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雨果网  ·  出海不易,支付有道!易鲸Whalet为中小企 ... ·  6 小时前  
跨境电商鹰熊汇  ·  恐慌性涨价后,跨境卖家订单急剧降低!川普过山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赵本山的婚姻往事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0-29 06:5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1号唠嗑员(id:laokeyuan01)
作者 | 1号唠嗑员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如今赵本山在娱乐圈的地位,堪称是数一数二的“大佬”级别。


从一个农村穷小子逆袭成明星大腕,也是一部励志奋斗史。


相比较如今风光无限的事业,那段破碎的失败婚姻则成了他一生的痛点。


前妻葛淑珍曾陪他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葛淑珍与赵本山离婚后,这些年过得怎么样了?




01



葛淑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朴实勤快,安逸本分。


她从小是个苦命孩子,父母都没了,后来哥哥姐姐都结了婚。


虽然家境贫寒,但却独立坚强。


骨子里传统、朴实的她,是个典型的“家庭型妇女”。


此时的赵本山已经二十出头,家里人也开始催着他的婚姻大事。


于是他的五奶就和他很严肃地谈起了娶媳妇的事。



但赵本山很有自知之明地说:“我自己养活自己都有困难,再添一口人,还不得把人饿死呀。”


老叔听完后,觉得更需要有个人帮他打理家庭,一起把生活过好才行。


后来赵本山老婶对他说:“我娘家石龙老葛家的老姑娘可不错,人能干,又老实。”


1979年,19岁的葛淑珍经媒人介绍,认识了隔壁村的穷小子赵本山。



此时的赵本山已经22岁,比葛淑珍大3岁。


赵本山自小也是个苦命孩子,6岁丧母,父亲离他而去,跟着盲人叔叔学艺讨生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两人又都有着相同的不幸与苦难。


两人相识后,很快就结了婚,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他们结婚时的新被褥,还是东拼西凑借钱买的布料,忙活了三天才弄好。


结婚的新房更是寒酸到不像一个家。


租了一铺北炕,挂了一个幔帐,而南炕的那一头则是另一户人家。


有趣的是,结婚那天,新娘子刚到家,赵本山竟然一个人跑到山上砍柴去了。


那时候,赵本山还没出名,工作也极其不稳定,可以说是穷的叮当响。



所以,葛淑珍嫁给赵本山,完全只是图他这个人,没有任何别的想法。


在她心里,有个安稳的家庭就已心满意足。


用赵本山的话说,她很传统。


可以说,葛淑珍也成了陪伴赵本山走过人生最低谷的女人。


两人结婚后的年底,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女儿赵玉芳。


葛淑珍安心在家成了贤妻良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3年后,葛淑珍又为赵本山生下了一个儿子,赵铁蛋。


虽然生活上很不富裕,但一家四口的平淡生活,还算幸福美满。


那时候,赵本山一直在外奔波演出,挣钱养家。


妻子葛淑珍专心照顾家庭,家务农活全都一个人包下,还要悉心照顾两个孩子。


而且儿子从小就体弱多病,葛淑珍每天为其操碎了心。


但这样普通安逸的日子,最终还是没能撑到最后。



随着赵本山在外频繁演出,两人聚少离多,感情也就渐渐变淡,差距变大。


后来赵本山名气越来越大,又直接登上春晚,彻底成名。


这平凡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


1991年,两人和平结束了长达12年的婚姻。



赵本山第一次向她提出离婚时,她哭了,但没有蛮不讲理。


葛淑珍这一哭,可把赵本山吓坏了,怕她想不开。


后来葛淑珍哥哥对赵本山说:“我们都可以帮你劝劝她,但你一定要把她安排好。”


离婚那天葛淑珍不吵不闹,因为她知道这是一段再也挽救不回的婚姻,不如彻底放手。



离婚后,赵本山是“净身出户”。


他一次性给了葛淑珍25万元赡养费(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还有一辆夏利轿车和一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


这也算是补偿葛淑珍这些年的默默陪伴与付出。


而两个孩子都跟随葛淑珍一起生活,两人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02



离婚后,赵本山继续攀登他的演艺高峰,并且很快又组建了家庭。


1992年,赵本山转身再婚娶了马丽娟,后来又有了一对龙凤胎。



而葛淑珍则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过起了单身母亲的艰难生活。


女儿知道父亲再婚后,也极力劝说母亲找个人重新生活。


“妈妈,爸爸又成家了,你也该考虑个人问题了。”


但这个建议却被她给拒绝了,葛淑珍坚持要靠自己抚养她们姐弟成人成才。



葛淑珍虽然有赵本山给的25万赡养费,但她并不想坐吃山空,也再没有求助过赵本山。


再加上自己本身也不是好逸恶劳之人,于是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没有技术,没有文化,四处碰壁的葛淑珍只好去了一家火锅店当了一名洗碗工。


女儿知道后,心疼的坚决反对。


葛淑珍这样对女儿说:


“我去火锅店里打工,不仅能赚点儿钱贴补家用,更主要的是,我能跟厨师学做几个拿手菜。”


她还不让女儿告诉任何人自己在外打工的事情。


因为她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狼狈”的样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算踏实满足和心安理得。


可令她没想到的人生悲痛,很快就侵袭而来。


儿子因为一出生就被诊断为聋哑人,而且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伴有肺气肿、软骨病。


所以葛淑珍拼力打工赚钱,还有一个很大原因,是为了给儿子治病。


葛淑珍做洗碗工时,第一个月的工资150元,一分都没舍得花,全拿去给儿子买药了。


可是这次,命运还是没能眷顾于她。


1994年冬天,儿子因为心脏病发作,12岁时不幸夭折。



儿子的去世,令葛淑珍惨遭打击,人生充满了雪上加霜。


悲痛欲绝的葛淑珍,一病不起,整日抑郁寡欢。


之后在女儿的开导和陪伴下,葛淑珍才渐渐走出人生阴霾。


往后的日子里,葛淑珍与女儿相依为命,开始重新面对生活。



病情刚刚好转的葛淑珍不顾女儿反对,再次踏上了打工生活。


她到了铁岭一家商店当了一名营业员,几个月后商店倒闭,葛淑兰跟着失业。


没有工作的葛淑珍只好跑去摆地摊,卖一些袜子、帽子等等。


最难的时候,辛辛苦苦了一天,也就只赚个两三块钱。


这样的日子,没撑多久,也就无疾而终。



闲不住的葛淑珍又去了水饺店当了一名勤杂工。


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每月工资只有200多块。


儿子没了,她唯一活着的那点希望,就只有女儿赵玉芳。


打工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全都拿来给女儿生活,培养她读书成才。


1999年,女儿在她的用心培养下,考上了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操劳了多年的葛淑珍这才算松了一口气,专心做起了“陪读”母亲。




03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