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邮政报
《中国邮政报》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能源观察  ·  电价飙升后,挪威不想再对外送电了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展商推介】深圳远恒峰,邀您莅临“2025国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邮政报

将父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中国邮政报  · 公众号  ·  · 2019-12-18 16:00

正文


1949-2019

我和我的祖国

记录人:陈茜茜

口述人:刘海兵

(浙江 省乐清市邮政分公司市场营销部管理员






我的父亲有许多故事,但我最熟悉的是他与邮政的那些故事。



父亲名叫刘乾忠,今年70岁,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在他房间抽屉的相匣里放着很多老照片,其中一张黑白照片很特别,还被收录在乐清市图书馆老照片档案馆里,照片上写着“荣获‘五讲四美’称号的先进投递组”。照片里,戴着大檐帽、身着邮政标志服的投递员们站在挂着邮布袋的自行车旁整理信件、报刊,为出发送件做准备,父亲站在他们之中,面带微笑,正在加固车后座上高高叠放的邮件。



1968年,年仅19岁的父亲在台州军分区临海炮兵部队服役,3年后,他脱下绿军装,换上了绿色的邮政标志服,从此与“邮政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电报报务员到投递员,再到机要通信员,从业38年,他始终秉承一个“实”字,坚持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获得过浙江省邮电创文明站车(船)竞赛先进个人、温州市优秀投递员、乐清县(1993年撤县设市)优秀共产党员等20多项荣誉,还曾作为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乐清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父亲经常和我讲20世纪70年代的投递故事。那个年代,“二八”自行车是稀罕物,戴上大檐帽、穿着翻领西装样式的邮政标志服去投递,别人都很羡慕,村里的小孩看到了还以为是警察来了,总是躲在某个角落偷偷看着,觉得很新奇。每到一户人家,听到父亲的自行车铃声,一大家子人从院里出来迎接,还没等他停好自行车就追着问:“有我的信吗?我的报纸到了吗……”那时虽然投递点不多,但自行车投递的速度十分有限,一趟送完要四五个小时。有一次,父亲在慎海送报纸,遇上了大雾,道路本就凹凸不平,再加上看不清楚,不慎摔破了膝盖。那天送完邮件,他的头发、衣服、鞋子全被汗浸湿了。父亲说,虽然投递条件艰苦,但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小时候,父母亲每天都在邮局忙碌,照顾我和妹妹的时间并不多,除了上学,我的童年大部分都是在邮局度过的。每天放学,父亲把我和妹妹从学校接回来后还要回到邮局上班,我们便帮着他整理报纸,搬运包裹。父亲总是教导我们,一封信就是一颗心,报纸就是党的声音,他的工作是亲人联系的纽带,是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认认真真。


从浙江邮政技工学校毕业后,我也加入了邮政大家庭,先后从事过速递封发、押运、邮件分拣等工作,受父亲的影响,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尽心尽责。在我工作的这些年里,邮政经历了飞速发展,已经退休的父亲对于这些变化感触尤为深刻。每当在大街上看到邮车驶过,父亲总会心生感慨:“国家富强了,邮政的事业越做越大了。”看得出,他是那样地自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