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解放军报  ·  习近平向莫桑比克当选总统查波致贺电 ·  6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垂死病中惊坐起! ·  6 天前  
科技日报  ·  “毒蛇”顺利交付! ·  6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每日囧图丨这是要干什么!机械神教?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分享|画风震撼!当特战队员遭遇格斗冠军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13 18:54

正文


热点追踪 

军民融合



著名散打运动员柳海龙(左)与特战队员现场切磋。关亚斐摄


  “共享经济”是眼下比较热门的词汇,泛指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通俗地说,不直接拥有闲散物品的所有权,需求方可通过租借等共享方式使用物品。 


  在咱们部队,也有一个类似的热词:军民融合。军品可以通过“军转民”的方式,供民间使用;民品则可以通过“民参军”的方式,运用到军事实践当中。 


  不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军民融合”,我们通常更多的是注重物资领域的共享和融合,其实,我们应该拓展到文化知识、技术智能、理念制度等方面的非物质和软实力方面的共享和融合。比如说,部队的单兵和基础课目的训练时,进行体能训练时,我们可以向专业运动员学习;练射击,我们不妨请世界冠军来指导;练擒拿格斗,武术教练肯定是最好的老师;冰雪条件下机动与射击,就可以向冬季两项的运动员取经……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一篇谈论“格局”的网文,说到一棵石榴树苗的三种结局:放到花盆里栽种,最多只能长到半米;放到缸里栽种,就能够长到一米;放到庭院空地里栽种,能长到四五米。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格局决定最后的结局。 


  言兵者不止兵书,有时高手在民间。中国文化是滋养我们的沃土,军事实践可以打开视野,拓展领域,特别是在理念意识、方式方法、制度规范上,可以跨界博采众长,站在更高层次上不断提高我们的战斗力水平。 


  海军特战队员与“昆仑决”赛事冠军们交流与学习,无疑给我们打开一扇非常有启示意义的大门。

狭路相逢: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遭遇战。一方是海军特战队员,另外一方是名震海内外的格斗冠军。 


  “昆仑决”派出了国内最强的阵容:自由搏击“诸神八强”的田鑫来了,综合格斗冠军张美煊来了,世界散打冠军柳海龙也来了。 


  海军特战队员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多次出色完成海上联合演习、海上反恐怖反海盗劫持演练、亚丁湾护航等重大任务不说,先后有数十名特战队员赴国外参加国际特种兵集训和竞赛,并获得多项总分第一。 


  开场,大家都留了几分客套,特战队员亮了自己的捕俘拳,田鑫和自己的教练王强则演示了自由搏击的对抗套路。


  第二个环节是柳海龙的亮相。曾以“柳腿劈挂”威震散打赛坛,把世界和全国散打比赛的桂冠尽收囊中的柳海龙,一出场就赢得了官兵的热烈掌声。看来,名气不是吹出来的,是真打出来的。 


  客观地说,特战队员里很难找到柳海龙的对手。柳海龙没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柳腿劈挂”,而是把自己当成“靶子”,让特战队员在他身上找一找飞腿劈挂的感觉。 


  在“超级散打王”的身上,官兵倒是毫不客气,但功夫明显差火候。于是,柳海龙就悉心传授了“柳腿劈挂”的绝招:要练好劈挂腿,先得练好“一字马”。说完,身高差不多一米八、体重80多公斤的汉子,很轻松地来了一个“一字马”。顿时,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交流到此,气氛祥和不失热烈,就此结束,也皆大欢喜。但是,主客都觉得意犹未尽,不来点实打实的对抗,不碰出一些“火药味”来,都不甘心。于是,具有打擂台性质的挑战便开始了。 


  首先上场“守擂”的是2016年“昆仑决”年度总冠军张美煊。他还是留了一手,不主动攻,只侧重于守,就练地面功夫。特战队员们个个踊跃上场,毫不畏战。但这个挑战显然是一场非对称的遭遇战。差距是明显的,先后有三名战士都败下阵来。与强手过招,实际上比的是看谁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看谁让综合格斗冠军赢得更费力一些。 


  “硬碰硬”的对抗很激烈,现场气氛也很热烈。最后,“昆仑决”创始人姜华也踊跃上场摆下“擂台”。原以为老板是一个“软柿子”,但两轮交手,两名战士也还是败下阵来。不过,姜华赢得不轻松,两条胳膊留下了几道血痕,也算是特战队员给他留下的纪念吧。 


  明明说好的是一场交流,却与格斗冠军们碰出了“火药味”,有点“约架”的味道,但令海军特战队员们大呼过瘾、大开眼界。虽然败了,不过特战队员依旧乐观: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通过与格斗冠军切磋,可以在擒拿格斗的训练课目中学习到更多的制胜招数。


