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规范》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提出并归口管理。江苏嘉盛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充分发挥其在电池除湿领域的领先作用及标准化服务经验,全程深度参与了规范制定工作。
这意味着,在产业链具有技术实力和经验的企业的带头作用下,我国锂电池生产的节能管理有规可依,将与国家标准协同推动中国电池企业加快实现绿色生产。
《规范》解读
《规范》规定了锂电池生产节能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节能管理、节能监测计算、在节能监测结果评价,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改造、节能评估和节能诊断等。
在工艺设计要求上,要求同一性质的生产设备宜集中布置,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及环境保护设施留出足够的检修空间;工艺设计应优化工艺流程,宜使用自动化工艺代替人工操作,减少中转环节,缩短运输距离。
在生产设备选择要求上,要求通用用能设备应采用节能型产品和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已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和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应限期淘汰更新。
在生产工艺技术要求上,要求锂离子电池生产极片涂覆烘干工艺应设计热能、有机溶剂回收系统,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减少生产综合能耗;锂离子电池生产化成工艺应设计能量回馈系统,最大效率节约能源。
在节能管理上,要求企业宜采用先进技术配置先进的节能设备;应利用余热回收装置对热能重复使用。
不难看出,低能耗、高效率的设备对于电池生产的节能降耗至关重要。
以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除湿干燥为例,这部分属于高能耗工序,除湿干燥系统的运行能耗已占到锂电整条生产线的30%~45%。10GWh电池产线配电功率约40000kW,其中除湿干燥系统约16000kW,占比已高达四成。
一方面,若能耗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电池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利润空间也将被进一步压缩。
另一方面,海外“碳壁垒”更加严苛,中国电池企业必须要直面挑战。《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以下简称《新电池法》)已于2023年8月正式生效,其中要求从2025年2月起,进入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产品均须提供碳足迹报告,而到2028年2月,只有满足规定碳阈值的电池产品才能进入欧盟市场。
不仅如此,在2024年6月,欧盟进一步发布了《净零工业法案》,将电池作为关键净零技术产品。无论是继续出口锂电池至欧盟国家,还是要实现全球化的布局,中国电池企业必须符合欧盟设置的门槛。
就此而言,《规范》的实施将有效优化锂电池节能环保监管措施,助力电池企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加速“绿色出海”。
锂电设备精益求精
从企业动向来看,基于电池亿企业极限制造、技节能降耗等要求,各工序段的设备企业都在积极优化产品,提升性能,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壁垒。作为《规范》核心参编单位之一的江苏嘉盛环境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嘉盛环境”)一直以强大的责任感持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并持续精益求精,其旗下捷丰品牌工业转轮除湿机凭借着高可靠、高效率等卓越性能,已持续多年成为行业领先品牌。
针对电池生产环节,由于车间环境的湿度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良品率、一致性等安全和性能问题,因此需要借助专用设备稳定保障生产车间的低湿度环境,而这同时又涉及到除湿设备能耗居高不下的问题。
基于此,嘉盛环境技术团队总结了电池厂房中超10000台的捷丰除湿设备运行数据,推出了捷丰新一代JF超低露点除湿机,该设备露点可达-7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