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如何做出最完美的煮鸡蛋,终于有答案了 ·  9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想“去班味儿”的年轻人,挤爆了这个网红小城? ·  2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头最铁的年轻人,买房只买顶楼 ·  2 天前  
新周刊  ·  机票跌到200块,我却高兴不起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如果一个人对待家人不耐烦、态度差,对待外人又很和善,不是不孝顺,而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19 18:25

正文



文/ 国学君

来源/ 国学文化堂(ID:cdhgxzh)

莫言曾说,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情感滋养地,但也是最容易产生伤痛的地方。

很多人发现,自己会对家人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冷漠的态度,但对外人又很友好。

这种“外冷内热”的现象并非罕见,而是反映了现代家庭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有这种表现的人,并非不孝顺,通常是由于下面这3个原因。

曾被家人伤害过:
未解的伤痛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家庭关系里,很多人对亲人冷淡,根源在于曾经被伤害过。

可能是小时候在情感上缺乏关怀,或在生活中经常遭遇责备甚至惩罚,这些伤害可能会埋下根深蒂固的情绪创伤。

来源:视觉中国

心理学认为,童年经历往往会塑造一个人对亲密关系的认知模式。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温暖和理解,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便会在内心积累不满和压抑,长大后可能对家人产生冷漠甚至疏远的情绪。

例如,一些父母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以“为你好”的名义控制孩子的生活,不允许他们表达真实情绪,甚至用过激的方式教育孩子。

这种长期压抑和控制给孩子造成了情感创伤,而在孩子长大后,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可能会维持表面和谐,但内心怀有不满。

出于本能的情感防御,他们会对家人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以此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父母的情绪稳定,孩子的身心才会健康。

父母间的矛盾冲突:
情绪波及的无奈

《亲密关系》一书中说过:

父母对孩子而言是造梦机器,也是行为范式,父母关系中的爱与行为,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点滴。

家庭是一个复杂的情感系统,父母的矛盾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和睦,孩子往往会在这种氛围中成长,甚至卷入父母的矛盾之中,成为“牺牲品”。

当孩子夹在父母的矛盾之间,无形中也会承受很多负面情绪,久而久之会产生无力感和怨气,对家庭关系逐渐冷淡和疏离。

来源:视觉中国


比如,一些父母在发生冲突后将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甚至将孩子拉入矛盾,使孩子成为“评判者”或“和事佬”。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安全感,甚至会感到亲密关系充满了压力。

长大后,这些负面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对待家人的态度。

许多成年人在父母面前表现得情绪急躁,源自潜意识中回忆起了父母之间的冲突和对自己的不当情绪宣泄,从而下意识地与家庭保持距离。

过度溺爱与包办:
习惯性疏离

许多家庭对孩子过度溺爱,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一切。

以至于孩子长大后在家里缺乏主动承担的意识,对家人也失去了真正的责任感和感激之情。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把家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

这种心态让他们觉得家人的关怀是理所当然的,从而导致缺乏感恩之心。

被过度溺爱和包办的孩子,容易产生“社交化失衡”的现象:

对待外人会表现得彬彬有礼,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对外人要有礼貌”,但对待家人态度冷淡,因为他们习惯了家人无条件地付出,将其视为应得的。

在长大后,他们对家人表现出不耐烦,是因为缺乏真正的同理心,觉得父母的包容是义务,这反而淡化了彼此之间的关怀。

来源:视觉中国
事实上,这种不耐烦并非刻意,而是长期被溺爱和包办下形成的情感冷漠和依赖心理。

要改善这种冷漠的态度,首先需要正视家庭中的情感问题,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并努力从心态上做出改变。



世上总有你不得不讨好的人,但也总有些人,是你真正喜欢的。

在不喜欢的人那里丢掉快乐,又在喜欢的人那里忘记快乐,那样不值得。

离你最近的人,更需要你小心呵护、好好珍惜。

1.多换位

《平如美棠》里,饶平如劳动改造时期,只能给妻子寄信。

有时妻子给他写:“我很气你,我越写越气。”

把笔一扔,一两个月不再来信。

他想想妻子要带孩子,还要每天背水泥,就怒气全消,只剩下心疼。

家人之间,没那么多对错是非。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当你心里不再只有自己,脾气也就不会来得太轻易。

2.多冷静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愤怒的时候,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眼里盯着坏事,看不到别的,自然都是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你可以停下来,听听音乐、看看书,或是 沉默地离开现场,静静地待一会儿。

等到你的心情舒缓下来,面对爱的人,才可以有话好好说。

3.多感恩

作家晚晴有个读者,以前要么对家人冷暴力,不断压抑自己,要么大发脾气,把家里弄得鸡飞狗跳。

后来,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做出改变:

孩子爱看电视,她就制定了计划和奖惩规则,每次孩子完成了,她就发自内心地赞美。

老公下厨,她也开始有意识地夸赞老公的厨艺。

如此,感恩多了,就会造就快乐,快乐积攒得多了,好事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

来源:视觉中国

再讨好外人,你也不过演着他们生命中的配角。

笑对身边人,你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生活。

对亲人暴躁,对外人和气,总会不知不觉失去很多,等到幡然醒悟,身边早已空无一人。

想想我们穷极一生,不过是为了眼中景、碗中餐、身边人。

而你的态度,其实就是你的选择。

对身边的人再好一点吧!

点个 “在看” ,愿你过上温馨的日子,手握稳稳的幸福。

点击 蓝字 查看往期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