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让读好书的人,先知道未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求求资本别再给我们喂粑粑了,行吗? ·  昨天  
犀牛娱乐  ·  前瞻《浪姐6》:今年又收割哪些话题? ·  2 天前  
贵阳晚报  ·  《哪吒2》“急急如律令”翻译成“biu ... ·  2 天前  
贵阳晚报  ·  《哪吒2》“急急如律令”翻译成“biu ... ·  2 天前  
Vlinkage  ·  Vlinkage指数 | 2月9日剧综网播指数 ·  3 天前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100多年来最好的大学,无法被超越的三个原因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 公众号  ·  · 2024-11-16 20:05

正文

若论“100多年来成才率最高、世界最著名的中国大学”,既不是20年代的北大,也不是80年代的武大,而是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

1937 11 ,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为躲避战火 合并 组成 西南联合大学

8 年抗战, 师生颠沛流离 租借 民房 上课 食堂吃的是糙米饭,校长靠摆摊贴补家用;白天 要躲避日军的轰炸 早晚才能 在茅草屋里上课 ……

然而就是在这种匮乏、战乱的环境中,这所临时拼凑的大学,却成为 “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造就了无人比肩的教育奇迹: 2 位诺贝尔奖得主, 5 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14 位“两弹一星”功臣, 174 位院士,还有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 ……

▲上排左起:汪曾祺、杨振宁、邓稼先;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许渊冲

西南联大的 奇迹 为何无法复制 学者 和校友总结, 西南联大 三个 治学 态度, 当代 大学能得其一,已经算是好大学, 能得其三者 ,则根本没有。



-1-
对待自由与权力的态度

西南联大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术自由。教授上课讲什么、怎么讲,全由自己决定。课程设计开放,思想把关也开放,校方从不干预师生的政治思想。


不管是进步、保守,还是中庸;不管支持哪一个党派、持哪一种政治观点,虽各有坚持,但都能互相包容。教授们只是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却从不指导他们该思考什么。


在西南联大,学生和老师爆发争论是家常便饭。老师常开同一门课,凭学识抢夺学生。竞争非常激烈,却仍然可以合作无间、相得益彰。


西南联大始终坚持独立办学,拒绝做政治的附庸。甚至挡住了蒋介石强制推行的“三民主义”课程。即便在今天的很多校园,这样的情形也是不可想象的。


诺奖得主、西南联大校友杨振宁说: “一个好的体制,应该最大限度允许人的自由。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西南联大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切。”


正是这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风格,吸引众多名师教授和青年才俊云集西南联大,并甘愿为之付出卓绝的努力。


▲西南联大教授会


-2-
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中国的传统知识重实用、轻思辨,对自然科学充满了鄙夷的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教育的落后,导致中国长期积贫积弱。


后几十年,则是受苏联计划思维的影响,只培养工具型的理科“专家”,将人文学科摧毁殆尽。这种对“科学”的狭隘理解,至今使国人深受其害。


然而西南联大的培养方式,足以比肩全球最好的综合性大学。 联大高度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鼓励 学生们都能成为 科学、人文 兼具的通才,而不 是一个知识狭隘 专家

比如学校规定,文法学院的学生至少必修一门自然科学,可以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地质学中任选。 学校对学生的转系甚至转校,都非常宽容。 比如李政道是浙大转来的; 语言学家朱德熙,先是在物理系学了一年, 为此感叹 “那一年让我终身受益”。

这种重视真理与自然的培养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每一个学子渴求真理、博古通今的学习愿望。


由此观之,西南联大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西南联大图书馆


-3-
对待西方文化和外语的态度

为了让学生纵览古今人类知识,西南联大还有一项硬性规定:不论什么专业,有四门课都是必修的:《中国通史》、《大一国文》、《西洋通史》,还有《大一英文》。


身为中国学生,必修《中国通史》和《大一国文》不难理解,但所有学生都必修《西洋通史》和《大一英文》,就非常值得说道了。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人类学术早已是英语的天下。古今西方文明的所有知识,都已经翻成了英文。顶级期刊的文章,基本都以英文撰写。


因此,即便是专门研究中国文史的学者,懂一点英语和西方历史,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西南联大对西方文化和英语教育的重视,既是一种远见,也是一种胸怀。在国家存亡、民族危难之际,西南联大并没有陷入盲目排外的狭隘心态。


然而,处于和平年代的当下,却时常有人叫嚣““废除英语教育”。相比之下,高下立见。


西南联大 校友 许渊冲, 是全 亚洲获得 北极光 杰出文学翻译奖 的第一人 他曾详细描述当年上大一英文课的情景,并屡屡提及一本教材: 联大八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没有一个人不读《大一英文》, 没有一个人完全不受英文读本影响、 不受潜移默化作用的。


西南联大英文课的魅力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西南联大《 大一英 》课

西南联大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 但是她的校歌、她的办学理念、她留下的无限可能性,仍然有待国人继续传唱。

今天的中国再度走到了对外开放的十字路口,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在决定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幸运的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