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众韵琴茶
传播古琴、香道、茶道、书法、收藏文化,体验传统艺术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29南通交通广播  ·  断货!全线售罄! ·  14 小时前  
929南通交通广播  ·  断货!全线售罄! ·  14 小时前  
你的Sneaker  ·  网传货量巨大!Nike Kobe 6 ... ·  昨天  
你的Sneaker  ·  网传货量巨大!Nike Kobe 6 ... ·  昨天  
YNTV2都市条形码  ·  心动之选!99元起入手兰蔻、娇韵诗、雅诗兰黛 ... ·  3 天前  
YNTV2都市条形码  ·  心动之选!99元起入手兰蔻、娇韵诗、雅诗兰黛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众韵琴茶

《琴曲钩沉》前言及姚丙炎先生珍贵视频

众韵琴茶  · 公众号  ·  · 2019-01-15 18:37

正文

//
《琴曲钩沉》前言序
//


古琴典籍浩如烟海,有大量的专著、琴谱、史书、类书、笔记、短文、诗词等,其中较为突出的如蔡邕《琴操》、嵇康《琴赋》、丘明《碣石调幽兰》、朱长文《琴史》、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冷谦《琴声十六法》、徐上瀛《溪山琴况》、朱权《神奇秘谱》等等。虽然部分著作的作者和成文年代有待榷之处,但是被后人广为阅读、分析、阐释、欣赏则毫无疑问,是形成今天古琴文化的基本源头,包括知识、理论、概念、价值观等。公白兄所编《琴曲钩沉》可谓此类史籍、谱集的延续,既新颖又具典范意义,为古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上重要一笔,必广受注意及珍视。

本书全面性介绍姚丙炎老师打谱的成果,曲目广,内容详。其广者,所选三十四曲从最古的文字谱《幽兰》到晚清《琴学入门》中的多曲;曲式的规模从精小的《忘忧》到六乐章四十五段的《广陵散》;《神奇秘谱》上卷朱权称为“太古之操”中的十多曲大都包括在内,使我们对唐、宋或更早期古琴曲的指法、技法、曲体、调式等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其详者,所选每一曲大都有姚老师亲自演奏的录音,以及根据录音或遗稿所记的简谱,更附以经姚老师修订的减字谱。除了录音和乐谱外,其中十八曲附有姚老师当年所撰的“打谱札记”,三曲附有姚老师挚友吴振平先生当年所写“前言”,并有公白兄的“后叙”三十四篇。

公白兄获其父悉心指导,深得其琴艺琴学真髓,加上自身天分和努力,弹来与之形、声、神俱似。随后,以无数寒暑将其父所打五十多曲大都熟弹、细弹、精弹;近年又为整理资料以备编著本书,更逐曲反复分析、比较。本书尤为可贵的是收录公白兄所撰长文《姚丙炎古琴打谱探微》,是文总结了姚老师对打谱概念和实践的领悟、所持的态度、所用的方法;继而把姚老师三十余年来打谱的演变从各曲的特点和风格中分出条理,归纳为五个阶段,引领读者、操缦者更进一步了解姚老师的打谱艺术生命的开展,更全面地学习他的打谱方法,更深一层赏析他的打谱成果。

姚老师的古琴艺术和打谱成就早已受古琴界重视,从1959年起多次应邀赴北京参加音乐座谈会和交流会,1962、1963年连续两届参加“上海之春”音乐会。近年来,尽管姚老师的几首琴曲录音在已发行的光碟上能听到,数篇“打谱札记”也能在音乐刊物上读到,但是本书把三十四个曲谱及大部分录音和“前言”、“打谱札记”、“后叙”集中在内,方便琴人能听能读;有兴趣深入探讨打谱和研究姚老师古琴艺术的学者,更能循本书中的谱、乐、文,多方面反复学习。

