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涛说PPT
专注于金融和互联网领域的PPT案例分享!点评各种知名互联网发布会,坚信PPT思路大于技术,欢迎有着同样三观的你多来聊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跟我学个P  ·  领导说,紫色的PPT很有韵味 ·  3 天前  
跟我学个P  ·  橙色的PPT怎么做得高级? ·  2 天前  
旁门左道PPT  ·  用DeepSeek做PPT?看到结果,我郁闷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涛说PPT

梁宁: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涛说PPT  · 公众号  · PPT  · 2019-10-31 23:19

正文


著名产品人: 梁宁


今天,是得到大学秋季班开学的日子,我在现场,观摩了全天的十几个演讲。

上午的最后一个演讲者,是我一直以来特别尊敬的老师,梁宁。

她在得到上线的课程《产品思维 30 讲》和《增长思维 30 讲》,都值得反复学习,我还曾制作过笔记。


点击图片阅读

毫不夸张地说,梁宁老师 是影响了 我一生的人。

即便她已经无数次扩展了我的认知边界,可今天上午,当我听她的这场演讲时,依然全程一直、一直在起鸡皮疙瘩。

这样的精彩演讲,我怎么可能不推荐给你?






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 梁宁 —

各位同学上午好,我是梁宁。

我 1995 年进入联想,经历了电脑在中国普及,联想崛起那个阶段。

之后参与了一个国家重点项目,做中国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失败。后来又创业做旅游网站,把公司卖给腾讯。


这几年,我写文章回顾自己经历的这些产业沉浮,分析得失和胜负,又因此被罗振宇老师邀请在得到做了《产品思维》和《增长思维》两门课。

然后今天,我来到这里见到你。

可以说,我用了 25 年的时间,走到你的面前。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我从出生开始到离开联想之前的那一段,我管它叫 傻白甜时代

  • 第二个阶段,就是我离开联想,意气风发地去闯荡江湖,然后被现实碾成渣渣。我把这个阶段称为我的 “入妄”阶段 。我在妄境里呆了10年;

  • 第三个阶段,就是从我开始写文章到现在,我姑且称它为自己的 平常心阶段 吧。


在我《增长思维》的课里,我讲“伤口是后天的器官”。

一个人哪里最敏感? 我告诉你,伤口最敏感。

一个人如果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他会觉得痛,那大约是因为,他在那里曾经有伤。


下面我给你讲一个有关《西游记》的故事。看你有没有伤,会不会痛。

在西游记里,当唐僧到达西天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其实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没有悟空、没有八戒、没有沙僧……

所有的人,都是他幻想出来陪伴自己的,某一部分的自己。

孙悟空,就是那个无所畏惧,永不服输,可以上天下海去解决问题的自己。

而八戒,其实是那个自己在努力压制的真实人性。会害怕,想退缩,想吃点好的,想放松一点的那一部分。

沙僧呢,是个特别有意思的角色。你内心的自我是孙悟空,其实很可能别人眼里看你,你是沙和尚……

你想想,其实别人眼里,你不厉害啊,没什么特别的神通啊。


你一天一天能做到的,就是闷着头,扛着你的重担,一步一步,撑着,挨着,向前走。

对,就是那个笨家伙。

自己的能力等级其实是沙和尚,内心偏想证明自己是孙悟空,所以完全不管客观条件,老想干孙悟空的事。

什么叫入妄,这就是入妄,拒绝承认客观现实,失了平常心。


——


那个时候有朋友点过我。

他看到我实在太爱面子了,又太想成功,就向我传授了一个秘诀。

他说:

做一件让你觉得羞愧的事,坚持 5 年,你就能成功。


他解释说,像我这种自命不凡的人,辛苦和挫折都没问题,最难受的是羞愧。 你要想能力升级,就去面对自己最怕的事。


那个时候,我刚开始创业,还在凹造型,我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美。

我还有各种各样的观念洁癖。这事太 Low 了,那事不够帅;这人不优雅,那人境界不高……

这是什么?这就是我在《增长思维》中用一节课谈的“ 人际容纳度 ”。


当时的我,就是这么薄的人际容纳度,使我只能和很少的人合作,所以办企业就像抱一个小花盆,只能种几株我喜欢的花。

那这怎么可能有规模呢?没规模,那怎么对得起信任我的人呢?

所以我痛苦得要死。我开始在自己做的事情里,感觉到羞愧了。

左边是观念洁癖,是对客观世界的排斥,右边是上不了规模,愧对大家……

我就是这样,被夹在中间,挤压,内心一道一道的伤口,大概都是这样碰撞和崩裂出来的。


你问我是否怀念那个,没有伤口,傻白甜的自己?

不,真的不。 正因为这些伤口,才成为了今天的我。

《西游记》,明明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可以到西天,为什么要唐僧,要以自己的肉身,一步一步、九九八十一难地走过去?

