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镜像娱乐
镜像娱乐,洞见文娱产业另一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突发:新西兰国会“封杀”DeepSeek!微 ... ·  4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脑癌患者用DeepSeek给自己看病,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镜像娱乐

李诞不再登台,是因为《脱口秀大会2》需要更多的李诞们

镜像娱乐  · 公众号  ·  · 2019-07-29 23:0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剧焦一线(ID:TVfocus)

作者: Felicia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上线了。


反响不错。


上线四天,《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第一集播放量超过4500万,热度最高时,在骨朵数据里网综排名第五。 豆瓣评分7.1。



这一季,笑果文化里标签一般的人物李诞、池子没有上台说脱口秀,李诞和于谦、吴昕一起担任领笑员,池子负责管理选手; 人气颇高的庞博在第一期里失去上台资格,爱讲谐音梗的王建国排名倒数第二。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不再像第一季里一样,两个队长带队,大家嘻嘻哈哈battle,battle结束握手言和,仿佛无事发生。 第二季里,脱口秀演员们争做舞台上最闪耀的星; 于谦在评委席上正襟危坐,点评着各位脱口秀演员舞台上的得与失。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不再是一个纯粹展示脱口秀魅力的舞台,也不再每期都邀请不同的明星上台说脱口秀。 如今它拥有了严谨的赛制,对脱口秀演员有更严格的要求。


一切都在按照商业的流程严格打磨。 对笑果来说,他们的目的不仅是《脱口秀大会》,而是要把脱口秀真正商业化。


复制很多个李诞


《吐槽大会》爆了,播了三季都反响热烈; 《脱口秀大会》也火了,talk king庞博在微博上拥有了56万粉丝; 与此同时,与李诞、池子并称为“脱口秀铁三角”的王建国,微博粉丝数为105万。



不出意外的话,这届粉丝不含水,很健康。


然而笑果文化里,真正火起来的脱口秀演员是李诞和池子,他们更资深、个性更加鲜明,也最先走向商业化道路。


李诞、池子与张绍刚组成的 新三角 男人帮,登上了《男人装》封面,做客了《向往的生活》,还拍摄了新综艺《没想到吧》。



李诞、池子已经成为脱口秀的一个标签,到后期,很难否认李诞与池子对《脱口秀大会》的反哺作用。


商业化的道路上,李诞比池子走得要更深一些。


2017年到现在,李诞上过的综艺超过了十档,其中不乏热门综艺,如《火星情报局》《奇遇人生》《拜托了冰箱》《十三邀》等等。 这些综艺的份量不可小觑: 《奇遇人生》邀请的嘉宾除了李诞,还包括宋佳、陈学冬; 《十三邀》里,许知远曾对话过的嘉宾是诺兰、李宇春、姚晨; 《奇葩说》第五季里,李诞作为常驻嘉宾担任导师。



然而,出圈的不是那个说脱口秀的李诞,而是既会写诗,又能说脱口秀,活得明白,讲出了金句“开心点,人间不值得”的,拥有有趣灵魂的李诞。


现在年轻人,就好这一口。


能写出脱口秀段子、并上台讲出来的人,都拥有有趣的灵魂。 无疑,李诞想让更多人看到脱口秀演员之间的有趣的灵魂,他希望观众从线上到线下地关注脱口秀演员,他希望改善脱口秀演员的生态。


但现在的问题是,李诞的个人品牌与脱口秀有些脱节。


在《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的开始,李诞提到,虽然过去一年自己存在感很高,但是“对公司来说也好,对脱口秀事业来好,没推出什么像样的新人,脱口秀这两年还是存在感非常低。 过去两三年就推出一个池子,人设崩得比我还快,很伤感。


“在机场遇到别人和我合影他们说,’李诞,很喜欢你在《奇葩说》里的表现’——当时,我甚至还没去《奇葩说》。



李诞想造很多个“李诞”“池子”改变中国脱口秀行业的格局,然而,脱口秀的线下商业化道路并不容易。


在探讨脱口秀的线下商业化之前,先聊一下同为语言类节目的相声。


相声与脱口秀在互联网时代的“饭圈”共性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请了于谦做领笑员,架起了相声和脱口秀的桥梁。



二者很容易放在一起比较: 同样是语言类节目,同样要抛包袱,同样要让观众笑。


但也不容易一起比较: 一个是源自本土的语言文化,讲究两个人互动; 一个是源自西方的语言类节目,需要一个人hold住全场。


如今脱口秀的氛围就如同十几年前的德云社——2003年,郭德纲成为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的主持人; 2004年,郭德纲拜相声大师侯耀文为师,有名气有师从,让郭老师在相声界的腰板挺直了很多。



