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圈
拍电影网(pmovie.com)旗下的编剧服务平台,专业,专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哈利·波特八部连映、分线发行是怎么实现的? ·  5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新疆军区政治工作部文工团/文职人员 ·  5 天前  
张小北  ·  //@李某正在潜逃://@大事研究研究:转发 ... ·  6 天前  
广电独家  ·  各地广电同行正在干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圈

编剧谈丨“圈外人”指纹:写完《白夜追凶2》说不定我就“跑路”了

编剧圈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10-11 21:09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编剧圈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剧研社(ID:juyanshe)。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导语:网剧《白夜追凶》播出后火得一塌糊涂,一向苛刻的豆瓣电影竟然给了该剧9.1的高分。但与剧的热度相比,主创之一的编剧指纹却非常低调,他不想让外界知道自己是个怎么样的人,对名利他也毫不在乎。就连喜欢他的读者都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一无所知。对影视行业他毫无野心,他甚至说“写完《白夜追凶2》说不定我就‘跑路’了”,因为他更享受做一个“圈外人”。


站在位于北四环的指纹咖啡屋的大门前,我们仍不知道这个神秘的采访对象到底长什么样,本名叫什么。对接人千叮咛万嘱咐,“老师人很好,但他不怎么接受采访,所以要灵活应对。”打过这样的“预防针”后,我们见到了《白夜追凶》的编剧指纹,很可惜,即使了解了很多讯息,却依旧不能告诉大家他真名叫什么,他长什么样。他的微信头像是夜幕下他牵着自家小柯基的背影,这是他允许公开的唯一一张照片。

 


关于指纹在网上的资料少得可怜,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在成为《白夜追凶》的编剧前,指纹是被称为最有质感的国产冷硬派犯罪小说《刀锋上的救赎》的作者,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在一线工作了十一年的律师。

 

如果他一直做律师或者当作家,他本可以不跟媒体打交道,但是因为《白夜追凶》的热播,他成了媒体和观众好奇的对象,所有人都想知道指纹是怎样创作出《白夜追凶》这样既专业又烧脑又扣人心弦且逻辑性极强的剧本来。

 

当见到他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这个问题率先抛出,却没料到给他出了个难题,因为他认为自己只不过运用了专业的推理知识,把生活中的经验写进了剧里,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写,在他看来,这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为什么。

 

1


我只是讲好了一个故事



Q:双胞胎兄弟关宏宇、关宏峰白天和晚上互换身份这样的角色设定很巧妙,当时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

 

A:我非常喜欢劳伦斯·布洛克的小说,布洛克在小说里写过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叫做“丹尼男孩”,我特别喜欢这个人物,他是个得了白化病的黑人,因为他有白化病,所以白天不出门,每天晚上他会出现在一家酒吧里喝冰镇的伏特加。这部剧大概的人物关系和身份就是从他身上深化出来,就是黑夜白昼的差别。这是一个典型的戏剧化设置,在生活当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部分希望大家不要太苛求吧,因为只有这样去设置,才可能有趣,他的反差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戏剧冲突,才能够让故事节奏提上去。

  

Q:剧本写了多久?

   

A:就写了一年,这一年怎么写的呢?我每天晚上回家,该干嘛干嘛,睡醒了之后,中午或下午差不多两点开始工作,干到晚上七八点。只工作周一到周五,周末我从来不会干活,大家各自“跑路”,周末神圣不容侵犯,写的很散漫。

  

Q:剧中出现了许多关于解剖、药理等刑警在实战中才会累积出来的经验,您是不是也有一些实际参与的经验?

 

A:我有一些公安的朋友,我有时候会陪他们值班,带个宵夜什么的。在这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就会看到听到一些东西。其实就是日积月累这么来的。

   

Q:您身边有这样专业的人,所以您就会放进一些朋友交流的细节和工作习惯到故事里吗?

 

A:用到最多的就是细节,很多细节都是从他们嘴里听来的,也是希望故事能够真实一点。但这种影视化呈现的艺术作品,跟真实生活一定是有差距的,我认为有一个下限,下限就在于你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比如某几种成分合在一起效果堪比炸弹,即使我知道正确的成分,也得写不对。不要说有没有审查这回事,就算没有,我也不能写,或者不能把配比或者配制方法说清楚,一定要把它们模糊化处理,因为写东西不能害人。

 

 

Q:创作时会不会从生活中取材?

