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医院颅内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团队周记
(2017.9.25-2017.9.30)
作者:李红闪,姚亮,左凤同,孙瑄,马宁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颅内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与再狭窄关系密切,也是我们在随访中关注重点。既往周记中的病例都陆续进行了术后随访,我们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病例适时予以汇报。本周介绍1例病变远端成角迂曲的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术后半年造影随访情况。
患者,男性,40岁,主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于2017年3月17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17年3月22日因右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具体见天坛周记第25期
天坛周记 | 病变远端成角迂曲的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一例
)。
术前CTA(图1):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中段狭窄,狭窄远端血管成角,其远端分支稀疏;余各大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图1
CTP(图2):右侧前循环供血低灌注,CBF下降、CBV正常,MTT以及TTP延长。
图2
术前DSA示右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狭窄远端迂曲成角。(图3)。
图3
术中导丝到位后造影显示狭窄远端迂曲血管被拉直,局部成像类似“拧毛巾样”改变。予以Gateway球囊(2.0mm×9mm)于狭窄处预扩张后置入Neuroform EZ支架(3.0 mm× 15mm),释放后造影见支架贴壁良好,远端血管显影好,前向血流TICI3级(图4,5)。
图4
图5
术后患者持续予以双抗,控制危险因素治疗。半年随访患者无既往不适。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定位体征。血脂水平保持稳定。
术后半年复查CTA及灌注CT(图6,7):提示右大脑中动脉支架处存在再狭窄,狭窄约50%,右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血流灌注较前有所好转。
图6
图7
半年后复查DSA示右大脑中动脉支架内血流通畅,支架内见偏心残余狭窄,左前斜位显示残余狭窄约50%(图8,9,10)。
图8
图9
图10
本例造影复查残余狭窄率约50%,结合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继予以内科药物保守治疗。
本例总结:本例支架选择Neuroform,主要与该支架两个特性有关:1.经导管释放;2.开环设计。其释放简单,避免如使用Wingspan系统对病变远端成角血管的潜在损伤。但我们对诸如Neuroform 及Enterprise等Off-label动脉瘤辅助栓塞支架治疗狭窄性疾患的远期疗效尚不明了,我们还会继续加强相关病例的随访工作,特别是完善随访造影检查,以更好评价这类型支架的远期疗效。
》
一例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治疗
》
天坛周记 | 右大脑中动脉M1段极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半年随访1例
》
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2例
》
CINS 2017|“神经介入并发症闭门谈”病例海选通知
》
通知|CINS 2017: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
》
天新福—百家百言|颅内动脉前向血流与侧支循环的影像评估
》
天坛临床研究学院——临床研究统计思维与SPSS软件专题培训班
》
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病变形态学演变:右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1例体会
》
邀请函|脑卒中急救关键技术全国巡讲——济南站
》
脂肪栓塞性卒中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
陈文伙|急性颅内串联闭塞的急诊介入治疗
》
MRCLEAN研究的长期随访,亚组研究和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