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邃瞳科学云
邃瞳科学云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个性化学术传播平台。依托新媒体矩阵,小程序及APP等完整产品线,在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更自由、重分享。 格物致知,光被遐荒。Meet Your Scienc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可持续环保材料论坛(5月2 ... ·  18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普渡大学窦乐添最新Nature大子刊:全碳主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华中师大曹郁教授团队 Polym. ... ·  4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国科大杨晗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副研究员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邃瞳科学云

窦贤康:将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

邃瞳科学云  · 公众号  ·  · 2024-11-03 09:34

正文

在第四届“青年科学家502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发表调研报告《关于促进青年科学家成长的几点想法》,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展开了有关“如何为青年科学家成长创造更好条件”的对话。

“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科学的遴选”

当前阻碍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韩启德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窦贤康、潘建伟、施一公。在潘建伟看来,因素有二。第一,拿到经费的年轻人“思路散了”,“着急发展更多方向”;第二,居上位的年长科学家未能放心让贤于表现优异的后辈,“奥本海默领导曼哈顿工程的时候39岁”。

施一公以亲身经历提出,“青年科学家最大的纠结是科研经费的获取、科技评价体系以及自己学术方向的确立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他谈到,在普林斯顿大学早期,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他始终在经费和发文章之间寻求平衡,在既定的评价体系里“成功”的同时,“我是留有很大的遗憾的”。因此在成为高校管理者后,他时常鼓励年轻科学家:“做你最想做的研究”。

窦贤康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在尽最大努力,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只要经费允许,我们还会大幅度提高优秀青年基金的额度和数量。”他说:“我们要在更大范围内给年轻人充分的机会。”

“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学术氛围和土壤。比如松茸,要在云南的森林里长。”潘建伟补充道,“青年人才成长也一定要给他比较好的环境,让他安心、专注地进行研究。”打造良好的科研文化,培育助力青年成才的科研土壤,离不开健康的评价机制。 对此,窦贤康说,目前采取的是小同行函审、大同行会评,再加上“非共识项目”的遴选,这在当前阶段下是一个比较具有操作可能的办法。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科学的精神对待科学的遴选 ”。

声明

本文来源:中国科学报,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删除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邃瞳科学云”直播服务


“邃瞳科学云”推出专业的自然科学直播服务啦!不仅 直播团队专业,直播画面出色, 而且传播渠道多,宣传效果佳。
“邃瞳科学云"平台正在收集、整理各类学术会议信息,欢迎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择优在邃瞳平台上进行线上直播,希望藉此帮助广大科研人员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自由、畅通地交流互动。欢迎老师同学们提供会议信息(会有礼品赠送),学会、期刊、会议组织方商谈合作,均请联系18612651915(微信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