古今琴人打谱者比比皆是,但是鲜有如姚老师如此专一、坚持、努力。无论身外环境如何杂乱,政治气候如何动荡,他身处斗室,心如止水,数十年利用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在琴乐世界里悠然漫游,不为名,不为利,不为求生,不为炫耀,只为弹琴而弹琴,为打谱而打谱;摆脱世俗的影响,置身理想的琴乐境界,追求纯艺术的美和真。古今有多少琴人能真正实践只娱己而不娱人的飘逸理念?正因为如此,姚老师的打谱风格独树一帜,是本书特有的价值,我深信,在浩如烟海的古琴典籍中将占有重要的一席。

塑造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不能单靠“专一、坚持、努力”,姚老师之与别不同的是,除了拥有先天所赐的音乐灵性外,他自幼生活在充满民间音乐的环境里,受到清新泥土气息“俗”乐的营养滋润;青年时期在杭州得徐元白先生授琴,又有机缘在“西湖月会”与文人频繁接触,耳濡目染诗、书、画等“雅”趣。因此,他一方面大量吸收民间音乐里的丰富语汇,另一方面又深切了解古琴文化“雅”的哲理和美学。俗雅之间来回往复,使他能在打谱里擦出独特的火花。

另外,其师徐元白先生的教琴方法非常特殊,并不是现在常见的先听老师弹,然后据谱练习,再反复听老师弹或与老师对弹。徐先生的教法刚好是颠倒过来,是先看谱,随谱“摸摸看”(姚老师原话,沪语俗话),“摸”完后弹给他听,然后再听他弹。如此的“摸”法跟他的弹法自然不一样,这时候,他就告诉学生这里如何那里如何,让其回家后根据过程中的示范和指点再“摸”,然后再比较。先听后谱是口传心授的基本步骤,目的是尽可能摹仿老师对琴曲的处理,就像学诗先背大师的诗、学字先临大师的帖、学画先摹大师的画一样,是儒家尊师重道的传统。反过来,先谱后听虽仍然请教老师、尊重老师,但是步骤的先后调置,是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和追求独立思维,创出自己的路。这样的方法使得姚老师每学一曲都像是打一次谱,因此面对减字谱如见亲人,毫不陌生。往后他对古谱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专心致志于打谱,想必多少是受了早年徐先生的教学法的影响。这正是姚老师的机缘、后人的福气。

回想三十多年前跟随老师学琴,三个暑假中总共约两个半月,蒙老师不嫌弃,与我朝夕相处。时间虽短,得益却远远超过所学的曲目和琴艺。我记得很清楚,1982年第三个暑假共处的七个星期中,我每隔一天就去他家。当时老师和师母徐全珍女士住在中山西路近虹桥路大女儿姚静贞住所,因其比福州路自己家清静。我每次早上约九点钟到达,把上两天练习的曲子弹给老师听,请他指点,也听他弹。老师讲解谱字,示范指法,跟我讨论打谱所面对的各种问题,阐明在可行之路中作出选择的理由。有时候,我大胆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持相反的看法,老师从不介意,还耐心地替我斟酌。他偶然也会认为我的见解还有可取之处,够我乐上好一阵子。如此弹弹谈谈,不知不觉一整个上午,师母早已准备了精美的菜肴,并安放好两副碗筷和两只酒杯,等待我们用餐。我虽然不好酒,也陪着老师喝两口,却更欣赏师母的厨艺。有了美酒佳肴,老师谈得越发起劲,我也听得吃得更津津有味。师母在厨房忙这忙那,偶然也在饭桌旁坐下安静地聆听。如此这般又是两小时,酒菜狼藉,我才告辞,好让老师午后休息。步出姚家,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老师的琴声语音又在耳中袅袅响起,我心里只有无尽的感激,自问到底是几生修来的福气,始有幸获老师、师母以亲人般的款待?如此恩惠,何以为报?只能以老师为范好好做人做事,待我的学生如老师待我之厚。回想那七个星期的学习,是我一生很难忘的经历。

《琴曲钩沉》即将面世,不少内容颇为熟悉,此际勾起许多温暖的回忆,好像又回到1982年的那些日子。公白兄邀请写序,感激和高兴还来不及,自然满口答应,既是对挚友倾多年时间和心力整理出老师遗作表示支持和仰慕,也是对已仙逝三十年的老师的深深怀念与无限敬意。

