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引发的票房谜团,牵扯出猫眼这样的在线票务平台背后的利益相关。在各方牵扯的同时,作为猫眼的背后大股东光线传媒似乎被忽略在外,作为国内知名的影视公司,光线传媒及其大股东光线控股在两年里多次增资成为猫眼的绝对大股东。
一边光线传媒为猫眼烧钱,另一边猫眼的股权为光线传媒的年报增色不少,光线传媒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五一档期电影,由猫眼出品的《后来的我们》(以下简称“《后来》”)票房成绩力压同期电影,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后来》票房突破10亿。然而就在电影上映的当晚,就有自媒体曝出,该片遭遇大规模的退票,比例超出了正常业务情况。
消息一出针对猫眼“暗箱操作”的评论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猫眼此次不止是担任中介的身份,更是《后来》的唯一发行方,这更让此次退票事件变得扑朔迷离。此前,有人分析,在线票务平台本身的利润相当预先,一张30元的电影票,归到购票平台的利润不超过4毛。
目前,院线和猫眼都在为此次事件各执一词。而作为猫眼最大的股东,光线传媒近来似乎也并不太平,在《后来》票房“罗生门”的同时,有导演公开质询光线传媒宣发费用使用不透明。
曾经因一部《泰囧》而扭亏为盈的光线传媒,似乎正逐渐失去“押宝”的能力,取而代替的是依靠投资拉动业绩。今年三月,依靠出售新丽传媒取得的收益相当于光线传媒四年的利润总和,那么对猫眼的投资是想打造出另一个“新丽传媒”?
光线依然在为猫眼烧钱?
光线传媒看上猫眼是2016年,当年的5月,光线传媒以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57.4%的股权。2017年8月,光线传媒的大股东光线控股以17.76元每股的价格购买了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猫眼文化19.73%的股权,至此光线传媒和光线控股两家公司以总持股77.13%,使“光线系”成为猫眼的最大股东。
2017年9月,光线传媒以近10亿元对价受让控股股东光线控股持有的猫眼文化11.11%的股权,增持后上市公司光线传媒持有猫眼30.11%股权,光线控股持有猫眼文化47.02%的股权。
通过这笔左手倒右手的买卖,被光线传媒持股超过20%的猫眼文化,会让光线传媒2017年的年报更加亮丽。
外界对光线传媒入股猫眼的评价是,王长田10年来最为正确的决定。当初光线传媒入股猫眼就打破了外界一直对王长田持有的固有谨慎的印象,而这笔对光线来说或许是奋力一搏的投资无疑反映出光线传媒对渠道的焦虑与渴求。与其他同级别的影视公司相比,光线传媒的弱点是输出渠道的缺失,在影视市场中下游的输出环节缺乏话语权。
如今随着互联网票务平台的逐渐成熟,以及猫眼在在线票务平台中的话语权,猫眼已经对整个电影的票务市场形成了自己的“倒逼机制”。而此前光线传媒在入股猫眼时,一直透露的猫眼计划独立上市的消息,也让外界对光线传媒的预期大增。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财报的主营业务中并没有猫眼的业绩,
有分析称,光线传媒将猫眼装入上市公司体系只是为了提高自身长期股权投资而增加公司的净资产比例。更有分析犀利的指出,光线“大幅加持”猫眼,仅是为方便维护估值并为今后的“圈钱”寻找合适时机。
撇开这一言论,在线票务平台需要“疯狂的烧钱”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2017年5月31日,光线传媒将持有的捷通无限68.55%的股权转让给猫眼文化时,
公开猫眼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10.53亿元,净亏损 5.11亿元。然而4个月之后,2017年9月5日,光线传媒再次发公告显示,猫眼2016年营收10.32亿元,净亏损1.09亿元。
由于没有并表,目前找不到任何关于2017年猫眼文化业绩的报告。关于猫眼的真正业绩如何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猫眼从业绩上并不能帮助光线实现质的提升,反而需要光线大量的补贴。
光线传媒影视业式微?
对猫眼股份的增持虽然没能从业绩上助力光线传媒,但
却从股权投资方面为光线传媒的年报增色不少
。4月21日,光线传媒发布了2017年年报,全年营收同比增长6.4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02%。
其中,光线传媒对联营企业计提的投资收益、增持天津猫眼股权后的投资收益,合计达到3.7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44.96%。而另一项数字,扣非之后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1.01%,是近三年来这一数字首次出现下降
,似乎也说明了在我国票房出现新高的2017年,光线传媒自身却遭遇“小年”。
事实上,光线传媒的从2015年开始,营业收入的增速就开始下滑。2015年的该数据同比增长25.06%,而到了2017年仅为6.48%。同时,从2015年至今,光线传媒在电影相关业务的深耕正在不断的减少,
根据光线传媒的年报,2016年公司电影相关业务实现收入12.34亿元,同比下降5.84%;2017年虽有0.32%的同比增长,但是这一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依然在下滑。
(老虎财经整理:2015-2017年营收和经历变化百分比)
纵观光线传媒近三年来的电影成绩,也并非特别理想,尤其是在2017年频频与爆款电影失之交臂。不仅没直接参与《羞羞的铁拳》的发行,在中途退出《战狼2》则更为遗憾;而自己直接参与投资发行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缝纫机乐队》没有能达到理想的成绩。
据统计,2017年在票房破10亿的影片中,共有6部国产片。而其中,光线的成绩是:0。
不得不说,爆款电影对影视公司来说,就像是强心剂。2017年北京文化因投资《战狼2》使股价大振。相比之下,2015年以来随着影视业务的式微,光线传媒的股价也开始下滑,
与当初19.51元每股的价格相比,如今已经跌去了近41%,今天收盘的价格为11.51元,市值蒸发200多亿。
沉迷投资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