 

A:无论写什么肯定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如果我压根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杀人犯法这回事的话,我肯定不可能写谋杀案。但我确实不曾借过任何案例,因为我认为改编案例有一个特别大的弊端,就是思想受局限。因为这案件发生的情况就在这儿,你是要脱离它还是不脱离它?光把时间耽误在这儿琢磨这点事情,还不如自己编自己写。

 

Q:您说您是不知道什么叫剧本的人,但却能把这种戏剧冲突构造的特别巧妙,这是特别不简单的一件事。

 

A:不管小说还是剧本,在我看来其实就是讲故事。故事讲得有趣一些,只是把它变成什么样的规格去体现的问题,剩下的简单学一学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故事讲得好,郭德纲不老说,相声如果不可笑太可笑了。故事好不好看我认为这是作品本身的核心点,其他的利益和社会影响,给人带来的自省和反思,这个可以是加分项。

 

Q:面对质疑和吐槽,您会不会出来跟观众聊一下?

  

A:我没有豆瓣帐号,我也没有微博帐号,实际上我也不看,而且这个东西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就比如,大家说你写的成份不对,我来解释给你们听,告诉你真实的成份是这个,那不等于还是把这个公布出去。昨天我的工作助理说他们看豆瓣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哪些地方有什么问题,这东西很尴尬,如果我想给观众解释的话就得剧透。

 

2


写一个剧本比打一场官司轻松


 

Q:您的创作习惯是专门有人整理文字?

 

A:不用整理,我就告诉他场号,告诉他场次,甚至告诉他标点符号,他打字就行了。剧本相对简单,把事说明白了,没有语病错别字,条理清晰就行。

 

Q:有很多涉及专业性的东西,您会去一一确认研究吗? 

 

A:如果我写小说的话,我基本上会做验证和考究,写剧本不会。


我就觉得在戏剧创作当中,这个所谓的讲故事就是把握好一个冲突和现实逻辑的平衡,它没有要求我一定要做到和现实严丝合缝,但是最重要的是好看,如果完全按真实去写这个故事,其实并不好。

 

Q: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您爱好多元,知识相对比较丰富,生活阅历丰富,所以在写故事的过程中,整合生活中的元素,就能出来比较好的故事?

   

A:也不是。就是我知道什么车会有电子限速,但是这个限速这个装置我也得现查。我可能知道一些化学工业品的组装方式,但是具体我也要查。我可能知道人的头部有一点是脆弱的,但是那脆弱的一点到底到哪儿我也得查,我查完才知道这一点在太阳穴。

   

Q:您说得轻描淡写,但真是要有知识储备,否则不可能想到那个点。

   

A:反正多看点东西没坏处,多看点东西,至少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不用特精。

 

 

Q: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您会考虑它的呈现难度吗?

 

A:不想。有一个案子写他们去机场接人,我就让飞机掉下来,我说我不管,我觉得好看,我写的一定要好看。导演就说删了吧,然后中间有两次,一次案子我给支到扬州去了,一次我给支到吉林。

    

Q:场景的呈现上,比如说血腥和视觉冲击的东西,您会说得很细吗?

   

A:血腥暴力残肢断臂这种东西的表现,我个人不太倡导。这个东西有点矛盾,因为毫无疑问,杀人弃尸的时候,分尸是相对便捷的抛尸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纯粹借这个作为功能的扩大和发挥,只是为了渲染血腥色彩,这个最好不要,这是我个人的感受。

   

Q:所以您在写的时候会考虑如何规避触红线的问题吗 ?   

 

A:一般不会。首先我认为大方向不会偏的,包括这次的审查,我不知道他们多少人对这个审查有多少经验,我感觉有两点:第一点,整体故事的价值体系应该是正的,这个特别重要,就是整体的价值体系是正的。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你得好看,得不辣眼睛。

   

Q:据说第二季您也在创作,和第一季相比有什么相似吗?

   

A:应该说把这个故事彻底结束。第一季有一个节点,但是没有彻底结束。   

 

Q:一写就是十个这种严谨精彩的故事,这样的创作对您的消耗大吗?   

