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海网
青海省第一网络新媒体,为订阅用户推送每日青海资讯,让你时时刻刻都能关注青海的人与事。订阅用户及阅读量青海省第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海网

震惊!一女孩儿考上清华,背后竟然有这样的故事……

青海网  · 公众号  · 青海  · 2017-04-13 17:33

正文

© 投稿微信:iqhwang 合作微信:40476,WeMedia联盟成员


小时候我家住在镇子上,我爸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家,喝了酒总爱跟我讲故事,讲到现在, 我唯一记忆很深的就是那一句话、一个故事。


我爸说, 受得住苦难的人才有资格去生活。 以前不明白,现在觉得,大概有点类似于范冰冰说的那句话:我承受得住多大的赞美,就承受得住多大的诋毁。



在我爸讲这个故事前, 我只知道李娟是个在学校捡垃圾的乞儿,没人见过她爸妈,没人见过她亲人, 她天天课间的时候就挨着每一间教室去翻教室后面的垃圾兜,不捡其他,就捡大家喝完了的矿泉水或者汽水瓶子。从一楼到六楼,从初中部到高中部,每一个课间她都会去。


李娟也来过我们教室,几乎每一人都认识她,但她没有一个朋友。她总是背着个红色书包,把捡到的空瓶子按压一下再装包里。那时候她一进教室,只要经过的路,同学们都会自动给她让出个道来, 不是尊重,只有嫌弃。 其实李娟每天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虽然很旧。 可唯独那个红色书包,脏的就跟垃圾兜里的垃圾一样,靠近肩膀的那一块布磨得都已经往外翻出来一大块了。



我记得有一次,她又来我们教室捡瓶子,弯下腰翻瓶子的时候,班上有个调皮的男孩故意扔了一个瓶子过去,正中李娟的头,那一刻大家都懵了,谁都没说话,所以砸到她头上那刻“嘣”的一声尤为响亮,到现在我都记得那种声音。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李娟根本就像什么没发生一样,继续翻她的瓶子,随后平淡的走出了教室,在她走的那一刻,大家才一阵哄笑。因为我们每周都往后轮流调座位,那天我正好就坐在靠近垃圾兜那儿,她全程的表情我都尽收眼底。用“冷漠”来形容?还是“习以为常”? 不过她那种不管我们是嬉笑、讽刺、戏弄,她都置之不理,看都不看我们一眼的做法,反而感觉是她在蔑视我们,我们才是她眼里的沙粒、尘埃。


我初一进来的时候她在捡瓶子,一直到我初二,她高一,她仍旧在捡瓶子。我只知道她是我们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不仅学校不让她交任何费用,还免费让她住老师宿舍,每月她有150块的生活补贴,她自己还要捡瓶子。她总是独来独往,不去食堂,周末也不回家,常常晚自习就在教室里吃馒头咸菜,这点我还特意去她教室看过。那时候我正好喜欢上了张爱玲,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她的那种孤独和清高特别像张爱玲的气韵。我长了一岁后,我不再用和其他人一样的眼神去看她,那时候我觉得她才是高我们一等的, 不知道为什么生出这种感觉,也不敢跟其他同学说。



到了大二下期,由于我爸做生意要搬到市里去 ,我爸把我塞进了市里最好的中学,我远离了从小生活的镇子。走的那天晚上,我爸又喝醉了,也是那天,我记住了那一句话,还有就是李娟的故事。


我爸边讲边跟我指,李娟原来就住在我家斜对面的那个巷子里。李娟的爸也是个酒鬼,而且还是个赌鬼。有一天晚上,中学刚下晚自习,不住校的学生都会自己走回家。她爸那天喝得烂醉,那个巷子没有灯,黑黢黢的,李娟的爸就遇上了个刚从那儿经过的学生,趁着酒劲儿把那个学生拖到山坡上强奸了,事后她爸才发现那个女孩已经死了,因为怕那孩子叫被他用力过猛给捂死的。


从那时候开始,李娟一个人的人生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她才七岁。 先是父亲入狱,没到半年,李娟的母亲因为承受不住舆论和经济压力抛下李娟走了。后来的两年,李娟是跟着奶奶生活的,到后面奶奶去世,李娟跟着舅舅、舅妈。因为舅妈管家,加上本来她舅舅一家就不富裕,李娟就开始在学校里、在镇上捡垃圾。到现在,成长成了我在学校看到的李娟。



我猜李娟红色的书包是她死去的奶奶买的, 不知道为什么,以她的那种性子我觉得她不会留下她爸妈的东西。脏是因为,再洗,就真破了……


镇子里的人也算淳朴,会给她一些穿不了的衣服,有时候碰见了会给一些吃的,我爸说,大多数人对她都是同情的,很少有人会去跟她重提她爸的事。 大人的罪责,不应该让孩子来担,况且生活已经够不易了。 这似乎是所有人的约定,只把她当个孩子,所以学校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的情况,连我也不知道,只是以为她爸妈可能不要她了。


我们全家人都走了,我再没见过李娟。后来我还在高中的时候,听镇里的亲戚说她成了我们镇子里第一个考上清华的人,全额奖学金,外带政府奖励的六万块钱去的大学里。 我没见过,但我能想象的到那种场面,哪怕锣鼓喧天,她依旧一副清冷孤傲的模样。


果然,受得住苦难的人才有资格去生活。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