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开车到象山旅游,340公里的路程本来应该三四个小时到达,结果硬是走了九个小时,尤其是进象山的最后80红利,三个小时。
我和几个朋友聊,经济发展放慢是一种必然,也未必是坏事。经济发展和人、公司发展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然是从探索发展模式、积累发展势能、经济快速发展、高品质发展。
经济发展的动能本质是两个:科技发展带来生产力的提升、规模性经济的发展。比如造一双鞋可以卖100元,造100双鞋可以卖1万元,后者GDP是前者的100倍,这就是规模性经济的发展,是一种数量的增长。
数量的增长必然是需求驱动的,不然造出来没有市场对吧,规模性经济还很容易吸引人去用杠杆,从而产生杠杆驱动型的规模性经济增长模式,典型的有房地产、基建等。
但是规模型经济增长模式有缺点:它是需求驱动的,本质是数量的增长,它很容易遇到瓶颈,它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经济增长的效率,也就是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弱。
我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说房地产今天的困境是必然的,我早在2020年的深度分析文章给房地产判了死刑,这篇文章应该说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我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看我是如何从数据、逻辑、模型入手去做行业分析的。
房地产越繁荣,距离衰落越近,因为它是需求驱动的,盖的房子越多,需求越被满足,那么发展的动能越小。
而科技并不完全是需求驱动的,它是可以创造需求的,可以打开新的世界大门,让我们的文明更进一步,带来规模性经济永远也无法解决的发展前景问题,科技驱动的就是内生性增长,就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
我长期研究经济,跟踪资本市场,但是说实话我还是大意了。从我国困境看,人口到顶后,几乎所有的规模性经济都会遭到灭顶之灾。那么怎么办呢?
在科技没有重大突破之前,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放水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但是怎么放很有讲究。放给房地产不行,前功尽弃了,放给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根本不缺钱,缺的是赚钱的机会,而赚钱的机会本质就是需求。
那么把水放在资本市场,尤其是有几亿市场参与者的股市就是唯一的选择了,之前先前受制于外汇压力,我们按兵不动,美联储开始降息后,人民币升值,外汇压力大大减轻,那么就放手干吧。
从资本市场估值看,截止到9月27日,我们发现涨的好的都是红利策略或者是龙头股,这是典型的熊市特征。
那么市场发展到今天,A股行情还能走多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这几天至少有百人问过我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次的牛市是资金驱动的。而从目前看,央行给市场的资金、险资、外资、甚至机构还没反应过来,甚至还在走审批流程,完全没有入场。
其次,散户的钱也没进来。我和某上市公司券商业务部门负责人聊天,最近几天的开户量是之前的十倍左右,十一也安排了员工加班。部分券商和网金部门表示,今天开户数量比9月30日还要高。
最后我们看资产结构,截止2024年8月31日,我国居民银行存款规模107.49万亿,货期存款为39.15万亿。截止2024年9月26日,我国债券市场规模169.29万亿。截止2024年9月26日,我国货币基金规模13.18万亿。
而截止9月25日,A股总市值才72.93万亿。英伟达一家公司一天的成交量就突破了2500亿。
我觉得中国的股市实在是太弱了,二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必然有强横的经济支撑,必然有高效优质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