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杀人,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望其项背。
在大家印象最凶残的鲨鱼,
每年杀人数量只不过10人。
就连每天都自相残杀的人类,杀人数量都远不及这种
“微型杀人机器”——蚊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无处不在又烦人的蚊子,才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动物。
世界危害最大动物排名,蚊子排第一,图片来源:2014年Gates Notes
它们在每个炎热的夏日,成群结队出发,无孔不入。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被蚊子叨扰,清梦全无的难忘记忆。
在一个多星期前,安徽就有位大兄弟,因不堪蚊子彻夜的折磨,直接选择了与蚊子“同归于尽”。
他把家里能找到的蚊香,一共20盘全都一次性点上,还不忘关窗开空调。
腾云驾雾中,蚊子确实是不咬人了,
但一家五口也因大量吸入蚊香烟,导致中毒。
当时他还自己开车去医院,结果路上两次晕倒,才不得已报的警。
无独有偶,我国许多媒体就曾报道过,一些罪犯为了躲避警方的追捕,逃到深山老林中。
但这些罪犯最后不是因断粮出山,而是实在
无法忍受蚊子的叮咬,直接选择自首。
而且在非洲某些原始部落,有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就是将人扒光绑在森林里,由他被蚊子吸干血死亡。
不过,蚊子吸血、嗡嗡叫等让人间接烦死的技能,还不算最恶心。
它最恶心的地方是,在吸血的同时,可以给人类带来近80种疾病。
如果一个人携带有病原体,那么蚊子在吸了这个人的血之后,再吸另一个人的血,病原体就算搭上了便车,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塞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疾病的爆发,都离不开它的“功劳”。
在历史上,黄热病就曾被认为是最危险的传染病之一,也称“非洲瘟疫”。
中国人或许对黄热病并不熟悉,因为该病主要爆发于非洲、美洲以及欧洲等地区。
但是提起肆虐了几个世纪的黄热病,还是能让人闻风丧胆。
19世纪,一副描绘黄热病发病症状的图片
我们都知道拿破仑最出名的滑铁卢惨败,但在
历史上拿破仑还曾大败于蚊子的手下。
1802年,拿破仑派遣25000人到海地,镇压黑人解放运动。
然而没料到一登陆,黄热病就在军队中瞬速传播,
一下子就死剩了3千人
,溃不成军。
从那时起,海地才迎来了真正的解放,海地以黑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才得以保存至今。
丛林中,拿破仑大军镇压叛逃黑奴
虽在20世纪,人类也已找到对付黄热病病毒的疫苗。
但对于经蚊子传播,由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则还非常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科学家对疟疾的研究已有百年,药物奎宁、氯喹、青蒿素等相继被应用于治疗疟疾。
但是,时至今日,都没有较好的疟疾疫苗出现,疟原虫仍然大行其道。
我国屠哟哟奶奶因发现对疟疾有效的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顽劣的疟疾,每年能杀死60万人以上,有2亿人也因感染疟疾终日卧床不起。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
蚊子是杀死人类最多的动物,每年高达72.5万人。
2015年这一年,因蚊子死亡的人数竟攀升到83万人。
数据有较大的误差范围,图片来源:2015年Gates Notes
蚊子的可恶,到了人人得以诛之的地步。
但是,就算人类使出浑身解数,也很难让这数量庞大,又无孔不入的群体从地球消失。
所以,我们能把蚊子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并对蚊子采取一定的防御措施,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现在科学家最美好的愿望是,让蚊子不再传染疾病,而不是让其彻底消失。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对于咱们老百姓想对付蚊子,就得先了解它们。
蚊子的种类可能多到超出你想象,足有数千种。
不过,它们之中很大部分是不吸血的,
摇蚊和大蚊
就是躺枪的典型代表。
一种摇蚊,摇蚊俗称non-biting midges,翻译过来就是不叮咬的蠓
冤有头债有主,平时最神憎鬼厌的蚊子大致分为三类:
按蚊、库蚊、伊蚊。
按蚊
,主要传播疟疾,俗称虐蚊;
库蚊
,主要传播丝虫病和乙型脑炎,俗称家蚊;
伊蚊
,最大特点是身体黑白相间,也称花斑蚊,咬人具痒,是登革热、乙型脑炎、黄热病和肯孔肯雅热的传播媒介。
按蚊、库蚊、伊蚊
但是在蚊子界,
吸食人血这种重口味的事情,其实也只有母蚊子在干
。
相比之下,
公蚊子则非常清心寡欲,只靠花蜜树汁为生
。
不过母蚊子也不会一生都在吸人血,
只有到了繁殖期,才会冒着生命危险接近人类。
因为产卵前,母蚊子需要补充一些糖分、蛋白质等各种营养物质,才能让蚊卵顺利降生。
而其他时间,母蚊子也和公蚊子一样,都是吃素的。
交配中的疟蚊(男左女右)
因为雄性蚊子和雌性蚊子存在“饮食习惯”上的不同,所以他们的“嘴”也有一点点差别。
母蚊子在头部有一个类似医用注射器,但是又比注射器多些复杂的“口器”。
口器由
六根“针”
组成,可实现四种不同的功能。
而雄蚊子的下颚短小细弱,无法螫入人的皮肤,也就不吸血。
平时我们肉眼可见的“蚊子嘴”,其实只是