 

A:我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一个度,就是使劲想,然后尽量避免出现任何类型的重复,哪怕同样是涉及人命案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Q:您不觉得这是压力吗?每天要想不同的故事,然后去编精彩。

   

A:看跟什么比,反正跟原来做律师比的话,一点压力都没有。

 

关键这个东西你写得好不好也没有人要你脑袋,顶多人家不行让你改,哪怕给你退了稿之后,你把钱退给人家就完了。你写东西既不决定自己的命运,也不决定别人的生死。

 

 

Q: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想法不同的罪犯,您都要想一个贴合那个角色的杀人动机,会不会费脑子和纠结?

 

A:没什么特别纠结的,在真实的情节中,其实动机是最不重要的一件事。哪怕我们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杀人,我们就能做到类似的犯罪预防吗?动机只是在这种艺术呈现当中作为一个故事完整性,没必要纠结,让动机合理一点就好了,尽量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是一个标准。

 

尤其是在可能出现的动机或者犯罪手段当中,尽可能去选一个最优的,然后尽量去细化。一般来讲我们找一个动机,比如说仇恨,是因为什么引发了仇恨,是哪几个仇恨,或者在仇恨背后是什么,这个情感动机很丰富了。在这种情感动机之外的话,一般动机就是财和色这种事情。

 

Q:越来越多的人会找到您,您会拒绝掉其他剧本邀约吗?

 

A:尝试吧,我现在有《白夜追凶》第二季合同在,在剧本工作方面,我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一丝不苟做一件事情,就是别让我同时写八个剧本。还有一个事不能假手他人,这个东西必须要从你这出,每一个字都必须是,绝对不能出现什么写提纲让小编剧给你写。

 

千万不要这样,我的感觉是每当你想偷懒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实际上结果一定很糟,你想这个事情不糟的话,就每一件事儿自己盯着去做。

 

 

《白夜追凶》其实是指纹的第一部编剧作品,可他并没有长久扎在这个行业内,将编剧作为自己事业的打算。说到接触这个行业,也是巧合,凤仪传媒的负责人与《白夜追凶》的总策划王平找到了他,提出了诉求,指纹才决定写一个悬疑剧本。

 

用他本人的话说,他在这个行业里轻松玩了一次票,并与监制五百、导演王伟两位有了愉快的合作。这一点上,他很感激凤仪传媒提供了机会。在采访过程中,指纹反复强调,一部剧的成功,更多出来发声的应该是制片人、导演或者演员。而编剧只是做了其中部分环节,一部剧的成功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绝非他一人能做到。



采访手记

 

采访指纹得靠freestyle,尽管准备了三页的问题提纲,但聊起来之后才发现,跟他交谈,提纲基本没有用。他的真实与毫不遮掩会让人措手不及,我们聊了很多,也聊得很开心,但从成文的角度,能写出来的内容却不多。

 

 

这也是指纹觉得苦恼的地方,因为自己的一些说辞和传递的态度,会让人不相信这是他真实的想法,会让人觉得他是在端着,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我真没法儿说”是他用的最多的开头语,他在尽量思考如何用合适准确的词语来回答一些涉及创作思路的问题。他写的关于罪案的东西都是潜移默化在脑子里日积月累形成的,用的时候拎出来即可,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关于创作他总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他给不了这个行业需要的套路性的回答,或许就是他把自己当成“圈外人”的原因。

 

“叫名字就好,不要叫老师。”这是见面握手时的指纹说的第一句话,他不太明白为什么这个圈子内的人见面都得叫老师,在他看来,自己顶多就是个写过一本书的作者,是一个连自己接下来想做什么职业都不愿思考的自由人。


   FIN   


推荐阅读


《看不见的客人》导演访谈《那年花开月正圆》编剧苏晓苑编剧顾小白专访《战狼2》编剧刘毅访谈《长恨歌》编剧杨智深艾美奖预热:揭秘美剧编剧创作大环境《明月几时有》编剧何冀平《像雾像雨又像风》编剧张永琛国内一线编剧访谈《欢乐颂2》编剧袁子弹美剧《宿敌》编剧瑞恩·墨菲英剧《黑镜》编剧查理·布鲁克《春娇救志明》导演彭浩翔丨《海街日记》导演是枝裕和访谈《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梅峰访谈《一念无明》导演黄进、编剧陈楚珩访谈《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访谈《剃刀边缘》编剧余飞访谈编剧与中国式“电影工业”的关系是什么?编剧的任务是什么?丨罗伯特·麦基:编剧应如何看待故事与生活的关系?剧本写作前,你应该知晓的编剧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