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芝能汽车
本公众号是博主和汽车电子的行业的工程师们一起交流、探讨、思考的小结,以作为技术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最前线  ·  一直爆单,从未热卖? ·  13 小时前  
车买买  ·  28.38万元起!捷途T2 ... ·  昨天  
汽车之家  ·  海豹05 ... ·  3 天前  
汽车之家  ·  10.99万买SUV,1.5T插混,360度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芝能汽车

上汽乘用车的2024年,“大乘用车板块”能否突围成功?

芝能汽车  · 公众号  · 汽车  · 2025-01-26 07:47

正文

芝能汽车出品


2024 年上汽乘用车全年零售81.4 万辆,MG 品牌销量 507,329 辆,飞凡品牌销量 5,979 辆,荣威品牌销量 197,948 辆,智己品牌销量 65,503 辆,整个销量数据的情况差强人意。


上汽集团的应对方案是启动“大乘用车板块”的整合,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调整,上汽期望以快速反应的机制占据市场高地,同时引入技术创新和伙伴合作,为产品注入更多核心竞争力。


Part 1

销量的情况


● 2024 年上汽乘用车70.70万辆,同比下滑28.30%:


 MG 品牌:销量 507,329 辆,MG ZS 销量 167,144 辆;MG 5销量115,491 辆 ;MG 3销量116,044 辆。


 飞凡品牌:销量 5,979 辆,飞凡 R7 销量3,891 辆;飞凡 F7 销量 2,088 辆。


 荣威品牌:销量 197,948 辆,荣威 D5X DMH 销量8,682 辆;荣威 D7 DMH 销量19,282 辆;荣威 i5销量54,549 辆。



备注:智己品牌是独立的,销量 65,503 辆,智己 LS6 销量 38,567 辆;智己 L6 销量 22,418 辆。


这个数据需要从国内和国外进行拆解来考核。


● 国内市场,在 2021 - 2024 年期间,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和名爵品牌市场表现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2021 年,荣威销量为 36.7 万辆,名爵销量为 16.4 万辆,两者合计销量达 53.1 万辆,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后几年,两个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到 2022 年,荣威销量降至 26.1 万辆,名爵降至 11.3 万辆,合计销量为 37.4 万辆。


 2023 年,荣威销量进一步下滑至 16.0 万辆,名爵为 10.3 万辆,合计销量仅 26.3 万辆。


 进入 2024 年,荣威销量为 13.8 万辆,名爵为 8.5 万辆,合计销量降至 22.4 万辆,应该说24年在国内两个品牌现在是每个月1万台的节奏。



● 如果按照出口的数据来看,2023 - 2024 年,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各车企表现有差异的。


 奇瑞汽车在这期间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 年出口 92.4 万辆,2024 年增长至 114.1 万辆,同比增长 23.5%。


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等车企同样成绩亮眼。


 吉利汽车出口量从 2023 年的 27.4 万辆升至 2024 年的 42.6 万辆,涨幅达 55.6%;


 比亚迪出口量从 24.3 万辆跃升至 40.8 万辆,同比大增 67.9%;


 长城汽车出口增长 48.9%,达到 40.0 万辆;


 长安汽车出口也有 40.3% 的增长,达到 27.9 万辆。 


 悦达起亚出口量近乎翻倍,从 8.6 万辆增长到 17.0 万辆,同比增长 97.9% ;


 广汽传祺出口量增长 92.3%,达 10.6 万辆;


 长安福特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 165.6%,出口量从 2.6 万辆提升到 7.0 万辆;


 江淮汽车和中国一汽出口量也分别增长 49.4% 和 47.6% 。


● 和上海有关的企业好像都不算特别顺利,上海汽车、特斯拉和上汽通用等车企出口量有所下滑。


 上海汽车从 2023 年的 68.5 万辆降至 2024 年的 54.5 万辆,同比下降 20.4%;


 特斯拉出口量从 34.4 万辆降至 26.0 万辆,降幅达 24.6%;


 上汽通用出口量也下降了 24.7%,从 10.0 万辆减至 7.5 万辆。


 上汽通用五菱出口量虽有所增长,但仅从 21.1 万辆增长到 22.4 万辆,同比增长 6.4%,涨幅相对较小。



所以不管是出口的局面,还是国内销量的局面,上汽乘用车都到了一个需要改变的地步。



Part 2

“大乘用车”的提出与战略意义


● 解决的办法,是上汽集团希望把乘用车板块、国际业务、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五大板块整合为“大乘用车”板块,实现资源集中、提升效率、技术突破和强化品牌矩阵四大目标。


 资源整合使得上下游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价值链更加高效,避免了重复投资与浪费。


 通过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大乘用车”板块实现了“快响应、快调整”的运作模式,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集中研发力量加速了新技术的开发与落地,增强了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品牌矩阵方面,以荣威、飞凡和MG为核心,形成了从高端到主流市场的全面覆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强调,“慢”是上汽过去竞争中的短板,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更灵活的机制和每周调整的模式来抢占市场先机。


“大乘用车”板块正是为此而生,通过高效的资源协同和产品开发机制,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并提升市场适应能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战略核心聚焦于“快”,通过全面提升各个环节的速度和灵活性,助力上汽集团在未来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上汽集团近年来在技术研发领域投入超过1500亿元,构建了“七大技术底座”,涵盖智能驾驶、动力系统、新能源电池等核心领域,但是确实是现在考验投入产出比的时候了,这1500亿砸下去的技术底座是否能实现国内的技术优势,是个挑战,因为现在国内一共就30万销量左右的总盘子。


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虽然合作形式尚未完全明确,但参考长安阿维塔和广汽GH项目的案例,上汽或将通过导入华为的IPD管理体系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为飞凡品牌注入更多技术竞争力。通过华为在智能驾驶和数字化技术上的积累,上汽有望快速缩短技术差距,推出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


2025年MG计划推出4款新车型,其中包括两款全新产品和两款大改车型,立志实现国内销量翻番,我们也看看在有新产品注入的情况下,周老板怎么把销量做好吧。




小结


24年上汽乘用车确实是到了紧急的关口,“大乘用车”是上汽集团从传统车企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的重要一步,具体效果几何我们会努力观察,当然面对这么复杂的环境,上汽乘用车不做大的努力是很难有改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