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1. 最新:推动国产密码算法成熟形成全球统一5G安全技术标准
(来源:飞象网
)
来自5G领域最新披露:我国在大力推进5G研发和产业化,全面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同时,在5G密码算法研究与标准化方面,政府提出要推动ZUC-256密码算法可实现性评估,提前开展5G密码算法技术、标准与产品开发的研究,以推动形成全球统一的5G安全技术标准。这对推动ZUC-256密码算法成熟、标准化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与Intel测试5G:传输速率达1.5Gbps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
随着独立组网(SA)的5G NR新空口规范的完成,5G标准第一阶段顺利完工,第二阶段也已经开始全速推进。眼下,全球众多设备厂商、运营商、研究机构都在纷纷进行5G NR相关测试,为预商用和商用做准备。
7月10日,中国移动、华为、Intel联合宣布,三方共同完成了基于3GPP Release 15 5G NR最新标准的互操作测试(IODT)。
本次测试在中国移动G联合创新中心中央(北京)开放实验室进行,采用华为5G商用基站、Intel第三代5G移动商用平台,通过使用64T64R 3D-MIMO(64发64收立体多入多出)技术的基站,以及Intel 2T4R(双发四收)的终端,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1.5Gbps,也就是接近200MB/s。
同时,测试还进行了8K超高清视频、VR虚拟现实等业务演示。
3.爱立信实现5G重大技术突破 加速5G部署
(来源:TechWeb)
7月11日,爱立信发布微博称:“在瑞典Kista爱立信实验室,5G又一次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继5G新空口(NR)标准推出后,爱立信携手英特尔与5G运营商开展合作,在3.5GHz频段完成了端到端、非独立组网的5G NR数据呼叫。包括中国联通在内的全球18家运营商共同参与了本次数据呼叫演示,共同推进5G迈向大规模商用部署。
【运营商】
1.中国移动与9家虚商签署正式商用合同
(来
源:C114中国通信网)
日前,中国移动与9家虚拟运营商签署正式商用合同。
据悉,本次与中国移动签约的9家企业分别为:中兴视通、银盛通信、天音通信、爱施德、迪信通、贵阳朗玛、阿里通信、中邮世纪、分享在线。
此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已分别与多家虚商签署正式商用合同。
至此,三大运营商均已完成正式商用合同签约,虚商业通过四年多以来的努力获得了三大运营商的认可。
2.
持续引领宽带接入创新:上海电信完成全球首个OLT切片现网试验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日前在全球范围率先完成OLT切片现网试验,这标志着OLT切片功能朝着商用落地又迈进了一大步。
此次现网试验成果为今后宽带网络的全业务接入和业务的灵活管控奠定了基础,也彰显了中国电信在宽带接入网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和产业链的引领作用。在此之前,由电信上海研究院与华为联合主导的国际标准BBF WT-358《Requirements for Support of SDN in Access Nodes》已经发布;双方正在BBF等国际组织开展面向接入网切片的Yang模型等方面的标准化努力。
【设备商】
1.华为明年6月底推出5G手机 将努力避免产业链碎片化发生(
来源:
C114中国通信网
)
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安全和贸易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华为已成为电信行业中最受关注的公司。在6月末的MWC上海期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接受了LightReading的采访,他表达了对供应链发生碎片化的担忧,并表示5G与人工智能(AI)的结合可以降低运营商的成本,同时透露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并无退休计划。
【物联网】
1. 5G将成物联网发展催化剂 异业结盟或有利于做大市场
(来源:通信信息报)
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5G无线技术架构白皮书》,白皮书提出,2020年之后,移动通信技术和产业将迈入第5代通信,5G有望大规模商用,实现数据流量千倍增长,使经济生活从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物联网领域,实现“万物互联”。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为,“5G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在列举“5G典型应用场景”的时候,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列举了3D视频和超高清视频、云办公和游戏、增强现实、移动医疗、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2. 中国成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 “技术+行业”融合是应用落地的关键
助
(来源
:中化新网)
IDC认为,制造业依然是中国物联网应用的最大行业,“技术+行业”的融合是物联网应用落地的关键,也是物联网市场研究的主要方法。最新的《物联网支出指南》将物联网市场划分为20个行业进行跟踪研究。IDC预测,到2022年,中国最大的3个物联网行业市场为制造、消费者和政府,“智能制造”“消费升级”“新型智慧城市” 是中国物联网三大行业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何在行业中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是未来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的关键。到2022年,中国复合增长率最高的5个物联网应用场景分别为车联网、医疗陪护、智慧家庭、智能零售和环境监测。
【IDC&云计算】
1.
云计算推动数据中心产业升级
(来源:西部数码
网
)
作为数据中心市场主要玩家的各大运营商,在云计算风靡的背景下,也纷纷加速建设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数据中心,提升其数据中心能力并向下一代演进。我国已开展搭建IDC运营服务的评价系统。该系统依托国内核心的IDC使用者,组建中国IDC服务评价系统,及时准确的反应和评价各服务商的水平。同时工信部研究院还主导建设了全国IDC设施资源的监测系统,以及时监测和更新全国IDC机房的各项信息,包括地理、电力、温度、制冷等方面,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和运营的成本。并通过建立全国IDC网络实时监测数据库,结合大数据系统发现和反馈网络资源变化,提升网络运营水平。
2.邬贺铨院士:IPv6发展时机已成熟 我国已进入加速期
(来源:人民网)
7月10日第十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大会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今年大会的主题是“融合发展 协同共治——新时代 新征程 新动能”,活动期间将举行十多场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去年开始,全球呈现了IPv6起飞的状态,而我国现在也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
邬贺铨指出,国际上IPv6的标准是90年代提出来的,但一直以来没有很好地发展。在2014年前后,由于IPv4的地址基本已经分配完,一些需要IPv4私有地址的用户,只能考虑向拥有比较多地址的公司进行购买。在美国一个IPv4地址的售价大概是11美元,但是由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的地址需求更快,靠这样买剩下的IPv4地址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IPv6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