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木雕
传播木雕艺术和文化,传播非遗文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多年的十字绣材料还在压箱底吗?拿出来换个方式 ... ·  2 天前  
可爱多手工艺术  ·  剪下来的碎布边角料制作了那么多的小蘑菇,好玩 ...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桂林糖画:千丝万缕绘就新时代逐梦画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木雕

中国最有名的10大木结构名楼!有空可以去看看

木雕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9-10-03 16:31

正文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多在临水之地建楼,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

中国名楼







楼阁在中国文化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与中华文化连结最紧密的建筑形式之一。达官显贵墨客骚人登楼一游,或际会四方之客,或酬唱应和之曲,放悲声,抒情怀,低吟浅唱,壮怀激烈,皆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去。故中国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千古传唱。



楼阁同时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目前能看到的大多数文化名楼,都曾屡次在历代的战火中焚毁,同时这些楼阁因文人墨客那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而不朽,又在和平年代时人民的愿望期盼下重生。


黄鹤楼

 黄鹤楼诗 

唐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上,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历代屡修屡毁。现在的黄鹤楼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黄鹤楼被中国历代许多著名诗人吟诗颂赞,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吟诗作赋,其中崔颢的《黄鹤楼》诗更使黄鹤楼名扬天下。



岳阳楼


登岳阳楼

唐 ·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高踞岳阳古城西门之上,下临洞庭,前望君山,北倚长江,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岳阳楼屡毁屡修,久历沧桑。保存至现代的岳阳楼为清光绪六年重修。岳阳楼建筑精巧,风格独特。楼为三层,飞檐,盔顶,木结构,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盔顶建筑。




岳阳楼是历代文人墨客抒发感慨之地,早在唐代就有诗圣杜甫的名篇《登岳阳楼》广为流传。而使岳阳楼真正名闻天下的,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之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寄托了古代儒家士大夫心怀天下的拳拳之心。



滕王阁

滕王阁诗

唐 ·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座落于南昌市西北,赣江东岸,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新楼为仿宋朝木结构样式,共九层,采用宋朝楼阁“明三暗七”样式。



鹳雀楼

登鹳雀楼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始建于北周时期,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楼阁之一,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此地可以俯瞰白日依山黄河入海的壮观气象,所以吸引了历代许多文人登楼吊古抒怀,其中以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登鹳雀楼》最为著名。




古鹳雀楼于元代毁于战火,复建工程始于1997年12月,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四檐三层,内有六层,总高73.9米。



蓬莱阁

放舟蓬莱阁下

明 · 戚继光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轲,紫石崚增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蓬莱阁坐落在山东省蓬莱市北濒海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蓬莱阁景区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内各亭、殿、廊、墙之间,楹联、碑文、石表、断碣、琳琅满目,翰墨流芳,为仙阁增色不少。



蓬莱阁前常出现“海市蜃楼”奇观。苏东坡的“东方云海空覆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养尊处优藏珠宫”一诗,正是“海市蜃楼”奇景的生动描写。



阅江楼

阅江楼记

明 · 宋濂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阅江楼位于中国江苏南京古城西北角的狮子山上,临近长江。明洪武七年春,明太祖朱元璋决定在京师(今南京)西北临江的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在朝文臣职事各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



当年阅江楼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后,突然决定停建。朱元璋在写了楼记、打了地基后又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自此六百余年,有记无楼。现今的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



谢脁楼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谢朓楼,又称北望楼、叠嶂楼,是中国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一座著名楼阁。南北朝时门阀名士,陈郡谢氏的谢朓担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阳山修建一楼,称“高斋”。唐代时,为纪念谢朓,因而重建此楼,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称北望楼,或作北楼。人称谢朓楼、谢公楼。大诗人李白路过谢朓楼时,写作了《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从此谢朓楼知名天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