现代理过诉讼的每一位律师的专业领域和执业经验。
基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今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无讼推出了国内首个法律人工智能机器人“法小淘”。它能够在几秒钟内迅速识别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法律服务需求,从有过诉讼代理经验的全国30万律师中筛选出合适律师,进一步强化了无讼精准匹配法律服务供需双方的能力。
蒋勇表示,这一系列的技术投入,都旨在让法律服务的质量大幅提高。“法治事业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律师人群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
“让更多人享受到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当前有一个很诡异的现象,一边是当事人很难找到律师,另一边是律师苦于找不到案源。“蒋勇在演讲中提出,案源短缺导致律师无法形成专业化分工,服务质量无法提高、服务成本无法降低,这又让许多当事人对法律望而却步。
一直以来,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被广泛认为只是一个不超过千亿的市场,相较于4370亿美元的美国法律服务市场,无疑显得过于渺小。许多人把这样的差距归结于中美文化和民众法治意识的差异,但在蒋勇看来,法律服务本身的水平的不足才是更为根本性的原因。
”这也意味着请律师贵、请律师难等老问题还没有被彻底解决,而当法律服务的效率、质量和用户体验得以改善,法律服务的成本得以降低,不仅将让更多人可以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也将带动法律服务行业本身的发展。“蒋勇说。
在此次活动中,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也表达了对法律服务领域的看好:“现在这个时代,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技术越来越成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又造就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企业级服务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法律服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专业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