2017年以后,脱口秀的编剧劝人来说脱口秀,聊到上升渠道,都会提到: “说的好的可以上《吐槽大会》。


都在面临着环境变好,上升有望。


2005年,广播和网络的力量为德云社再添一把火。 一夜之间,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红遍大江南北。


但此时,真正让德云社卖出门票的还是郭德纲的名头。



2010年之后,德云社的事情让人耳熟能详。 曹云金出走,郭德纲开始捧岳云鹏。


郭老师深知商业化的重要性,捧着徒弟走上了与自己相似的道路。


2013年,一个以耍贱卖萌为生的相声演员在北京展览馆开了专场。 两年之后,岳云鹏参演《煎饼侠》,演唱了红遍大江南北的《五环之歌》。 再然后,岳云鹏相继登上《了不起的挑战》《欢乐喜剧人》等综艺舞台,从相声演员成为明星。



除了岳云鹏,登上《笑傲江湖》舞台的烧饼、张鹤伦都是德云社的角儿,郭老师的儿子郭麒麟也频繁出现在综艺中,包括《欢乐喜剧人》《星厨驾到》等等。 德云社的相声演员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艺人。


德云社二次大火。


2017年,德云社旗下公司环宇兄弟申请挂牌新三板,估值15亿。 活跃在多档综艺中郭德纲个人估值就达到3—5个亿。 另外,德云社2017年有6个定点剧场、400多号演员,一年最少能演3500场,仅2012年的商演门票,收入就在3000万以上。


大角儿带小角儿,商业化道路畅通无阻。


德云社的第三次爆热,是受饭圈的影响。 2018年,张云雷的《探清水河》火遍抖音,《国风美少年》和《欢乐喜剧人》让更多观众认识了张云雷。 面相姣好的张云雷被赋予爱豆光环,德云社的门票供不应求。



他的相声场门票全要抢,售票页面常常秒灰,网友特地对此现象发明了新词“雷云灰”。


曾有媒体曝出,一个张云雷的粉丝5700从黄牛手中买到张云雷的门票,隔了两天黄牛想要6700买回。 而这张票的票面价值是1199。


黄牛、德云社和张云雷,都在德云女孩的疯狂打call中赚得盆满钵满。


话题回到脱口秀,拥有《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这两档王牌节目的脱口秀,是否也能如德云社与相声一般,在线上与线下产生联动,盘活自身的商业模式?


笑果文化的创始人兼CEO贺晓曦正试图构建一个“线上攻击线下,线下反哺线下”的脱口秀生态。



国脱口秀俱乐部里,真正实现商业化经营的只有属于笑果的噗嗤俱乐部。


而噗嗤俱乐部的成功运营,主要靠《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这两个线上出口,获得商业化收益。 也就是说,仅凭门票收入,脱口秀俱乐部依然入不敷出。


正如李诞之前的自我调侃,认识他的观众,甚至不知道他在说脱口秀。


是脱口秀演员的尴尬,也是李诞想做的脱口秀的尴尬。


透过美国看中国脱口秀的商业化


脱口秀的尴尬,与中国脱口秀大环境不无关系。


李诞与噗嗤所表演的脱口秀形式,并非talk show,而是stand up comedy,它更准确的翻译为站立式喜剧,是一种更接近单口相声的表演形态。 这一表演形式在中国的叫法,属于将错就错。


Stand up comedy,起源于英国,流行于美国,这两年比较火热的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在某种程度上描绘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单口喜剧发展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单口喜剧第一次蓬勃与唱片业发展有重大关联。 然而,真正让单口喜剧在美国成长的元素,与美国的天然环境有关。


第一,东西方的性格差异。


对于更开放、更注重幽默、更愿意讽刺权贵的美国人来说,单口喜剧的讽刺形式更容易被接受。


王自健曾在采访中说道,“因为西方人有理智刻薄,比如我对某一件事刻薄,在这个同时我还能尊重你。 但是我国好像不具备这个现实条件,一旦我对你刻薄,一定是建立在我不尊重你的情况下,我如果尊重你就不会对你刻薄。 这种情况下,喜剧脱口秀就很难做。 节目也是这样,你永远要追求更多的人去看你的东西,那你势必向他们妥协。



而脱口秀一旦妥协, 不够尖锐、要考虑更多因素,段子的效果会削弱很多。


第二,人才储备。


在美国,一个单口喜剧演员的发展路径往往是,先在线下俱乐部里讲出点名气。 相比之下,美国单口喜剧演员的发展道路宽很多。 成名之后,单口喜剧演员给诸如SNL这样的节目当编剧。


再往后,则是拥有自己的秀,而这个“秀”,可以是综艺节目,也可以是一些情景喜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