剑走偏锋:一次超越输赢的交流


王强,20年前在某集团军侦察营当过五年兵,现如今是河北一家搏击俱乐部总教练。这次来到海军特种部队,他除了激动,还有对特战和格斗的深刻理解。


  当年的侦察兵是“一把绳子一把刀,拳打脚踢抓俘虏”,现在的特战队员和当年的“王强们”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上天是雄鹰、陆地是猛虎、入海是蛟龙,带给人们的是更深层次的震撼。 


  谈到擂台上的输赢,王强认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些职业搏击选手,一辈子就干“格斗”这一件事,他们是赛场上的“专家”。特战队员则要练习攀登、潜水、跳伞、直升机滑降、特种射击等20多个高强度课目,是“杂家”。练擒拿格斗只是特战队员们众多的训练课目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赛场上,“杂家”戴上拳套和“专家”比试拳脚功夫,那就是以己之短去攻击他人之长,焉有不败之理。不过,比赛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打仗则有自己的制胜机理。到了战场上,能打赢的肯定是综合素质全面的特战队员,而不是只会一招鲜的“专家”,靠一锤子买卖怎么能赢得战争呢。


  走进海军特种部队的“昆仑决”创始人姜华,和王强有着同样的感受。当他得知,特战队员们每天要完成200个仰卧起坐和俯卧撑、100个蛙跳,每周至少完成两次负重25公斤5公里跑和一次10公里跑;他们一年要穿烂2双训练靴、磨破3套作训服,每个人负重越野和行军距离相当于从海口跑到北京,每个人练习攀登的高度加起来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他的感受只有两个字:震撼!


  真正打动姜华的,是官兵们的亮剑精神和血性。以前,“昆仑决”的格斗冠军们也去过大学院校,鲜有人敢上前应战。来到海军特种部队则不同,官兵们个个抢着上来与格斗高手过招。勇猛顽强的作风,不畏强敌的精神,敢于亮剑的血性,带给人的是深深的震撼。这种特战精神特战魂,令人钦佩。


  说起创办“昆仑决”比赛的初衷,姜华认为举办搏击比赛不仅仅是传授搏击技艺,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武术文化,传承尚武精神,打造一张亮丽的软实力名片。他不无感慨地说,今天走进海军特战部队,领略到了“丹心利剑,机智勇敢”的蛟龙精神,找到了久违的中华武术文化的魂魄。 


摩拳擦掌:一堂最接近实战的训练


春节前夕,前来部队慰问的人很多。“昆仑决”团队来部队虽然没有说是“拥军”,给官兵们赠送搏击手套也没说是“慰问”,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他们带来了最接近实战的格斗技艺,这才是新年最好的礼物。 


  观摩了“昆仑决”年度总决赛,也观看了特战官兵与格斗冠军切磋武艺的海军特种部队某部部队长王海峰,道出了来自心底的感触。 


  其实,特战队员在与“昆仑决”搏击高手打擂台的时候,王海峰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手使出的一招制敌的“锁技”。他甚至等不及擂台赛的结束,就在一边与教练王强交流起“锁技”来。 


  长期以来,部队练习擒拿格斗术时,有一个锁喉的动作。这个动作练了几十年,现在还在这么练。现在看来,这个动作落伍了,也不太符合实战要求。想想也是,现在会有哪个哨兵,能站在那里等着你从背后来锁喉? 


  格斗冠军们的动作就非常贴近实战。他们不仅有面对面的“断头锁”,还有背后的“狮子锁”,只需20秒到30秒的功夫就可让对手“窒息”。 


  与“昆仑决”的格斗冠军们切磋技艺之后,特战队员们个个群情激昂,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出强烈的请战意愿。


  比赛是最接近实战的训练。部队长王海峰向记者透露,他们也准备开展格斗竞技比赛。竞争激烈的比赛,对提高官兵们的实战能力,锤炼官兵血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时,会请“昆仑决”的教练和裁判来部队指导。 


  春节过后,部队长王海峰着手组织大家把“昆仑决”格斗中的一些实用技术,充实到部队的擒拿格斗训练中去,丰富和规范相关的训练内容,并普及开来,使他们的格斗训练更加贴近实战。 


  “昆仑决”的格斗高手们,无疑是实战化训练最好的“磨刀石”。海军特种部队也与“昆仑决”达成初步协议,建立协作交流机制,努力把擒拿格斗的训练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真正练就更贴近实战的军事素养和技能。 




相关链接:昆仑决


“昆仑决”,全称昆仑决世界极限格斗赛(英文名:KunlunFight),是一项由中国公司原创,掌握核心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的全球顶级格斗赛事。


  这项赛事成立于2014年,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目前,“昆仑决”已在十几个国家的近40个城市,进行了70多场国际顶级比赛,向全球76个国家的电视台输出版权,每场赛事的互联网直播点击率以亿计。




本文刊于解放军报2017年3月13日

“军营观察”专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本报记者  范江怀;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