下唇
(li)。
其他的上颚、下颚、上唇和舌都包裹在下唇内,到开餐时,才会出现。
上颚(m)细长尖锐,是切割皮肤组织的利器。
而下颚(mx)末端呈锯齿状,当蚊子穿孔时,不但可以切开皮肤,还能起到防止打滑的作用。
在找到血管后,上唇(l)则可以开工,吸取血液。
然而在此之前,舌(h)就已经向血管内注射
含有抗凝血剂的唾液。
切、刺、吐、吸等一系列动作,可谓一气呵成。
但是,这些残留在人体的蚊子唾液,坏就坏在会引起免疫反应,使人体释放出大量组织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被蚊子咬过的地方,会瘙痒难耐和鼓起小山包的原因。
若想要停止这份痛苦,可以从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并阻绝其对组织的刺激,这两方面下手。
目前最有效的止痒方法,就是使用抗组织胺药物。
像无极膏里这种含有丙酸倍氯米松(抗组织胺成分)的经典止痒药品,就是不错的选择。
再加上里面含有清凉的薄荷醇,自带清凉效果,更能缓解痒的感觉。
不过被蚊子叮后,相信还是很多人,会习惯性地用一个偏方止痒——涂口水。
其实这个种方法止痒效果不但微乎其微,而且在反复涂口水的过程中,你
还可能舔到了蚊子的尿液
。
因为蚊子在吸血时,会浓缩血液,使出浑身解数得到更多营养。
正在浓缩血液的母蚊子
简单来说就是一边吸一边拉,所以如果不想让舌头跟蚊子尿亲密接触,还是不要再涂口水为妙。
不过,止痒只能算是灾后补救的一个方法。
要想真正做到不被蚊子咬,我们还是得从母蚊子的“偏好”下手。
关于蚊子喜欢咬什么人,也存在着一个旷世持久的谣言——
O型血最招蚊子。
虽然有不少人为此设置过实验,但是这些实验大多不够严谨,且结果存在诸多分歧。
如样本量不够大、未控制变量唯一和逻辑上的漏洞等。
(
有人曾用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方法来做实验,但做完实验后,连实验者自己都表示漏洞太多。如混淆了蚊子着陆和吸血的情况,抗原浓度过低,无法控制变量唯一等。
)
而且我们都知道,蚊子吸血是为了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糖分等营养物质。
然而并没有数据表明,哪一种血型的血液中,含有更多的血红蛋白和糖分。
所以在主流科学界内,是没有人承认某种血型更吸引蚊子的。
不过,
蚊子虽不会被某种血型吸引,并不代表蚊子就不“挑食”了。
前段时间,岛国一个小哥哥就因为“招蚊子”的研究而走红网络。
因为心爱的妹妹特别招蚊,心疼妹妹的小哥便决心帮妹妹解决了招蚊子的烦恼。
经过实验发现,妹妹的脚上虽无异味,但是菌群竟多达1279种,是哥哥的整整3倍。
而这过高的菌群数量,
也是妹妹“招蚊体质”的根本原因。
在经过消毒纸巾的清洁后,妹妹再次到蚊子云集的山林站立五分钟。
结果发现,妹妹被蚊子叮咬的痕迹竟比之前少了3分之2。
这个研究表明,
招不招蚊,还与人体正常菌群数量有关。
其实根据蚊子的觅食方式,也可以知道谁才是母蚊子最爱的那个“他”。
蚊子之所以能准确找到你,是因为蚊子的下颚须分布着各种受体,可以探测到50米外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气体分子。
此外,蚊子还更倾向于温度稍高,光线稍暗的地方。
所以,一个穿着深色衣服,做完剧烈运动后满身大汗地大口呼气,而且还没洗澡的胖子,几乎能让蚊子对他一见钟情。
不过,对于蚊子的胃口,还有着许多微妙的影响。
就数人身上的气味,就由多达350多种不同的化合物质组成。
究竟哪些味道吸引着它,并没有那么容易判断。
这个时候,除了勤洗澡,多穿浅色衣服,减肥以及憋气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些驱蚊产品辅助。
蚊帐和长袖长裤,自然不必多说,永远是最基本又最有效的物理屏障法。
就连里约奥运会上,巴西人民看到我国代表团的蚊帐,都称此为
“中国防蚊法宝”。
甚至还有不少“没见过世面”的外国人,来找我国运动员买蚊帐。
不过,蚊帐虽有百般好,但难免也有漏网之蚊,乘虚而入。
这个时候也该化学武器上场了。
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认证,对驱蚊有效的四种化学成分分别为:
DEET(避蚊胺)、伊默宁(驱蚊酯)、埃卡瑞丁和柠檬桉树油(有效成分为PMD)。
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是DEET和伊默宁这两种驱蚊成分。
而在中国市场,则有80%的驱蚊水,应用的是DEET。
DEET的驱蚊效图,左边涂了右边没涂
美国儿科医院协会认为2个月以上的婴儿,就可以使用DEET含量在30%以下的产品。
而一般市场上的DEET驱蚊产品,DEET的含量都低于30%,我国的驱蚊产品大多数浓度都为个位数。
由此可见,DEET的应用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DEET避蚊胺
但因为成分原因,只要加了DEET后的产品,国家规定都要标注农药批准文号,并注明“微毒”。
所以一般正经的牌子,才会把农药批号和微毒标注出来。
然而,毒性等级是分为剧毒、高毒、中毒、低度、微毒这五种,是没有无毒这一类的。
但一些商家就抓住“农药”这个字眼,靠“不含农药”、“无毒”的噱头,售卖“让人放心的产品”。
其实这才是利润更高,但实际效果又非常一般的产品。
例如我国最主要流通的DEET和伊默宁,都是农药出身。
而柠檬桉树油,名字听起来非常天然无公害,但驱蚊效果还是与DEET和伊默宁等主流驱蚊成分有较大差距。
要说商家想要提高驱蚊产品的销量,还不如进军美容美体界,研发一款“
吸脂蚊子”。
卖驱蚊产品的同时,又卖“吸脂蚊子”,双管齐下。
打上“想瘦哪里就瘦哪里”的广告语,还愁没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