荣鸿曾

2014年2月





“我喜欢弹琴,我把打谱当作旅行,当我对这一曲发生兴趣的时候我才去勘探。”



1 | 乌夜啼




乌夜啼·神奇秘谱


臞仙曰:是曲者,盖古曲也。按唐书乐志曰,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庆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剌史,至镇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徵还宅,大惊。伎妾夜闻乌夜啼声,扣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其年更为南充州刺史,因是而作乌夜啼之曲。盖临川王之作古乐府耳,非琴操也。大概乐府之于琴操,喻意同耳。


姚丙炎先生《乌夜啼》打谱摘要


1、假如就我个人习弹过程中所得体会,我完全同意朱权之说,这是一首静中寓动黑夜中展望光明的欢欣庆幸之曲。


2、选择谱本,是打谱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种琴谱所收琴曲,未必均经实际按弹加以查考订正,往往一个脚本你抄我袭,照搬照刻,以误传误,以错传错,也有经过按弹订正,而这个订正省时反而变成订错,特别明显的是将原来的变音改为正音,因之我们每打一谱,很有必要同时参照其它几种琴谱。



2 | 华胥引




华胥引·神奇秘谱


臞仙按《 琴史 》曰:“是曲者,太古之曲也。尤古于遁世操。一云黄帝之所作,一云命伶伦所作。”按列子:“黄帝在位十五年,忧天下不治,于是退而闲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书寝而梦游华胥氏之国,其国自然,民无嗜欲,而不夭殇,不知乐生,不知恶死;美恶不萌于心,山谷不踬其步,熙乐以生。黄帝既寤,怡然自得,通于圣道,二十八年而天下大治,几若华胥之国。”故有华胥引。


姚丙炎先生《华胥引》打谱后记摘要


1、此曲清新活泼、流利轻快。反映古代人民对于大同世界美好社会的理想。传说黄帝忧虑治理国家的困难,一天午睡,梦中游列华胥国,看到那里的人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醒来终于悟出了治理国家的道理,这当然是神话。


2、曲中有个指法,即在二条弦弦上的蠲,反复出现,比重不小,如何处理,会影响全局。


3 | 屈原问渡




屈原问渡·西麓堂琴统


沅湘信鬼好祠,原深恶之,欲丕变民俗,表正风化,遂付诸徽轸,信哉一倡三叹,有余音也。


姚丙炎先生《屈原问渡》后记摘要


1、我之所以选择《西麓堂琴统》传谱,总的说来,此谱句豆分明,记谱谨严,结构清楚。


2、在结构方面,《西麓堂琴统》传谱是琴曲中最常见的即现时所谓三段式(琴曲中如《龙翔操》《鹤鸣九皋》等均是)第二三段等于第六七段,是主题。还有第五八段也相同,起到承转作用。


3、我打谱时,通常先从大处着眼,求得基本格调,略具规模后,再审察取音,如撞,撞到那里;唤,复向何方,以及吟猱绰注之缓急上下,但也不能片面孤立地审察取音,必须和格调紧密结合,从取音规模格调,从格调审察取音,是相互为因的。


4、琴曲大都有标题及题解,对于打谱如何领会曲情,很有帮助,但也有名不符实的。


5、此曲早期各家传谱都以《屈原问渡》为曲名,惟独《西麓堂琴统》说它“一名九歌”,以致在跋语中云:“沅湘信鬼好祠,原深恶之……”把曲分成九段,把《九歌》拈起句来,实是牵强附会,无此必要,这也可以说是《西麓堂琴统》对此曲传谱的一大缺陷。


讲座预告


讲座预告:琴曲钩沉: 姚丙炎及其琴学琴乐——姚公白

活动介绍

名称 :国图艺术中心系列讲座(古琴)

时间 :2019年1月26日  早9:30-11:45

地点 :北京国图艺术中心音乐厅

讲座主题 :琴曲钩沉: 姚丙炎及其琴学琴乐

主讲人 :姚公白

主办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