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最敢说真话的中国经济原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参考报  ·  全国3万余家! ·  3 天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上海又双叒叕让你上头了?来说说原因! | 话题征集 ·  3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3 天前  
新消费日报  ·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破59亿! ·  4 天前  
新消费日报  ·  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破59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中国经济在地上痛苦打滚,政府的关怀是最大的毒药!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 公众号  · 财经  · 2016-09-21 22:11

正文

关注 最敢说 真话 的经济 原创 干货



伪砖家简介

某基金合伙人,混过名校,厮杀于股市和宏观对冲市场数年。 如今专家甚多,高谈阔论,自觉不如遂取“伪砖”名号,经济本该理性,奈何阴谋论四起,骂娘声不绝,甚觉无聊说点实话以道“中国经济真相”。伪砖家胡乱之言,以贻志同道合者。

向上,旧的GDP增长模式难以持久;

向下,经济衰退和大失业也不太可能。

当前中国经济在地上打滚儿,

没那么乐观但也不用太过悲观。

转型路漫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有信心和耐心,是目前广大P民应有的心态。

但必须警惕政府的过度“关怀”,

否则这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一杯毒药!



向上:继续“啃老”是不行了

时代变了,继续“啃老”无疑自寻死路,中国GDP的增长模式必须改变。

2000年前,中国GDP的高增长靠第二产业崛起, 2000年后房地产也起来了,中国经济靠房子和车子双轮驱动。

这些都是正常的,与那些经济成功转型国家类似。但问题是, 中国GDP的增长对投资依赖度太高,占比接近50% ,基本超过发达国家的一倍,同时也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这说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建立在国民储蓄率很高的基础上,社会整体属于少消费、多储蓄,储蓄率高了投资才会多。 对投资的依赖度太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

简单测算一下, 从2001年到现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超过20% ,甚至高于疯狂的M2,后者增速在17%左右。如今,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或是M2的增速,都已经降下来了。这说明为了拉动GDP增长, 靠这种巨量投资驱动,货币疯狂扩张是难以持久的。而且,其代价也是巨大的。

比如,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 国有企业去年实现利润才2.3万亿,但债务却增长了12.3万亿 。其中有很大一块是利息支出,至少有4万亿,而全社会去年仅债务的利息成本就达到8万亿。

过去那么长时间以来, 通胀压力之所以不大,还是与居民收入结构的扭曲有关。 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6,贫富差距大,大部分收入和财产被少数人所拥有。而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所以通胀压力不大。

但凡事都会有极限, 目前贬值压力已经显现,通胀也蠢蠢欲动。 一旦出现恶性通胀,则货币政策就难以维持宽松,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就会加大。

守旧是危险的,自己革命,才不会让别人革了自己的命。


向下:大衰退你是想多了

一看中国经济的增速下滑,就有些人开始杞人忧天了 ,又是崩溃 又是逃亡的,十足脑子水太多。

从2008年经济开始回落以来, 经济下行已经持续8年了,连大的失业问题都没有出现。

为什么?因为新兴产业大多属于轻资产行业,而出现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大多属于重资产行业,如钢铁、有色金属等,前者投资规模小,员工需求大,后者则相反。所以, 尽管这些年投资增速一直在回落,但就业市场总体还是需求略大于供给。 当然,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逐年减少也有关系。

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的时候,中国的出口企业也遭受了巨大打击,大量农民工失业。因此, 当初提出“保八”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保就业。 GDP增速提升一个百分点,大概能解决80万左右的人口就业。 而如今,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解决160万以上人口的就业问题 ,这就是经济转型的结果。

2016年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年,产能过剩、僵尸企业等问题不解决,稳增长的成本就会越来越大。 有不少人担心改革动作过大会导致经济大滑坡,或者导致大量失业问题。

对于第一个担忧,我觉得要认识到中国有两大优势, 一是潜在增长率的优势 ,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需要和可以投资的地方还很多。 二是政府调配资源的优势 ,即中国政府拥有的资产规模是最大的,可以通过优化资产和增加负债来避免经济失速。我觉得不能单纯比较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还应该计算债务占政府的资产规模比重。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为什么中国政府的信用那么高,各大商业银行都争先给国企贷款呢? 为什么美国的商业银行都比较保守,宁可破产也不愿给企业贷款呢?其实比较一下各个政府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就清楚了。 中国政府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总资产就有120多万亿 ,这还不包含金融机构,如果再加上土地、森林、矿产和水资源等,那就更夸张了。

在过去25年里,美国有过两次经济整体性衰退,日本也有两次,欧洲一些国家就更多了。原因就是市场化程度过高,企业不听话,政府控制不了局面。 但中国不同,政府的控盘能力很强。

对中国而言,今年的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去产能、去杠杆,还有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这对于稳定投资和消费都具有积极作用。

而对于第二个担忧,其实也大可不必, 与上世纪90年代末相比,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城镇国企就业人口只占15%左右 ,不会出现过去那种大批工人下岗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中国经济的身板还是健康的,就像人一样,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头疼脑热,没必要总是一惊一乍的,有点信心和耐心十分必要。



政府必须管好自己的手

其实,我最怕的是政府。

站在中国改革的视角,要扩大国企的自主权,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 通过培育一个更有效率、更有活力的经济体,来代替政府全能的职能 ,这已经形成共识。

而且事实证明, 正是由于国家的让利,使得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才创造了人类经济转型史上的奇迹。 非国有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成为中国经济繁荣的最主要力量。

中国改革30年财富积累的历史 ,既不是什么政府集权为代表的中国模式所带来的繁荣,也不是什么“新国企”带来的,而 是民间投资不断壮大,以及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功能逐渐收缩所带来的。

鼓励非公经济和民间投资,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的转型大计,也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方向性选择问题。 要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权力配置资源的传统方式,让各类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让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当然,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方,政府对现代经济生活的干预也是无处不在, 没有市场的社会和没有政府的社会都是难以想象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