因为, “经书”的经,就是“经过”的经。

这些事,这些九九八十一难你没经过,给你经书,给你思考框架,你也无感。

我的伤口,就是我领到的真经。


——


然后,我的西游记故事就结束了。

《西游记》的终点,唐僧站在西天,来到了如来佛祖的面前。

而我,则是诚实面对我害怕的事情了。

就是 我诚实地接受,我本来就是一个普通人。

我所有的同伴和我一样,都是普通人。

我不需要包装自己是什么牛人来给自己壮胆,不需要。

只是恰好你有个需求,而你在这方面的积累,不如我多,所以我用自己积累的那点能力,认真地帮你。

我没什么要证明的,如果能真的帮到你,我就很开心。就是这样。


我今天如果帮到你,明天有更多的人来找我帮忙,于是我的专业度进一步积累,我就可以再帮更多人,这个就是我的增长飞轮。

我的人生,本来是这样,在与世界的互动里,去循环、去生长。

人生根本不是一道证明题。


——


这就是我一路走来,到今天站在你面前的经过。

前一段,有一天,我又翻《西游记》,当时就笑了,我看到了自己的变化。

少年的我,最共情的是孙悟空。那个一身本领,心比天高,却无处安放的家伙。

今天的我,我会认同唐僧。一个凡人,不要说孙悟空,沙和尚他都打不过, 但是他有一个使命,有一念执着。


他说:我是取经人,我要去西天取经。这一路,他哭过,绝望过,软弱地向人哀求过……

但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我们放弃吧,这事我不干了。

他一路西行,高山和沙漠都不能阻挡,满天的神佛也会因此来帮忙。

所以,《西游记》西行一路,更强大的不是悟空,是唐僧。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你分享的观点: 成功不是干出来的,是活出来的。


——


让你真实感知世界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你与真实世界碰撞产生的伤口,这是你的真经。

让你强大到可以召唤神佛,让自己可以脱胎换骨的,不是某项技能,而是你的使命。

使命这两个字,就是你怎么使你这条命啊。


唐僧这条命,就是交给西天取经的。取经人,死在取经路上,得其所哉。

所以,他不回头,一直向前,走过高山沙漠,取经,然后,译经、讲经,他就是这样使他的命,他就是这样过他的一生。

这就是他选择的活法。


在《增长思维》里,我反复说一句话: 战争以一方失去战斗意志为结束。

放弃只是一念间,放弃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啊。什么样的人能一直保持战斗意志?


——


过去 25 年,年年都有新机会,年年都有在竞争中冒出头的行业新贵。

很多人成功的第一年,我去问他为什么成功,这个人告诉我一大堆逻辑。好像孙悟空习得武艺,首战告捷那样劲头十足。

但如果他是干到第 10 年、第 15 年、第 20 年。我再去问,你为什么成功?他往往讲不出什么具体的商业逻辑。

他只能告诉我,这些年,他是怎么活过来的。


如果你是憋着劲打一仗,你就会希望这场战争早点结束,好回归生活。

但如果,这就是你的生活的本身,你就愿意这样日复一日地过,你就永远不会失去战斗的意志。

某些人擅长持久战的原因就在于此。


此刻,我感到了现场的气氛。我想,你应该和我一样,我们都是身上有伤的人。

所以,你一定能懂。短期努一把劲也许大家都可以,但分别在, 是什么样的生活,你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地过。
雷军 30 年如一日当中关村劳模,这就是他的活法;
罗振宇每天必须读一本书,这就是他的活法;
李希贵校长某次生日泄露了,收到 400 多条来自学生的问候短信,李校长每条都认真回,一直回到凌晨一点。这个,是他的活法。


我看到,一个人的信仰,不是他说出来的,而他是活出来的。

一个人成为的样子,不是他憋一口气冲出来的,而是他用自己的一辈子,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活出来的。


——

气氛都烘到这儿了,我想谈谈我的使命。

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使命。

我的使命就是: 讲好中国创新的故事。

我希望能把属于我们创新者共同体里,发生和在探索的一些故事,持续去发现,持续讲出来,就干这件事。


我经常反复说,合理的部分是理性,不合理的部分,是人性。

过去的商业教程和商业报道,大多是把一件事理性的部分抽出来呈现给你。但如果你就按照这个去做,大概率会失败。

为什么?因为你只看到理性的部分,而 当你回到真实世界里处理问题,要面对的全是人性,包括,你还要安放你自己的人性。


——


比如,北京三环边,有个赛迪大厦。

大厦楼下,挨着个餐馆。我有一次去那办事,中午就在这个餐馆吃饭。结果,中午饭点儿,客人很少,老板闲在那里。

我就问他:老板,这是饭点儿啊。怎么吃饭的人不多啊。

老板跟我总结。他说,啊呀,我琢磨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两个。

第一,这是三环边,路过的车特别多,但一脚油就踩走了,不容易停下。
第二,这附近只有这一个餐馆。餐馆得扎堆才好活,一堆餐馆一起,大家就容易往那片走,这家不成就去另外一家。


一年多后,我又去那边办事,中午又去那个餐馆吃饭。结果,人爆满,得排队。再一看,老板换人了。

等吃完饭,我就去找这位新的老板聊天。说:

哎,老板,你家生意怎么这么好啊?


老板说:啊呀,我琢磨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两个。
第一,这是三环边,路过的车特别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